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半导体照明
,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OLED屏体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灰尘颗粒、毛刺、针孔、裂纹等缺陷点,而OLED屏体的阳极与阴极之间的距离通常很小(约数十到数百纳米)。结果,在这种状态下,阳极与阴极可能会直接接触造成缺陷(称为短路点),或者阳极与阴极之间的有机层会变得比其他位置薄。当OLED器件工作时,电流更趋于从这种缺陷点处而不是从其他位置通过,使得热量在这种缺陷点处累积,导致损害整个OLED器件的品质和可靠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OLED屏体的发光面积越大,出现短路点的可能性也越大。通过增大有机层的厚度有可能减少短路点,但这要求OLED器件采用更高的驱动电压从而影响器件效率,而且并不能完全消除短路点。通过加入短路防护部可能解决短路点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110061036、CN106133939、CN106463644中利用结构或材料制作防短路部可有效增加器件的可靠性。中国专利文献CN106463644中的第一种防短路部设计主要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发光部件和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发光部件之间设有次电极结构,所述次电极结构包括子电极、介电材料层;所述发光部件的整个发光区域完全与所述子电极的上侧面相接触,所述介电材料层的下侧面与所述基板的上侧面相接触,所述子电极的整个下侧面完全与所述介电材料层的上侧面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18 CN 2019113131579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发光部件和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发光部件之间设有次电极结构,所述次电极结构包括子电极、介电材料层;所述发光部件的整个发光区域完全与所述子电极的上侧面相接触,所述介电材料层的下侧面与所述基板的上侧面相接触,所述子电极的整个下侧面完全与所述介电材料层的上侧面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件的整个发光区域面积小于等于所述子电极的上侧面面积,所述子电极与所述介电材料层之间的接触区域面积小于等于所述介电材料层的上侧面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电极结构还包括外层电极,所述外层电极和子电极在所述发光部件周边的非发光区域形成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立雪,朱映光,张国辉,胡永岚,谢静,
申请(专利权)人: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