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管双承插结构及复合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5041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管双承插结构及复合管,复合管双承插结构包括外管承插结构和设置在外管承插结构之内的内管承插结构,外管承插结构包括插接在一起的外管承口段和外管插口段,外管插口段的外侧壁设置有外管插口连接部,外管承口段的内侧壁设置有外管承口连接部,外管插口连接部与外管承口连接部相互配合;内管承插结构包括插接在一起的内管承口段和内管插口段,内管承口段的内侧壁和内管插口段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内管密封结构及能够限制内管承口段和内管插口段脱离的内管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复合管双承插结构包括两层连接结构,连接强度高,密封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管双承插结构及复合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管双承插结构及复合管。
技术介绍
为了保证管道的强度,同时提升防腐性能,复合管应运而生。钢塑复合管是复合管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广泛应用于给水排水等各种工程,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常见的钢塑复合管一般为以下的结构,包括钢制的外管和设置在外管内的高分子内管。为了适应地质沉降,外管两端会分别设置承口和插口,承口和插口为之间留有间隙以使连接在一起的管道能够相对转动一定的角度,为了避免发生地质沉降时对内管造成破坏,内管设计为比外管短,两根复合管连接在一起时,仅仅外管相连,两根复合管的内管互不接触。这样的钢塑复合管的承插结构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仅仅两根外管连接在一起,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连接强度低;第二、两根复合管的内管之间为敞开结构,复合管内的水会与接触到外管的内壁,导致外管的承插口容易腐蚀生锈;第三、仅仅依靠两根外管之间的O型圈来进行密封,发生地质沉降时,连接在一起的两根外管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导致用于设置在两根外管之间的密封槽的深度发生变化,外管一侧的密封槽变深,与之相对的另一侧的密封槽则变浅,而设置在密封槽内的O型圈的体积不会增加,导致密封槽和O型圈之间会产生间隙,进而出现泄漏的情况,密封性能不佳;第四、一般采用法兰结构将两根复合管连接在一起,安装繁琐耗时,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管双承插结构,该复合管双承插结构包括两层连接结构,连接强度高,密封性好。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管,该复合管的一端与另一端连接在一起时能够形成上述的复合管双承插结构。本技术为实现其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管双承插结构,其包括:外管承插结构和设置在外管承插结构之内的内管承插结构,所述的外管承插结构包括插接在一起的外管承口段和外管插口段,所述外管插口段的外侧壁设置有外管插口连接部,所述外管承口段的内侧壁设置有外管承口连接部,所述的外管插口连接部与外管承口连接部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的外管插口段与外管承口段能够相对转动并可在外管插口段与外管承口段相对转动后限制二者脱离;所述的内管承插结构包括插接在一起的内管承口段和内管插口段,所述内管承口段的内侧壁和内管插口段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内管密封结构及能够限制内管承口段和内管插口段脱离的内管连接结构。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外管承口段的右端开口且外管插口段通过外管承口段的右端口插入外管承口段内部。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外管承口段的内侧壁设置有位于所述外管承口连接部的右侧的第一球形凹面,所述外管插口段的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球形凹面贴合的第一球形凸面。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球形凹面和第一球形凸面之间设置有外管密封结构。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外管密封结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外管插口段上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侧表面为与所述第一球形凸面共球心的球形凸面,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侧表面略微突出于所述的第一球形凸面并与所述第一球形凹面过盈配合。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第一密封圈的材料为橡胶、聚四氟乙烯、石墨或密封胶。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外管插口段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低于第一球形凸面的第一平壁段,所述的第一平壁段与第一球形凸面之间形成一台阶,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的第一平壁段,所述第一平壁段上还套设有能够将所述第一密封圈压紧于所述台阶的压板,所述的压板与所述外管插口段螺接。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外管插口段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低于第一球形凸面的第一平壁段,所述的第一平壁段与第一球形凸面之间形成一台阶,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的第一平壁段,并与所述的台阶粘接固定。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外管承口连接部包括若干个环绕设置于外管承口段内侧壁的承口倒齿,每两个相邻的承口倒齿之间形成一齿槽,所述齿槽的左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球形凹面共球心的第二球形凹面,所述的外管插口连接部包括若干个环绕设置于外管插口段外侧壁的插口倒齿,所述插口倒齿的左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球形凹面相贴合的第二球形凸面,所述插口倒齿的右侧壁和齿槽的右侧壁之间预留可供所述外管承口段相对于外管插口段转动的空间,所述外管承口段相对于外管插口段转动时,所述的插口倒齿与所述齿槽咬合以限制外管承口段与外管插口段脱离。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每一插口倒齿的齿顶直径小于对应的承口倒齿的齿顶直径。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内管承口段的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球形凹面共球心的第三球形凹面,所述内管插口段的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球形凹面相贴合的第三球形凸面。