一种太阳能集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532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集热利用装置,包括集水箱;所述集水箱的底部两端各安装有一条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内部为中空的储水区,该储水区与上方的集水箱连通,并且支撑柱的底部还安装有密封板,该密封板上安装有一可旋转的竖轴。本装置中太阳能的使用没有地域限制,可直接开发和利用,便于采集,且无须开采和运输,并且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无大气污染物排放,可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集热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能源利用技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太阳能能源作为现有的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出现了很多利用太阳能能源进行工作的技术设备,如现有技术中比较常用的太阳能集热加热热水的装置,可在夏秋季节完美的利用太阳能的能源。现有的用于加热热水的太阳能装置多是设置集热管和水箱,水在集热器中通过太阳能高能辐射加热,但是现有的这种设备中水箱内部的水流动性较差,就会导致水加热的效率不高,而且现有设备中水体照射的辐射面积也较小,加热效率不高,而且多数的水箱体积有限,所储存的水量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太阳能集热利用装置。技术方案:本技术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太阳能集热利用装置,包括集水箱;所述集水箱的底部两端各安装有一条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内部为中空的储水区,该储水区与上方的集水箱连通,并且支撑柱的底部还安装有密封板,该密封板上安装有一可旋转的竖轴,竖轴向上穿过密封板伸入到储水区内并安装有螺旋叶片,而竖轴的下端则相应安装有传动组件;所述的集水箱侧面斜向下延伸安装有一块倾斜台面,而倾斜台面上则嵌入式安装有引流集热管,所述的引流集热管为S形延伸设置,引流集热管的管道设置与集水箱平行设置,引流集热管的上端管道与集水箱连通,而引流集热管的下端管道两侧各安装有一横向设置的连通管,两个连通管的设置位置与两个支撑柱的位置对应,连通管横向安装在支撑柱上并与支撑柱内的储水区相连通。作为优选,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柱底部外侧的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横向放置,其传动杆伸入到密封板的下方,横向设置的传动杆和竖向设置的竖轴对应设置,两者端部安装有啮合的锥齿轮,通过传动电机的带动以及锥齿轮的传动相应带动螺旋叶片旋转。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柱的直径设置为5-10cm,而支撑柱高度则设置为80-100cm;并且设置支撑柱与集水箱为可拆卸安装结构。作为优选,所述的引流集热管的底部还连接设置有水管接头。作为优选,所述倾斜台面设置为塑料台面结构,而所述的引流集热管设置为玻璃管结构,并且管体内部设置有吸热薄膜。作为优选,所述的倾斜台面的下端还安装有支撑架,该支撑架与支撑柱的下端面齐平设置。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装置中集水箱的外侧设置倾斜台面,该倾斜台面主要是用来安装引流集热管的,引流集热管在倾斜台面上为S形延伸设置,水箱内的水充满后,一部分的水是分散在引流集热管内的,引流集热管吸收太阳能,加热管体内部的水分,这样将水体分散后能够更加容易吸收升温;本装置中太阳能的使用没有地域限制,可直接开发和利用,便于采集,且无须开采和运输,并且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无大气污染物排放,可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2)本装置中集水箱下端安装的支撑柱设置为中空结构,内部设置为储水区,这样能够相应增加整体装置的水量,两个支撑柱内可以多储存很多水,而且设置中空的支撑柱利于水循环以及安装传动组件;(3)本装置中通过集水箱、引流集热管和支撑柱形成水体的循环路径,而水体循环的动力则来自于传动电机,传动电机横向设置,通过设置两个斜齿轮与竖轴传动安装,竖轴的上端又安装螺旋叶片,从而可以带动螺旋叶片旋转,推动水流从支撑柱的储水区向上流入到集水箱,再从集水箱流入到引流集热管中,流入到引流集热管中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升温,再通过连通管流回到支撑柱的储水区内,这样多次循环之后,水体的整体温度上升很快,增加了太阳能吸收效率和水体升温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太阳能集热利用装置,包括集水箱1;集水箱1的底部两端各安装有一条支撑柱2,支撑柱2的内部为中空的储水区21,该储水区21与上方的集水箱1连通,并且支撑柱2的底部还安装有密封板22,该密封板22上安装有一可旋转的竖轴23,竖轴23向上穿过密封板22伸入到储水区21内并安装有螺旋叶片24,而竖轴23的下端则相应安装有传动组件;集水箱1侧面斜向下延伸安装有一块倾斜台面3,而倾斜台面3上则嵌入式安装有引流集热管4,引流集热管4为S形延伸设置,引流集热管4的管道设置与集水箱1平行设置,引流集热管4的上端管道与集水箱1连通,而引流集热管4的下端管道两侧各安装有一横向设置的连通管5,两个连通管5的设置位置与两个支撑柱2的位置对应,连通管5横向安装在支撑柱2上并与支撑柱2内的储水区21相连通。