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胶塑封的机械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4782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胶塑封的机械开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含有动静触头的机芯部件和多个片型结构的引出脚;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凸起,第二壳体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凹槽,通过第一壳体的第一凹槽、第二凸起和第二壳体的第一凸起、第二凹槽的对应配合,形成环绕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整个边缘并包绕于所述机芯部件的注胶通道,注胶通道设有通向外部的至少一个注胶口,以利用注胶口向注胶通道注入密封胶而在注胶通道中形成固化后的塑封体,从而实现对机芯部件的塑封。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消除现有技术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且产品容易造成塑封能力达不到要求、胶水易溢出而污染内部机芯的弊端,具有生产效率高,塑封性能可靠性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胶塑封的机械开关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开关
,特别是涉及一种注胶塑封的机械开关。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电子元器件如继电器、低压开关等通常需要对壳体进行塑封(即密封)处理,这类电子元器件最常见的塑封方式是使用外壳将产品的机芯罩住后,在外壳开口处、引脚处使用胶水粘结并固化。但是这种塑封方式只能实现胶水覆盖在产品表面,因此这种塑封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弊端:一是限制了产品结构的开发;二是胶水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中,需要考虑外部环境对胶水的直接影响;三是当引脚与外壳开口不在同一表面时点胶固化的方式影响生产效率;四是当引脚结构复杂、空间不足时,设备难以点胶。现有技术的一种机械开关如速动开关,其引脚结构较为复杂,且受限内部结构布局,当这种机械开关也是采用点胶塑封时,是在底座和盖板各点半圈胶水再将盖板和底座合在一起,而这个过程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且产品容易造成塑封能力达不到要求、胶水易溢出而污染内部机芯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注胶塑封的机械开关,通过结构改进,可以消除现有技术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且产品容易造成塑封能力达不到要求、胶水易溢出而污染内部机芯的弊端,具有生产效率高,塑封性能可靠性好的特点。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胶塑封的机械开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含有动静触头的机芯部件和多个片型结构的引出脚;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连接并围成能够装入所述机芯部件的腔体;所述多个引出脚分别由腔体内引出到腔体外;所述第一壳体中,在对应于分布有引出脚的区域的靠近第一壳体的边缘处,设有沿着边缘方向且深度相对较深并经过各个引出脚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壳体中,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凸起,以利用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的配合形成深度相对较深的第一注胶通道;所述第二壳体中,在对应于没有分布引出脚的区域的靠近第二壳体的边缘处,设有沿着边缘方向且深度相对较浅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壳体中,在对应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凸起,以利用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的配合形成深度相对较浅的第二注胶通道;所述第一凸起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相对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注胶通道与所述第二注胶通道相对接而形成环绕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整个边缘并包绕于所述机芯部件的注胶通道,所述注胶通道设有通向外部的至少一个注胶口,以利用所述注胶口向所述注胶通道注入密封胶而在注胶通道中形成固化后的塑封体,从而实现对所述机芯部件的塑封。所述第二壳体中,沿着所述第二凹槽的设置方向还设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二凹槽设在所述第三凸起中。所述注胶口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对应于所述第一注胶通道的位置处;所述注胶口包括口部和连接通道;所述口部为喇叭形;所述口部的喇叭形的大端处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一面;所述口部的喇叭形的小端与所述连接通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连接通道的另一端通出所述第一凸起而与所述第一注胶通道相连通。所述注胶口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对应于所述第一注胶通道的位置处;所述注胶口包括口部和连接通道;所述口部为喇叭形;所述口部的喇叭形的大端处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一面;所述口部的喇叭形的小端与所述连接通道的一端;所述连接通道的另一端通入所述第一凹槽而与所述第一注胶通道相连通。所述引出脚中,在对应于经过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处,且是在引出脚的中部设有允许密封胶通过的通孔。所述引出脚中,在对应于经过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处,且是在引出脚的宽度的两边设有允许密封胶从引出脚的宽度的两边通过的凹口。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对应于经过第一凹槽的引出脚的宽度的两边的位置处,还分别设有凹陷部,以允许密封胶从引出脚的宽度的两边通过。所述第一壳体中,在第一凹槽的两端与第二凸起的两端的相接处,还设有斜面凸部;所述斜面凸部的高位端与所述第二凸起相接,且高位端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凸起的凸起顶面相平齐;所述斜面凸部的低位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相接,且低位端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凹槽槽底相平齐;从而使得所述注胶通道在对应的位置处呈空间扭转平滑过渡。所述第一壳体中,在对应于斜面凸部的外侧的靠近第一壳体的边缘处还设有防胶水泄漏凹槽,且防胶水泄漏凹槽在长度方向覆盖于所述斜面凸部;所述第二壳体中,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防胶水泄漏凹槽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防胶水泄漏凸筋;通过第二壳体的防胶水泄漏凸筋与所述第一壳体的防胶水泄漏凹槽的配合,防止第一注胶通道与第二注胶通道对接处的胶水向外侧泄漏。所述第一壳体中,在对应于所述第二注胶通道的胶水流动的末端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凸起的外侧一面设为斜面,以使得所述第二注胶通道在该位置处呈向外侧倾斜;所述第一壳体还设有与所述第二注胶通道的向外侧倾斜部分相连通的引胶槽,以将所述注胶通道内注胶时产生的气泡由此引出。