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自然湿地围绕防外界干扰的湿地防护围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4680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自然湿地围绕防外界干扰的湿地防护围栏,包括立管,所述立管的四端面上分别连接有两组对称的连接夹板,且连接夹板的前端开设有穿孔,隔离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立管上的连接夹板中,所述立管的底端固定连接到底板的中间位置,且底板的四端角内侧分别安装有一组定位件,定位件包括有外筒、滑动套环、锥形头,外筒上还套装有滑动套环,滑动套环的内端穿过竖向条孔与内螺纹套固定连接。通过带动滑动套环同步向上运动,通过调节板使撑板展开,在将立管、底板以及定位件插入到湿地中时,通过撑板起到倒刺的作用,提高立管整体的稳定性,通过隔离件的结构,在安装使用时更加符合湿地高低不同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自然湿地围绕防外界干扰的湿地防护围栏
本技术属于湿地保护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自然湿地围绕防外界干扰的湿地防护围栏。
技术介绍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物种基因库”,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但由于气候变化、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人口规模急剧增长,常常受到破坏,因此需要围栏进行防护,如申请号为:CN201410128072.4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护性能的围栏结构,其包括在竖直平面延伸的围栏网片,以及设置在相邻围栏网片之间的多根围栏公用立柱;相邻围栏公用立柱之间设置有,由相邻两个围栏公用立柱分别向其中部延伸的支撑装置;所述围栏公用立柱与地面接触端设置有紧固装置;上述技术方案的具有防护性能的围栏结构,其可通过对围栏网片的支撑,以及对围栏所受冲击的吸收,有效避免围栏网片在受冲击时损坏,并通过锥形块体避免围栏立柱在冲击下与地面脱离,从而全面的使得围栏的抗冲击能力得以增强。基于上述,传统的围栏结构中,安装在湿地周围,其底部牢固行较差,容易倾倒,其次,湿地周围高低不平,传统的两立柱之间的隔离无法调节,不适应与湿地高低不平的地形,因此两立柱之间的隔离网需要能够随立柱安装位置的不同进行调节与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自然湿地围绕防外界干扰的湿地防护围栏,以解决传统的围栏结构中,安装在湿地周围,其底部牢固行较差,容易倾倒,湿地周围高低不平,传统的两立柱之间的隔离无法调节,不适应与湿地高低不平的地形的问题。本技术基于自然湿地围绕防外界干扰的湿地防护围栏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基于自然湿地围绕防外界干扰的湿地防护围栏,包括立管,所述立管的四端面上分别连接有两组对称的连接夹板,且连接夹板的前端开设有穿孔,隔离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立管上的连接夹板中,所述立管的底端固定连接到底板的中间位置,且底板的四端角内侧分别安装有一组定位件,定位件包括有外筒、滑动套环、锥形头,所述外筒的顶端设有上连接板并连接在底板的底侧,外筒上还套装有滑动套环,滑动套环的内端穿过竖向条孔与内螺纹套固定连接,所述外筒的底端还固定连接有锥形头。进一步的,所述内螺纹套上的内螺纹孔还与调节螺杆通过螺纹啮合连接,调节螺杆设在外筒内侧,调节螺杆的顶端还穿过底板上的通孔并连接有方形插块。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还包括撑板与调节板,所述撑板设有四组,且撑板的底端铰接在锥形头的顶端外侧,撑板的上端内侧还与调节板转动连接,且调节板的另一端还铰接在滑动套环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隔离件包括有U型板与外接板,所述U型板的上部与下部外侧分别连接有两组对称的螺纹固定管,且U型板与连接夹板之间通过螺栓穿出穿孔并拧入到螺纹固定管中固定连接,所述U型板的上下两端还分别转动连接有外接板。进一步的,所述外接板之间还设有横向隔离板与竖向隔离板框,且横向隔离板的两端也分别转动连接在U型板中,且横向隔离板之间等间距排列,竖向隔离板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上下两组外接板上,且竖向隔离板框之间也等间距排列。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定位件,可通过外部把手与调节螺杆上端的方形插块连接,带动调节螺杆转动,通过内螺纹套与调节螺杆的螺纹连接,使内螺纹套向上运动,并带动滑动套环同步向上运动,通过调节板使撑板展开,在将立管、底板以及定位件插入到湿地中时,通过撑板起到倒刺的作用,提高立管整体的稳定性,在需要将立管拔出时,只需再次通过外部把手反向转动调节螺杆,带动滑动套环同步向下运动,通过调节板使撑板收缩,从而能够更加顺利的将立管拔出。