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柱2底部外侧的传动电机6,传动电机6横向放置,其传动杆伸入到密封板22的下方,横向设置的传动杆和竖向设置的竖轴23对应设置,两者端部安装有啮合的锥齿轮7,通过传动电机6的带动以及锥齿轮7的传动相应带动螺旋叶片24旋转。支撑柱2的直径设置为5-10cm,而支撑柱2高度则设置为80-100cm;并且设置支撑柱2与集水箱1为可拆卸安装结构;引流集热管4的底部还连接设置有水管接头8;倾斜台面3设置为塑料台面结构,而引流集热管4设置为玻璃管结构,并且管体内部设置有吸热薄膜;倾斜台面的下端还安装有支撑架,该支撑架与支撑柱2的下端面齐平设置。本装置中集水箱的外侧设置倾斜台面,该倾斜台面主要是用来安装引流集热管的,引流集热管在倾斜台面上为S形延伸设置,水箱内的水充满后,一部分的水是分散在引流集热管内的,引流集热管吸收太阳能,加热管体内部的水分,这样将水体分散后能够更加容易吸收升温;本装置中太阳能的使用没有地域限制,可直接开发和利用,便于采集,且无须开采和运输,并且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无大气污染物排放,可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本装置中集水箱下端安装的支撑柱设置为中空结构,内部设置为储水区,这样能够相应增加整体装置的水量,两个支撑柱内可以多储存很多水,而且设置中空的支撑柱利于水循环以及安装传动组件。本装置中通过集水箱、引流集热管和支撑柱形成水体的循环路径,而水体循环的动力则来自于传动电机,传动电机横向设置,通过设置两个斜齿轮与竖轴传动安装,竖轴的上端又安装螺旋叶片,从而可以带动螺旋叶片旋转,推动水流从支撑柱的储水区向上流入到集水箱,再从集水箱流入到引流集热管中,流入到引流集热管中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升温,再通过连通管流回到支撑柱的储水区内,这样多次循环之后,水体的整体温度上升很快,增加了太阳能吸收效率和水体升温效率。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技术的实施与权利要求范围的,凡依据本技术申请专利保护范围内容做出的等效变化和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集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箱(1);所述集水箱(1)的底部两端各安装有一条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内部为中空的储水区(21),该储水区(21)与上方的集水箱(1)连通,并且支撑柱(2)的底部还安装有密封板(22),该密封板(22)上安装有一可旋转的竖轴(23),竖轴(23)向上穿过密封板(22)伸入到储水区(21)内并安装有螺旋叶片(24),而竖轴(23)的下端则相应安装有传动组件;所述的集水箱(1)侧面斜向下延伸安装有一块倾斜台面(3),而倾斜台面(3)上则嵌入式安装有引流集热管(4),所述的引流集热管(4)为S形延伸设置,引流集热管(4)的管道设置与集水箱(1)平行设置,引流集热管(4)的上端管道与集水箱(1)连通,而引流集热管(4)的下端管道两侧各安装有一横向设置的连通管(5),两个连通管(5)的设置位置与两个支撑柱(2)的位置对应,连通管(5)横向安装在支撑柱(2)上并与支撑柱(2)内的储水区(21)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集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箱(1);所述集水箱(1)的底部两端各安装有一条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内部为中空的储水区(21),该储水区(21)与上方的集水箱(1)连通,并且支撑柱(2)的底部还安装有密封板(22),该密封板(22)上安装有一可旋转的竖轴(23),竖轴(23)向上穿过密封板(22)伸入到储水区(21)内并安装有螺旋叶片(24),而竖轴(23)的下端则相应安装有传动组件;所述的集水箱(1)侧面斜向下延伸安装有一块倾斜台面(3),而倾斜台面(3)上则嵌入式安装有引流集热管(4),所述的引流集热管(4)为S形延伸设置,引流集热管(4)的管道设置与集水箱(1)平行设置,引流集热管(4)的上端管道与集水箱(1)连通,而引流集热管(4)的下端管道两侧各安装有一横向设置的连通管(5),两个连通管(5)的设置位置与两个支撑柱(2)的位置对应,连通管(5)横向安装在支撑柱(2)上并与支撑柱(2)内的储水区(2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集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雷秦志林吴永龙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新奥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