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源的野外用照明电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51599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源的野外用照明电筒,包括外壳、灯罩、灯泡、固定块和法拉电容,所述外壳的一侧固定有底座,所述外壳外壁的内部安装有加强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构成卡合结构,卡合结构便于拆装,将第一壳体卡入第二壳体的内部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两端均安装有挡板,挡板一侧的转轴可以旋转,转轴外侧的扭力弹簧具有弹性,扭力弹簧的弹性可以带动转轴旋转,转轴旋转就可以让卡扣卡入第二壳体一端的挡板的内部,让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在一起,当需要拆卸装置时,拉开卡扣就可以打开外壳,对外壳的内部进行维修,以此来达成新型电源的野外用照明电筒便于对装置进行维修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源的野外用照明电筒
本技术涉及照明设备
,具体为一种新型电源的野外用照明电筒。
技术介绍
照明用的电筒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了,不管哪种电池,不能使用后如果随便丢弃,电池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都会对土壤和水源环境造成很严重的污染,只是可充电的电池比起一次性的碱性电池能够相对减轻一些污染,但是它们都是化学类电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都是无需质疑的,长期在偏远山区等电力资源缺乏地区考察的工作人员,需要携带大量电池以供夜间照明等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电池不仅不好携带、供电能力和范围有限,而且使用后的废弃电池面临着污染环境的危害性,传统的此类新型电源的野外用照明电筒难以对装置进行维修,装置容易出现损坏,内部的法拉电容容易出现损坏,需要经常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源的野外用照明电筒,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新型电源的野外用照明电筒难以对装置进行维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源的野外用照明电筒,包括外壳、灯罩、灯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源的野外用照明电筒,包括外壳(1)、灯罩(2)、灯泡(3)、固定块(4)和法拉电容(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一侧固定有底座(8),所述外壳(1)的另一侧固定有灯罩(2),且灯罩(2)的内部固定有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灯泡(3),所述外壳(1)的两端均安装有挡板(9),且挡板(9)的一侧安装有拆装结构(10),所述拆装结构(10)包括固定板(1001)、卡扣(1002)、转轴(1003)和扭力弹簧(1004),所述固定板(1001)安装在挡板(9)的一侧,所述固定板(1001)的内侧安装有转轴(1003),且转轴(1003)的一侧安装有卡扣(1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源的野外用照明电筒,包括外壳(1)、灯罩(2)、灯泡(3)、固定块(4)和法拉电容(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一侧固定有底座(8),所述外壳(1)的另一侧固定有灯罩(2),且灯罩(2)的内部固定有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灯泡(3),所述外壳(1)的两端均安装有挡板(9),且挡板(9)的一侧安装有拆装结构(10),所述拆装结构(10)包括固定板(1001)、卡扣(1002)、转轴(1003)和扭力弹簧(1004),所述固定板(1001)安装在挡板(9)的一侧,所述固定板(1001)的内侧安装有转轴(1003),且转轴(1003)的一侧安装有卡扣(1002),所述转轴(1003)的外侧安装有扭力弹簧(1004),所述外壳(1)的顶端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方阵(12),且太阳能电池方阵(12)通过光伏控制器和法拉电容(7)连接,所述外壳(1)的一侧安装有开关(11),所述外壳(1)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壳体(5),所述外壳(1)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壳体(6),所述外壳(1)的内部安装有法拉电容(7),所述外壳(1)外壁的内部安装有加强结构(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源的野外用照明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顶端的两侧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彩伶刘壮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