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头包裹式引弧结构及一种触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4781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2
一种触头包裹式引弧结构及一种触头机构。其特征在于:触头板上固定有与其结构相吻合的引弧板,引弧板采用铁磁性材料,且所述引弧板上形成有包裹口,触头对应设置在包裹口内侧。其优点在于,将触头设置在包裹口内侧,从而实现引弧板对触头的包裹,使得触头四周均有磁场力的保护,在磁场作用下能够推开电弧,从而保护触头减轻电弧伤害,同时引弧板与触头板的结构相吻合,能够尽量保证引弧板与触头角持平,从而避免电弧弯道移动,可以让电弧顺着引弧板平滑移动,从而快速地把电弧引入灭弧装置,有效提高断路器的分断指标和触头的带电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头包裹式引弧结构及一种触头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引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触头包裹式引弧结构及一种触头机构。
技术介绍
当断路器中的动静触头因电路发生短路等故障而分离时,在动静触头之间会产生电弧,该电弧延缓了开关的断开时间,降低了开关的开断性能,甚至会致使电路中的负载及断路器部件严重烧损。因此,在触头机构中,往往会设置引弧结构,使动静触头分离时产生电弧能够迅速、顺利的被引入栅片灭弧室内熄灭。但是现有引弧装置,要么体积大,占用空间,引弧效果不好,导致电弧在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滞留时间过长,从而容易造成触头烧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头包裹式引弧结构及一种触头机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触头包裹式引弧结构,包括触头板以及安装在触头板上的触头,所述触头板上固定有与其结构相吻合的引弧板,所述引弧板采用铁磁材料,且所述引弧板上形成有包裹口,所述触头对应设置在包裹口内侧。所述触头板直板结构,所述触头设置在触头板上表面的两端位置,所述引弧板呈与触头板适配的直板结构,并安装在触头板的上表面,且所述引弧板两端形成有与触头相适配的包裹口。所述引弧板的四周均向外延伸出有弯折的引弧角。所述触头板呈U型结构,包括底板部、连接部以及触头安装部,所述触头安装在触头安装部上;所述引弧板对应呈U型结构,所述引弧板安装在触头板的底板部上,且引弧板上形成有与连接部、触头安装部相适配的包裹口,所述触头板的连接部与触头安装部设置在包裹口内。所述引弧板的端部向外延伸出有弯折的引弧角。一种触头机构,包括对应设置的动触头组件与静触头组件,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动触板、动触头、第一引弧板;所述触头板呈直板结构,所述触头设置在触头板上表面的两端位置,所述第一引弧板呈与动触板相适配的直板结构,并安装在动触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引弧板采用铁磁性材料,且所述第一引弧板两端形成有与触头相适配的第一包裹口,所述动触头位于第一包裹口的内侧;所述静触头组件包括静触板、静触头、第二引弧板;所述静触板呈U型结构,包括底板部、连接部以及触头安装部,所述静触头安装在触头安装部上,所述第二引弧板对应呈U型结构,所述第二引弧板安装在静触板的底板部上,且第二引弧板上形成有与连接部、触头安装部相适配的第二包裹口,所述静触板的连接部与触头安装部设置在第二包裹口内侧。所述第一引弧板的四周均向外延伸出有弯折的第一引弧角。所述第二引弧板的端部向外延伸出有弯折的第二引弧角。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以上方案,将触头设置在包裹口内侧,从而实现引弧板对触头的包裹,使得触头四周均有磁场力的保护,在磁场作用下能够推开电弧,从而保护触头减轻电弧伤害,同时引弧板与触头板的结构相吻合,能够尽量保证引弧板与触头角持平,从而避免电弧弯道移动,可以让电弧顺着引弧板平滑移动,从而快速地把电弧引入灭弧装置,有效提高断路器的分断指标和触头的带电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触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动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动触头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静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静触头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触头机构,包括对应设置的动触头组件10与静触头组件20,为一种桥式双断点触头结构。如图2-3所示,所述动触头组件10包括动触板1、动触头2、第一引弧板3;所述触头板1呈直板结构,所述触头2设置在触头板1上表面的两端位置,所述第一引弧板3呈与动触板1相适配的直板结构,并安装在动触板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引弧板3采用铁磁性材料,且所述第一引弧板3两端形成有与触头2相适配的第一包裹口31,所述动触头2位于第一包裹口31的内侧,所述第一引弧板3的四周均向外延伸出有弯折的第一引弧角32。所述静触头组件20包括静触板4、静触头5、第二引弧板6;所述静触板4呈U型结构,包括底板部41、连接部42以及触头安装部43,所述静触头5安装在触头安装部43上,所述第二引弧板6对应呈U型结构,所述第二引弧板6安装在静触板4的底板部41上,且第二引弧板6上形成有与连接部42、触头安装部43相适配的第二包裹口61,所述静触板4的连接部42与触头安装部43设置在第二包裹口61内侧,所述第一引弧板6的端部向外延伸出有弯折的引弧角62。在上述动触头组件与静触头组件中,均将触头设置在引弧板的包裹口内侧,从而实现引弧板对触头的包裹,使得触头四周均有磁场力的保护,在磁场作用下能够推开电弧,从而保护触头减轻电弧伤害,同时引弧板与触头板的结构相吻合,能够尽量保证引弧板与触头角持平,从而避免电弧弯道移动,可以让电弧顺着引弧板平滑移动,从而快速地把电弧引入灭弧装置,有效提高断路器的分断指标和触头的带电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包裹口为引弧板上一个四周连续且封闭的开口,通过其封闭的环状结构形成能够保护触头的磁场,其可以如图2所示,引弧板设置在触头板安装触头的一侧,而包裹口则为根据触头形状进行对应掏孔,直接将触头完全围设在其内部,也可以如图4所示,引弧板设置在触头板安装触头的另一侧,而包裹口则根据触头板的形状对应掏孔,沿触头板安装触头位置的边缘进行包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专利技术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思想并不仅限于此专利技术,任何运用本专利技术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头包裹式引弧结构,包括触头板以及安装在触头板上的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板上固定有与其结构相吻合的引弧板,所述引弧板采用铁磁性材料,且所述引弧板上形成有包裹口,所述触头对应设置在包裹口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头包裹式引弧结构,包括触头板以及安装在触头板上的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板上固定有与其结构相吻合的引弧板,所述引弧板采用铁磁性材料,且所述引弧板上形成有包裹口,所述触头对应设置在包裹口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包裹式引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板呈直板结构,所述触头设置在触头板上表面的两端位置,所述引弧板呈与触头板适配的直板结构,并安装在触头板的上表面,且所述引弧板两端形成有与触头相适配的包裹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头包裹式引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板的四周均向外延伸出有弯折的引弧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包裹式引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板呈U型结构,包括底板部、连接部以及触头安装部,所述触头安装在触头安装部上;
所述引弧板对应呈U型结构,所述引弧板安装在触头板的底板部上,且引弧板上形成有与连接部、触头安装部相适配的包裹口,所述触头板的连接部与触头安装部设置在包裹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包裹式引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板的端部向外延伸出有弯折的引弧角。


6.一种触头机构,包括对应设置的动触头组件(10)与静触头组件(20),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侯学强郑鹏夏刚强陈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电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