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切换敷设方式的避雷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4964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避雷装置相关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切换敷设方式的避雷带,包括主箱体,主箱体内设有左右贯通且开口向上的避雷带腔,避雷带腔下侧设有升降杆螺母腔,避雷带腔下侧连通设有向下延伸贯穿升降杆螺母腔至升降杆螺母腔下端壁内的升降杆腔,升降杆螺母腔右侧设有升降扭簧腔,当雷雨天气时,如果有大风,利用风力驱动避雷带向上运动伸出女儿墙上,从而使得避雷带实现外敷设避雷,避免了雷电打击而损坏墙体,在没有雷雨天气时,避雷带位于女儿墙内,保证了墙体的美观,同时装置能将风能储存下来,当雷雨天气没有大风时,也能驱动避雷带向上伸至女外墙上,进行避雷,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切换敷设方式的避雷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避雷装置相关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切换敷设方式的避雷带。
技术介绍
避雷带是接闪器的一种类型,一般是明设,但也可以暗敷在屋顶的混凝土或瓦片的下面,其中明设的避雷带在美观上就不如暗敷的,但是明设的效果要好于暗敷的效果,特别是暗敷的避雷带在避雷过程中,如果有雷电击中墙体,则很容易使得墙体损坏,严重的会使墙体碎裂,如果位于房屋较高,则掉落的墙体碎块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切换敷设方式的避雷带,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切换敷设方式的避雷带,包括主箱体,所述主箱体内设有左右贯通且开口向上的避雷带腔,所述避雷带腔下侧设有升降杆螺母腔,所述避雷带腔下侧连通设有向下延伸贯穿所述升降杆螺母腔至所述升降杆螺母腔下端壁内的升降杆腔,所述升降杆螺母腔右侧设有升降扭簧腔,所述升降杆腔左右两侧均连通设有以所述升降杆腔为中心左右对称的限位块腔,所述升降杆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向上延伸至所述避雷带腔内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与所述升降杆螺母腔转动配合连接的升降杆螺母,所述升降杆下侧末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限位块腔滑动配合连接的限位块,所述升降扭簧腔下侧设有滑动锥齿轮腔,所述升降扭簧腔下端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至所述滑动锥齿轮腔内向上延伸至所述升降扭簧腔内的升降齿轮轴,所述升降齿轮轴上侧末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升降杆螺母啮合的升降传动齿轮,所述升降齿轮轴上端面与所述升降扭簧腔上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升降扭簧,所述升降齿轮轴上花键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滑动锥齿轮腔内的锥齿轮轴套,所述锥齿轮轴套上侧末端转动配合连接有锥齿轮轴套座,所述锥齿轮轴套下侧末端固定连接有滑动锥齿轮,所述锥齿轮轴套座上端面与所述滑动锥齿轮腔上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锥齿轮弹簧,所述锥齿轮轴套座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拉绳,所述主箱体内设有开口向后的通风腔,所述通风腔内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风扇座,所述外侧设有以所述风扇座位中心环形设置的环形齿轮腔。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风扇座外圆面固定连接有以所述风扇座为中心环形设置且与所述环形齿轮腔转动配合连接的环形齿轮,所述环形齿轮腔左侧连通设有后传动齿轮腔,所述后传动齿轮腔下侧设有离心转动块腔,所述后传动齿轮腔前端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前延伸至所述离心转动块腔内向后延伸至所述后传动齿轮腔内的后传动齿轮轴,所述后传动齿轮轴后侧末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环形齿轮啮合的后传动齿轮,所述后传动齿轮轴前侧末端固定连接有离心转动块,所述离心转动块内设有多个以所述后传动齿轮轴为中心周向分布且开口向外的离心块腔,所述离心块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离心块,所述离心块靠近所述后传动齿轮轴侧端面与所述离心块腔靠近所述后传动齿轮轴侧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离心块弹簧,所述离心转动块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离心转动块右侧的挡板。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述挡板右端面与所述离心转动块腔右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挡板弹簧,所述挡板右端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拉绳,所述后传动齿轮腔左侧设有合成纤维腔,所述风扇座内设有前后贯通的风扇腔,所述风扇腔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环形齿轮腔右侧连通设有蓄能齿轮腔,所述蓄能齿轮腔前侧设有磁性滑块腔,所述磁性滑块腔前侧设有前传动带轮腔,所述蓄能齿轮腔右侧连通设有卡销腔,所述蓄能齿轮腔前端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前延伸贯穿所述磁性滑块腔至所述前传动带轮腔内的主动带轮轴,所述主动带轮轴上花键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蓄能齿轮腔内的蓄能齿轮轴套,所述蓄能齿轮轴套后侧末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环形齿轮啮合的蓄能齿轮,所述蓄能齿轮轴套前侧末端转动配合连接有蓄能轴套座,所述蓄能轴套座前端面与所述蓄能齿轮腔前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蓄能齿轮弹簧,所述蓄能轴套座前端面固定连接有蓄能齿轮拉绳。