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固无梁楼盖托板式柱帽的L型钢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4655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固无梁楼盖托板式柱帽的L型钢件,包括L型钢件本体、锚栓孔和锚栓,所述的锚栓孔设置在L型钢件本体上,所述的锚栓孔配合所述的锚栓,所述的L型钢件本体包括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所述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互相垂直,形成L型构型,所述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互相之间相对的表面为各自的非工作面,想背的表面则为各自的工作面;所述的锚栓孔具有多个,并以排列的方式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上。该L型钢件能提高柱帽的抗冲切承载力与抗震性能,而且操作简单,施工方便,工业化水平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加固无梁楼盖托板式柱帽的L型钢件
本技术属于建筑加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加固无梁楼盖托板式柱帽的L型钢件。
技术介绍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很多建筑都采用了无梁结构,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过去的很多建筑都已经不满足其承载力要求或者不适应目前新的使用要求,如果直接拆除重建势必会花费很大的成本,是一种既不经济又不环保的做法。因此,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的建筑都采用对其进行加固改造的方案。在现有技术中已有出现对于无梁楼盖柱帽加固的相关技术:例如中国专利申请201820492227.6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固无梁楼盖框架柱的装置,其对于无梁楼盖柱帽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但是这种加固方式只能针对斜柱帽的加固,无法应用于托板式柱帽的加固。所谓的托板式柱帽,即柱帽采用底面为平面、侧面为竖直平面的设计,形成一“托板”形式的柱帽结构,如图1所示。对于托板式柱帽的加固,中国专利申请201721584398.3公开了一种地下室无梁楼盖顶板加固结构,其通过增厚楼板的方式来增大抗冲切承载力从而起到加固柱帽的效果。但是该方式需要对楼板进行凿毛处理,对楼上的正常使用影响较大,使用条件苛刻,不利于全面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加固无梁楼盖托板式柱帽的L型钢件,该L型钢件能提高柱帽的抗冲切承载力与抗震性能,而且操作简单,施工方便,工业化水平较高。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加固无梁楼盖托板式柱帽的L型钢件,包括L型钢件本体、锚栓孔和锚栓,所述的锚栓孔设置在L型钢件本体上,所述的锚栓孔配合所述的锚栓,所述的L型钢件本体包括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所述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互相垂直,形成L型构型,所述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互相之间相对的表面为各自的非工作面,想背的表面则为各自的工作面;所述的锚栓孔具有多个,并以排列的方式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上。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加固无梁楼盖托板式柱帽的L型钢件,加固的部位包括柱与托板式柱帽的交接处,以及托板式柱帽与上层楼板的交接处。在进行加固作业时,分别将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的工作面与需加固的构件表面贴合,即分别与柱和托板式柱帽贴合,或分别与托板式柱帽和上层楼板贴合,贴合完成后,通过锚栓对所述的L型钢件进行固定,即可完成加固作业。所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的大小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加固受力需要而确定。所述的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互相之间相对的表面,为各自的非工作面;相背的表面则为各自的工作面。第一钢板、第二钢板通过所述的工作面与楼板/或柱/或柱帽进行贴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之间互相平行且均匀地设置于所述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之间,且所述的加强筋垂直设置于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上。所述的加强筋能与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共同承受加固处的抗冲切力,同时也能起到防止所述L型钢件发生变形的作用。所述的加强筋可以采用扇形或者三角形的结构。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一体成型,采用一体成型的方法一方面能方便所述L型钢件在工厂中的预制,另一方面何以提高强度,延长使用寿命。优选地,所述的锚栓孔设置在每两个相邻的加强筋之间,且所述的锚栓孔垂直于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的工作面和非工作面。这样的布置方式可以使得所述的锚栓孔两侧受力均匀,避免螺栓孔两侧发生弯曲变形。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锚栓孔的尺寸比锚栓的直径大1.5~2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技术所述的L型钢件对无梁楼盖的托板式柱帽,无需对楼板进行凿毛处理等繁杂的工序,L型钢件采用预制件的方式,体积小,在工厂中预制后,即可方便地携带至现场进行施工作业,加固过程操作简单,施工方便,有利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以下通过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托板式柱帽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托板式柱帽加固效果立体图。图3托板式柱帽加固效果剖视图。附图标记:1—楼板;2-托板式柱帽;3-柱;4-L型钢件;41-第一钢板;42-第二钢板;5-加强筋;6-锚栓孔;7-锚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2~3所示,使用L型钢件对于无梁楼盖的托板式柱帽2进行加固。加固的部位包括柱3与托板式柱帽2的交接处,以及托板式柱帽2与上层的楼板1的交接处,加固后,L型钢件环绕布满上述两个交接处的四周。L型钢件包括L型钢件本体4,L型钢件本体4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钢板41和竖直设置的第二钢板42,第一钢板41和第二钢板42一体成型且互相垂直,形成L型构型,第一钢板41和第二钢板42之间设置有防止所述L型钢件本体4变形的加强筋5,多个加强筋5之间互相平行且均匀地设置于第一钢板41和第二钢板42之间,且加强筋5垂直于第一钢板41和第二钢板42。加强筋5能与一体成型的第一钢板41和第二钢板42共同承受加固处的抗冲切力,同时也能起到防止L型钢件本体4发生变形的作用。加强筋5可以采用扇形或者三角形的结构。第一钢板41和第二钢板42上分别排列式地设置有多个锚栓孔9,锚栓孔9设置在每两个相邻的加强筋5之间,锚栓孔9与所述第一钢板41、第二钢板42的表面垂直。这样的布置方式可以使得锚栓孔9两侧受力均匀,避免锚栓孔9两侧发生弯曲变形。使用本技术对无两头盖托板式柱帽进行加固的步骤如下:(1)对应L型钢件本体4上的锚栓孔9位置,在柱2与托板式柱帽2的交接处,以及托板式柱帽2和楼板1的交接处设置相应的定位锚栓孔,且定位锚栓孔垂直于楼板1/或托板式柱帽2/或柱3的外表面;(2)对构件外表面位于定位锚栓孔四周的部分进行磨平处理,以使得L型钢件本体4能更好地与构件的外表面贴合;(3)在锚栓7上或定位锚栓孔中涂抹环氧树脂植筋胶;(4)将L型钢件本体4的工作面与柱3和托板式柱帽2的交接处,以及托板式柱帽2和楼板1的交接处的楼板1/或托板式柱帽2/或柱3的外表面贴合,并将锚栓孔9和定位锚栓孔一一对位,使用锚栓7对所述的L型钢件本体4完成固定。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调整或改变,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加固无梁楼盖托板式柱帽的L型钢件,包括L型钢件本体、锚栓孔和锚栓,所述的锚栓孔设置在L型钢件本体上,所述的锚栓孔配合所述的锚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型钢件本体包括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所述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互相垂直,形成L型构型,所述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互相之间相对的表面为各自的非工作面,相背的表面则为各自的工作面;所述的锚栓孔具有多个,并以排列的方式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加固无梁楼盖托板式柱帽的L型钢件,包括L型钢件本体、锚栓孔和锚栓,所述的锚栓孔设置在L型钢件本体上,所述的锚栓孔配合所述的锚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型钢件本体包括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所述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互相垂直,形成L型构型,所述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互相之间相对的表面为各自的非工作面,相背的表面则为各自的工作面;所述的锚栓孔具有多个,并以排列的方式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固无梁楼盖托板式柱帽的L型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之间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文龙李柏强潘景斌郭典塔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