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内管密封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球形凸面的密封槽、以及设置于所述密封槽的并由所述第三球形凹面压紧的第二密封圈。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内管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管承口段内侧壁的环形凹槽以及设置于所述内管插口段外侧壁的环形凸起,每一环形凸起卡入一个对应的环形凹槽且二者之间留有间隙。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内管承口段设置于所述的外管承口段之内,所述的内管插口段设置于所述的外管插口段之内。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至少一个环形凹槽的左侧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球形凹面共球心的第四球形凹面,所述的环形凸起的左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四球形凹面相贴合的第四球形凸面,所述的间隙设置于环形凸起的右侧壁和环形凹槽的右侧内壁之间。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内管插口段外侧壁的左端设置有第二平壁段,所述内管承口段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平壁段对应的第三平壁段,所述第二平壁段与所述第三平壁段之间留有间隙。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内管承口段设置于所述的外管插口段之内,所述的内管插口段设置于所述的外管承口段之内。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内管插口段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插口台阶,所述的插口台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球形凹面共球心的第五球形凹面,所述内管承口段的左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五球形凹面相贴合的第五球形凸面。一种复合管,其包括外管和设置于所述外管之内的内管,所述外管的一端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复合管双承插结构的外管承口段,所述外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复合管双承插结构的外管插口段,所述内管的一端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复合管双承插结构的内管承口段,所述内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复合管双承插结构的内管插口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本技术中,两根复合管承插在一起后,在不发生地质沉降的情况下,内管连接结构能够限制两根复合管脱离,同时,内管密封结构能够保证内管承插结构的密封,避免管内的水接触到外管而导致外管被腐蚀。第二、外管插口连接部采用插口倒齿,外管承口连接部采用承口倒齿,只需将外管承口段和外管插口段插接在一起、同时将内管承口段和内管插口段插接在一起即可完成安装,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管双承插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管承插结构和设置在外管承插结构之内的内管承插结构,/n所述的外管承插结构包括插接在一起的外管承口段(1)和外管插口段(2),所述外管插口段(2)的外侧壁设置有外管插口连接部,所述外管承口段(1)的内侧壁设置有外管承口连接部,所述的外管插口连接部与外管承口连接部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的外管插口段(2)与外管承口段(1)能够相对转动并可在外管插口段(2)与外管承口段(1)相对转动后限制二者脱离;/n所述的内管承插结构包括插接在一起的内管承口段(3)和内管插口段(4),所述内管承口段(3)的内侧壁和内管插口段(4)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内管密封结构及能够限制内管承口段(3)和内管插口段(4)脱离的内管连接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管双承插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管承插结构和设置在外管承插结构之内的内管承插结构,
所述的外管承插结构包括插接在一起的外管承口段(1)和外管插口段(2),所述外管插口段(2)的外侧壁设置有外管插口连接部,所述外管承口段(1)的内侧壁设置有外管承口连接部,所述的外管插口连接部与外管承口连接部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的外管插口段(2)与外管承口段(1)能够相对转动并可在外管插口段(2)与外管承口段(1)相对转动后限制二者脱离;
所述的内管承插结构包括插接在一起的内管承口段(3)和内管插口段(4),所述内管承口段(3)的内侧壁和内管插口段(4)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内管密封结构及能够限制内管承口段(3)和内管插口段(4)脱离的内管连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管双承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承口段(1)的右端开口且外管插口段(2)通过外管承口段(1)的右端口插入外管承口段(1)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管双承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承口段(1)的内侧壁设置有位于所述外管承口连接部的右侧的第一球形凹面(11),所述外管插口段(2)的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球形凹面(11)贴合的第一球形凸面(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管双承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承口连接部包括若干个环绕设置于外管承口段(1)内侧壁的承口倒齿(12),每两个相邻的承口倒齿(12)之间形成一齿槽,所述齿槽的左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球形凹面(11)共球心的第二球形凹面(13),所述的外管插口连接部包括若干个环绕设置于外管插口段(2)外侧壁的插口倒齿(23),所述插口倒齿(23)的左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球形凹面(13)相贴合的第二球形凸面(24),所述插口倒齿(23)的右侧壁和齿槽的右侧壁之间预留可供所述外管承口段(1)相对于外管插口段(2)转动的空间,所述外管承口段(1)相对于外管插口段(2)转动时,所述的插口倒齿(23)与所述齿槽咬合以限制外管承口段(1)与外管插口段(2)脱离。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昌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智慧碧管管道技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