2、本技术通过隔离件的结构,在两组立管安装位置高度不同时,可通过隔离件上外接板、横向隔离板分别与U型板转动连接,竖向隔离板框与外接板转动连接的结构,使外接板、横向隔离板以及竖向隔离板框处于一倾斜状态,从而能够将隔离件两端的U型板通过螺栓与立管上的连接夹板连接,在安装使用时更加符合湿地高低不同的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1中隔离件从立管上拆下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图3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图1中定位件上外筒一端竖向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图1中隔离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图6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立管;101、连接夹板;1011、穿孔;2、底板;3、定位件;301、外筒;3011、上连接板;3012、竖向条孔;302、滑动套环;3021、内螺纹套;303、调节螺杆;3031、方形插块;304、锥形头;305、撑板;306、调节板;4、隔离件;401、U型板;4011、螺纹固定管;402、外接板;403、横向隔离板;404、竖向隔离板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自然湿地围绕防外界干扰的湿地防护围栏,包括立管1,立管1的四端面上分别连接有两组对称的连接夹板101,且连接夹板101的前端开设有穿孔1011,隔离件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立管1上的连接夹板101中,立管1的底端固定连接到底板2的中间位置,且底板2的四端角内侧分别安装有一组定位件3,定位件3包括有外筒301、滑动套环302、锥形头304,外筒301的顶端设有上连接板3011并连接在底板2的底侧,外筒301上还套装有滑动套环302,滑动套环302的内端穿过竖向条孔3012与内螺纹套3021固定连接,外筒301的底端还固定连接有锥形头304。其中,内螺纹套3021上的内螺纹孔还与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自然湿地围绕防外界干扰的湿地防护围栏,其特征在于:包括立管(1),所述立管(1)的四端面上分别连接有两组对称的连接夹板(101),且连接夹板(101)的前端开设有穿孔(1011),隔离件(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立管(1)上的连接夹板(101)中,所述立管(1)的底端固定连接到底板(2)的中间位置,且底板(2)的四端角内侧分别安装有一组定位件(3),定位件(3)包括有外筒(301)、滑动套环(302)、锥形头(304),所述外筒(301)的顶端设有上连接板(3011)并连接在底板(2)的底侧,外筒(301)上还套装有滑动套环(302),滑动套环(302)的内端穿过竖向条孔(3012)与内螺纹套(3021)固定连接,所述外筒(301)的底端还固定连接有锥形头(30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自然湿地围绕防外界干扰的湿地防护围栏,其特征在于:包括立管(1),所述立管(1)的四端面上分别连接有两组对称的连接夹板(101),且连接夹板(101)的前端开设有穿孔(1011),隔离件(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立管(1)上的连接夹板(101)中,所述立管(1)的底端固定连接到底板(2)的中间位置,且底板(2)的四端角内侧分别安装有一组定位件(3),定位件(3)包括有外筒(301)、滑动套环(302)、锥形头(304),所述外筒(301)的顶端设有上连接板(3011)并连接在底板(2)的底侧,外筒(301)上还套装有滑动套环(302),滑动套环(302)的内端穿过竖向条孔(3012)与内螺纹套(3021)固定连接,所述外筒(301)的底端还固定连接有锥形头(30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自然湿地围绕防外界干扰的湿地防护围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套(3021)上的内螺纹孔还与调节螺杆(303)通过螺纹啮合连接,调节螺杆(303)设在外筒(301)内侧,调节螺杆(303)的顶端还穿过底板(2)上的通孔并连接有方形插块(303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自然湿地围绕防外界干扰的湿地防护围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嘉隆丁山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