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的N极灭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479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特别是断路器内部的N极灭弧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断路器的N极灭弧装置,包括有N极静触头、N极动触头、引弧板、中座和底座,所述的N极静触头包括有接线部、触点部和引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座或\和底座上设置有卡槽,静触头和引弧板均设置在相应的卡槽中,所述引弧板包括有直边、竖边和斜边,其中斜边向直边一侧倾斜设置,且该斜边与N极静触头的引弧部之间构成引弧区,所述竖边靠近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缺口,该缺口与底座之间构成排气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N极设置动、静触头,且可以实现很好灭弧和排气功能的新型的N极灭弧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的N极灭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特别是断路器内部的N极灭弧装置。
技术介绍
部分国家的配电箱要求N极的进线与N极L极的出线在同一侧,N极存在两种方式:1、N极不设置动、静触头断开,即N极直通;2、N极设置动、静触头可开断,因为空间问题N极的引弧及排气不是很顺畅造成触头烧毁和产品炸裂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N极设置动、静触头,且可以实现很好灭弧和排气功能的新型的N极灭弧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断路器的N极灭弧装置,包括有N极静触头、N极动触头、引弧板、中座和底座,所述的N极静触头包括有接线部、触点部和引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座或\和底座上设置有卡槽,静触头和引弧板均设置在相应的卡槽中,所述引弧板包括有直边、竖边和斜边,其中斜边向直边一侧倾斜设置,且该斜边与N极静触头的引弧部之间构成引弧区,所述中座上且位于竖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区和第二缓冲区,所述竖边靠近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缺口,该缺口与底座之间构成排气通道,该排气通道连通第一缓冲区和第二缓冲区。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引弧区中的高压气体从中通过,这样第一缓冲区和第二缓冲区分别可以进入气体,大大减小引弧区的压力,另外排气通道设置在竖边这里,气体从该位置跑不会影响断路器其他部件的安装,也不会产生其它干扰,使产品结构简单合理,减小产品体积。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第一缓冲区设置在引弧板的直边、竖边和斜边围成的区域对应处,第一缓冲区的底部向内凹陷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非常科学的把第一缓冲区设置在上述位置,该位置周边不具有其他零部件,另外也可以尽可能大的设置第一缓冲区,凹陷设置的目的也是增加第一缓冲区的体积及方便设置排气通道。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引弧板的直边和竖边成垂直设置,所述底座和中座上与引弧区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长凸筋,长凸筋的方向与斜边的方向大致。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增加爬电距离,产品更加安全。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中座上且位于长凸筋上方设置有第一隔弧凸筋,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中座上的隔弧凸筋相对的第二隔弧凸筋。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电弧和气体不会走到断路器的上端,由于断路器上部零部件较多,保证其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最后设置是:所述中座上且位于灭弧区的下方和一侧设置有L形第一挡板,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第一挡板对插的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对插设置有形成隔弧围边,所述第一缓冲区的凹陷部的侧面上设置有与外界导通的第一排气通孔,所述第二缓冲区的侧面上设置有外界导通的第二排气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其中隔弧围边可以很好的防止电弧和气体从壳体的缝隙之间跑出,而是根据设定的排气通孔以及缓冲室和排气通孔等位置排出,这样大大增加产品的安全性。第一排气通孔设置在第一缓冲区的凹陷部的侧面,这样使第一排气通孔与引弧板之间隔开,不会影响引弧板的安装和产品的安全。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加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反映N极灭弧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底座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座的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引弧板的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反映第一缓冲区和第二缓冲区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反映引弧板直边上的缺口与第二缓冲区关系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反映第一缓冲区与引弧板直边的位置关系。