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在第一壳体中,在对应于分布有引出脚的区域的靠近第一壳体的边缘处,设有沿着边缘方向且深度相对较深并经过各个引出脚的第一凹槽,在第二壳体中,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凸起,由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相配合形成深度相对较深的第一注胶通道;在第二壳体中,在对应于没有分布引出脚的区域的靠近第二壳体的边缘处,设有沿着边缘方向且深度相对较浅的第二凹槽,在第一壳体中,在对应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凸起,由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相配合形成深度相对较浅的第二注胶通道;将第一凸起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设置成相对接,使得第一注胶通道与第二注胶通道相对接而形成环绕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整个边缘并包绕于机芯部件的注胶通道,注胶通道设有通向外部的至少一个注胶口,以利用所述注胶口向所述注胶通道注入密封胶而在注胶通道中形成固化后的塑封体,从而实现对所述机芯部件的塑封。本专利技术的这种结构,可以消除现有技术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且产品容易造成塑封能力达不到要求、胶水易溢出而污染内部机芯的弊端,并具有生产效率高,塑封性能可靠性好的特点。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注胶塑封的机械开关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立体形状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注胶通道的胶水填充的分布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胶水在底座的第一凹槽中填充的分布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盖板的第二凹槽中填充的分布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是沿图5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5中的B-B线的剖视图;图8是沿图5中的C-C线的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底座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盖板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塑封体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底座、盖板和引出脚相配合的示意图;图13是沿图12中的D-D线的剖视图;图14是沿图12中的E-E线的剖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底座及其底座所安装部件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16是图15中的F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胶塑封的机械开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含有动静触头的机芯部件和多个片型结构的引出脚;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连接并围成能够装入所述机芯部件的腔体;所述多个引出脚分别由腔体内引出到腔体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中,在对应于分布有引出脚的区域的靠近第一壳体的边缘处,设有沿着边缘方向且深度相对较深并经过各个引出脚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壳体中,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凸起,以利用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的配合形成深度相对较深的第一注胶通道;所述第二壳体中,在对应于没有分布引出脚的区域的靠近第二壳体的边缘处,设有沿着边缘方向且深度相对较浅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壳体中,在对应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凸起,以利用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的配合形成深度相对较浅的第二注胶通道;所述第一凸起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相对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注胶通道与所述第二注胶通道相对接而形成环绕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整个边缘并包绕于所述机芯部件的注胶通道,所述注胶通道设有通向外部的至少一个注胶口,以利用所述注胶口向所述注胶通道注入密封胶而在注胶通道中形成固化后的塑封体,从而实现对所述机芯部件的塑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胶塑封的机械开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含有动静触头的机芯部件和多个片型结构的引出脚;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连接并围成能够装入所述机芯部件的腔体;所述多个引出脚分别由腔体内引出到腔体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中,在对应于分布有引出脚的区域的靠近第一壳体的边缘处,设有沿着边缘方向且深度相对较深并经过各个引出脚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壳体中,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凸起,以利用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的配合形成深度相对较深的第一注胶通道;所述第二壳体中,在对应于没有分布引出脚的区域的靠近第二壳体的边缘处,设有沿着边缘方向且深度相对较浅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壳体中,在对应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凸起,以利用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的配合形成深度相对较浅的第二注胶通道;所述第一凸起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相对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注胶通道与所述第二注胶通道相对接而形成环绕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整个边缘并包绕于所述机芯部件的注胶通道,所述注胶通道设有通向外部的至少一个注胶口,以利用所述注胶口向所述注胶通道注入密封胶而在注胶通道中形成固化后的塑封体,从而实现对所述机芯部件的塑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胶塑封的机械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中,沿着所述第二凹槽的设置方向还设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二凹槽设在所述第三凸起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胶塑封的机械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口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对应于所述第一注胶通道的位置处;所述注胶口包括口部和连接通道;所述口部为喇叭形;所述口部的喇叭形的大端处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一面;所述口部的喇叭形的小端与所述连接通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连接通道的另一端通出所述第一凸起而与所述第一注胶通道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胶塑封的机械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口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对应于所述第一注胶通道的位置处;所述注胶口包括口部和连接通道;所述口部为喇叭形;所述口部的喇叭形的大端处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一面;所述口部的喇叭形的小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炎青王俊青吴腾志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