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卡销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能够与所述蓄能齿轮啮合的卡销,所述卡销右端面与所述卡销腔右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卡销弹簧,所述卡销右端面固定连接有卡销拉绳,所述主动带轮轴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磁性滑块腔内的轴套丝杆,所述轴套丝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磁性滑块腔滑动配合连接的磁性滑块,所述主动带轮轴前侧末端固定连接有主动带轮,所述前传动带轮腔后侧设有传动大齿轮腔,所述前传动带轮腔后端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后延伸至所述传动大齿轮腔内向前延伸至所述前传动带轮腔内的从动带轮轴,所述从动带轮轴前侧末端固定连接有从动带轮,所述从动带轮与所述主动带轮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前传动皮带,所述合成纤维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端面与所述合成纤维腔上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合成纤维,所述滑动块下端面与所述合成纤维腔下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滑动块弹簧,所述滑动块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拉绳,所述卡销拉绳另一端与所述滑动块上端面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传动大齿轮腔左侧连通设有滑动端面齿腔,所述滑动端面齿腔后侧设有位于所述通风腔前侧的后传动带轮腔,所述滑动锥齿轮腔位于所述滑动端面齿腔前侧,所述从动带轮轴后侧末端固定连接有传动大齿轮,所述风扇前端面固定连接有向前延伸至所述后传动带轮腔内的风扇轴,所述风扇轴前侧末端固定连接有后主动带轮,所述后传动带轮腔前端壁内转动配连接有向前延伸至所述滑动端面齿腔内向后延伸至所述后传动带轮腔内的后从动带轮轴,所述后从动带轮轴后侧末端固定连接有后从动带轮,所述后从动带轮与所述后主动带轮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后传动皮带,所述滑动端面齿腔前端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前延伸至所述滑动锥齿轮腔内向后延伸至所述滑动端面齿腔内的端面齿轴,所述端面齿轴前侧末端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滑动锥齿轮啮合的主动锥齿轮。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端面齿轴上花键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滑动端面齿腔内的滑动端面齿,所述滑动端面齿后侧末端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传动大齿轮啮合的端面齿轴套,所述滑动端面齿前侧末端转动配合连接有端面齿轴套座,所述端面齿轴套座前端面与所述滑动端面齿腔前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端面齿弹簧,所述挡板拉绳另一端与所述端面齿轴套座前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后从动带轮轴前侧末端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端面齿轴套啮合的端面齿,所述磁性滑块腔右侧连通设有磁性滑动块腔,所述磁性滑动块腔下侧连通设有销块滑动腔,所述磁性滑块腔右侧连通设有磁性块腔,所述磁性滑动块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磁性滑动块,所述磁性滑动块内设有开口向前的销块腔,所述磁性滑动块右端面与所述磁性滑动块腔右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磁性滑块弹簧,所述蓄能齿轮拉绳另一端与所述磁性滑动块右端面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销块滑动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与所述销块腔对应的销块,所述销块前端面与所述销块滑动腔前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销块弹簧,所述销块前端面固定连接有磁性块拉绳,所述磁性块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磁性块,所述磁性块右端面与磁性块腔右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磁性块弹簧,所述磁性块拉绳另一端与所述磁性块右端面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当雷雨天气时,如果有大风,利用风力驱动避雷带向上运动伸出女儿墙上,从而使得避雷带实现外敷设避雷,避免了雷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切换敷设方式的避雷带,包括主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内设有左右贯通且开口向上的避雷带腔,所述避雷带腔下侧设有升降杆螺母腔,所述避雷带腔下侧连通设有向下延伸贯穿所述升降杆螺母腔至所述升降杆螺母腔下端壁内的升降杆腔,所述升降杆螺母腔右侧设有升降扭簧腔,所述升降杆腔左右两侧均连通设有以所述升降杆腔为中心左右对称的限位块腔,所述升降杆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向上延伸至所述避雷带腔内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与所述升降杆螺母腔转动配合连接的升降杆螺母,所述升降杆下侧末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限位块腔滑动配合连接的限位块,所述升降扭簧腔下侧设有滑动锥齿轮腔,所述升降扭簧腔下端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至所述滑动锥齿轮腔内向上延伸至所述升降扭簧腔内的