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7所示,一种断路器的N极灭弧装置,包括有N极静触头1、N极动触头2、引弧板3、中座4和底座5,所述的N极静触头1包括有接线部、触点部和引弧部,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中座4或\和底座5上设置有卡槽,静触头1和引弧板3均设置在相应的卡槽中,所述引弧板3包括有直边31、竖边32和斜边33,其中斜边33向直边31一侧倾斜设置,且该斜边33与N极静触头1的引弧部之间构成引弧区6,所述中座4上且位于竖边3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区46和第二缓冲区44,所述竖边32靠近底座5的一侧设置有缺口321,该缺口321与底座5之间构成排气通道,该排气通道连通第一缓冲区46和第二缓冲区44;上述方案中,可以使引弧区6中的高压气体从中通过,这样第一缓冲区46和第二缓冲区44分别可以进入气体,大大减小引弧区6的压力,另外排气通道设置在竖边32这里,气体从该位置跑不会影响断路器其他部件的安装,也不会产生其它干扰,使产品结构简单合理,减小产品体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引弧板3的直边31和竖边32成垂直设置,这里的垂直可以不是绝对垂直,在允许的范围内可适当倾斜,所述底座5和中座4上与引弧区6对应为位置处设置有长凸筋51、41,通常长凸筋51、41设置有多条,长凸筋51、41的方向与斜边33的方向大致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增加爬电距离,产品更加安全,可以使长凸筋51、41产气,增加气吹。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区46设置在引弧板3的直边31、竖边32和斜边33围成的区域对应处,第一缓冲区46的底部向内凹陷设置成凹陷部461;采用上述方案,非常科学的把第一缓冲区46设置在上述位置,该位置周边不具有其他零部件,另外也可以尽可能大的设置第一缓冲区46,凹陷设置的目的也是增加第一缓冲区46的体积,另外方便设置第一排气通孔462。所述中座4上且位于长凸筋41上方设置有第一隔弧凸筋42,所述底座5上设置有与中座4上的第一隔弧凸筋42相对的第二隔弧凸筋5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电弧和气体不会走到断路器的上端,由于断路器上部零部件较多,保证其安全性,第一隔弧凸筋42和第二隔弧凸筋52可以相互抵触或贴近或者错位相插或对应,第一隔弧凸筋42和第二隔弧凸筋52也可以是多条,其目的是使电弧和气体不会走到断路器的上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中座4上且位于灭弧区6的下方和一侧设置有L形第一挡板43,所述底座5上设置有与第一挡板43对插的第二挡板53,第一挡板43和第二挡板53对插设置有形成隔弧围边,这里的对插是指两档板错位相抵,所述第一缓冲区46的凹陷部461的侧面上设置有与外界导通的第一排气通孔462,所述第二缓冲区44的侧面上设置有外界导通的第二排气通孔441;采用上述方案,其中隔弧围边可以很好的防止电弧和气体从壳体的缝隙之间跑出,而是根据设定的排气通孔以及缓冲区46、44和排气通孔等位置排出,这样大大增加产品的安全性。第一排气通孔462设置在第一缓冲区46的凹陷部461的侧面,这样使第一排气通孔462与引弧板3之间隔开,不会影响引弧板的安装和产品的安全。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中上、下位置关系的术语是以本申请文件的图1视图关系描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断路器的N极灭弧装置,包括有N极静触头、N极动触头、引弧板、中座和底座,所述的N极静触头包括有接线部、触点部和引弧部,所述中座或\和底座上设置有卡槽,静触头和引弧板均设置在相应的卡槽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板包括有直边、竖边和斜边,其中斜边向直边一侧倾斜设置,且该斜边与N极静触头的引弧部之间构成引弧区,所述中座上且位于竖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区和第二缓冲区,所述竖边靠近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缺口,该缺口与底座之间构成排气通道,该排气通道连通第一缓冲区和第二缓冲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的N极灭弧装置,包括有N极静触头、N极动触头、引弧板、中座和底座,所述的N极静触头包括有接线部、触点部和引弧部,所述中座或\和底座上设置有卡槽,静触头和引弧板均设置在相应的卡槽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板包括有直边、竖边和斜边,其中斜边向直边一侧倾斜设置,且该斜边与N极静触头的引弧部之间构成引弧区,所述中座上且位于竖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区和第二缓冲区,所述竖边靠近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缺口,该缺口与底座之间构成排气通道,该排气通道连通第一缓冲区和第二缓冲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的N极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区设置在引弧板的直边、竖边和斜边围成的区域对应处,第一缓冲区的底部向内凹陷设置。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维峰林凯胡广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奥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