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方法及存储介质
本公开涉及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方法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技术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当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不需要将数据线与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连接起来,只需要将电子设备放置在相应的无线充电设备上即可。相关技术中,无线充电设备设置有发射端线圈,电子设备设置有接收端线圈。当将电子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上时,无线充电设备上的发射端线圈与电子设备上的接收端线圈会形成无线充电系统。在该无线充电系统中,发射端线圈将放电电流转化为变化的磁场,接收端线圈通过磁场耦合,将变化的磁场转化为充电电流,给电子设备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方法及存储介质,能够解决充电效率低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控制模块、无线供电模块、驱动模块、承载模块;所述无线供电模块设置在所述承载模块内,且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无线供电模块和所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控制模块、无线供电模块、驱动模块、承载模块;/n所述无线供电模块设置在所述承载模块内,且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无线供电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承载模块连接;/n所述承载模块,用于承载待充电的电子设备;/n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模块带动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承载模块上进行移动;/n所述无线供电模块,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控制模块、无线供电模块、驱动模块、承载模块;
所述无线供电模块设置在所述承载模块内,且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无线供电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承载模块连接;
所述承载模块,用于承载待充电的电子设备;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模块带动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承载模块上进行移动;
所述无线供电模块,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模块包括第一承载体和托盘,所述无线供电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体内;
所述托盘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体的底面,且所述托盘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承载体,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提供承载斜面;
所述托盘,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提供底面,以及带动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承载体上进行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模块还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
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体的两侧,与所述第一承载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模块还包括夹持单元;
所述夹持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体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承载体滑动连接;
所述夹持单元,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移动过程中,夹持所述电子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模块包括:第二承载体和滑动单元,所述无线供电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体内;
所述滑动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体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承载体滑动连接,且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
所述第二承载体,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提供承载斜面;
所述滑动单元,用于夹持所述电子设备,以及带动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承载体上进行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模块包括:第三承载体和滑动层,所述无线供电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三承载体内;
所述滑动层设置在所述第三承载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承载体滑动连接,且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
所述第三承载体,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提供承载斜面;
所述滑动层,用于带动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三承载体上进行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承载模块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上;
所述支撑底座,用于支撑所述承载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供电模块包括一个发射端线圈,或者,所述无线供电模块包括多个发射端线圈。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无线传输模块;
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无线传输模块,用于与所述控制模块进行无线通信。
10.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中,所述方法包括:
当待充电的电子设备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上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中充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长宇,王彦腾,许春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