升降齿轮轴,所述升降齿轮轴上侧末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升降杆螺母啮合的升降传动齿轮,所述升降齿轮轴上端面与所述升降扭簧腔上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升降扭簧,所述升降齿轮轴上花键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滑动锥齿轮腔内的锥齿轮轴套,所述锥齿轮轴套上侧末端转动配合连接有锥齿轮轴套座,所述锥齿轮轴套下侧末端固定连接有滑动锥齿轮,所述锥齿轮轴套座上端面与所述滑动锥齿轮腔上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锥齿轮弹簧,所述锥齿轮轴套座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拉绳,所述主箱体内设有开口向后的通风腔,所述通风腔内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风扇座,所述外侧设有以所述风扇座位中心环形设置的环形齿轮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切换敷设方式的避雷带,包括主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内设有左右贯通且开口向上的避雷带腔,所述避雷带腔下侧设有升降杆螺母腔,所述避雷带腔下侧连通设有向下延伸贯穿所述升降杆螺母腔至所述升降杆螺母腔下端壁内的升降杆腔,所述升降杆螺母腔右侧设有升降扭簧腔,所述升降杆腔左右两侧均连通设有以所述升降杆腔为中心左右对称的限位块腔,所述升降杆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向上延伸至所述避雷带腔内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与所述升降杆螺母腔转动配合连接的升降杆螺母,所述升降杆下侧末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限位块腔滑动配合连接的限位块,所述升降扭簧腔下侧设有滑动锥齿轮腔,所述升降扭簧腔下端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至所述滑动锥齿轮腔内向上延伸至所述升降扭簧腔内的升降齿轮轴,所述升降齿轮轴上侧末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升降杆螺母啮合的升降传动齿轮,所述升降齿轮轴上端面与所述升降扭簧腔上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升降扭簧,所述升降齿轮轴上花键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滑动锥齿轮腔内的锥齿轮轴套,所述锥齿轮轴套上侧末端转动配合连接有锥齿轮轴套座,所述锥齿轮轴套下侧末端固定连接有滑动锥齿轮,所述锥齿轮轴套座上端面与所述滑动锥齿轮腔上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锥齿轮弹簧,所述锥齿轮轴套座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拉绳,所述主箱体内设有开口向后的通风腔,所述通风腔内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风扇座,所述外侧设有以所述风扇座位中心环形设置的环形齿轮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切换敷设方式的避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座外圆面固定连接有以所述风扇座为中心环形设置且与所述环形齿轮腔转动配合连接的环形齿轮,所述环形齿轮腔左侧连通设有后传动齿轮腔,所述后传动齿轮腔下侧设有离心转动块腔,所述后传动齿轮腔前端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前延伸至所述离心转动块腔内向后延伸至所述后传动齿轮腔内的后传动齿轮轴,所述后传动齿轮轴后侧末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环形齿轮啮合的后传动齿轮,所述后传动齿轮轴前侧末端固定连接有离心转动块,所述离心转动块内设有多个以所述后传动齿轮轴为中心周向分布且开口向外的离心块腔,所述离心块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离心块,所述离心块靠近所述后传动齿轮轴侧端面与所述离心块腔靠近所述后传动齿轮轴侧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离心块弹簧,所述离心转动块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离心转动块右侧的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可切换敷设方式的避雷带,其特征在于:述挡板右端面与所述离心转动块腔右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挡板弹簧,所述挡板右端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拉绳,所述后传动齿轮腔左侧设有合成纤维腔,所述风扇座内设有前后贯通的风扇腔,所述风扇腔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环形齿轮腔右侧连通设有蓄能齿轮腔,所述蓄能齿轮腔前侧设有磁性滑块腔,所述磁性滑块腔前侧设有前传动带轮腔,所述蓄能齿轮腔右侧连通设有卡销腔,所述蓄能齿轮腔前端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前延伸贯穿所述磁性滑块腔至所述前传动带轮腔内的主动带轮轴,所述主动带轮轴上花键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蓄能齿轮腔内的蓄能齿轮轴套,所述蓄能齿轮轴套后侧末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环形齿轮啮合的蓄能齿轮,所述蓄能齿轮轴套前侧末端转动配合连接有蓄能轴套座,所述蓄能轴套座前端面与所述蓄能齿轮腔前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蓄能齿轮弹簧,所述蓄能轴套座前端面固定连接有蓄能齿轮拉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侠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派河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