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建设用灌溉水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4460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利建设用灌溉水渠,属于水渠技术领域,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的水渠主体,水渠主体上设有分隔层,分隔层的截面呈倒梯形,分隔层将水渠主体分隔有明沟和暗沟,分隔层的侧面上设有出水口,明沟和暗沟通过出水口连通。水在明沟上流动,水可通过出水口流进暗沟内,水在暗沟内进行储存。阳光照射到水渠主体上,暗沟受到的光照少,暗沟内的水的蒸发量小,减少了水渠主体上水的蒸发量,进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建设用灌溉水渠
本技术涉及水渠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建设用灌溉水渠。
技术介绍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其中农业灌溉是是民生水利工程中的重要一项,关系着农业生产能否获得丰收,为将水运输至农田中,人们多数会修建水渠。公告号为CN20709203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利建设用灌溉水渠”,包括灌溉水渠本体和防水层,所述灌溉水渠本体内设置有储水槽和混凝土构件,所述储水槽底端设置有半球底罩,所述半球底罩中央位置固定有水位测量杆,所述储水槽位于灌溉水渠本体内部凹槽内,所述混凝土构件一侧设置有粘连层,所述混凝土构件内部凹槽中央位置开设有积淤槽,所述混凝土构件一侧内壁开设有水泵管凹槽,所述水泵管凹槽一端连接有储水槽。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灌溉水渠整体呈U型结构,其为广口结构,夏天时,外界的环境温度高,阳光照射到水渠中,水的蒸发量大,造成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利建设用灌溉水渠,其能减少水渠中水的蒸发量。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利建设用灌溉水渠,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的水渠主体,所述水渠主体上设有分隔层,所述分隔层的截面呈倒梯形,分隔层将水渠主体分隔有明沟和暗沟,分隔层的侧面上设有出水口,明沟和暗沟通过出水口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隔层的截面呈倒梯形,分隔层上形成明沟,水在明沟上流动,水可通过出水口流进暗沟内,水在暗沟内进行储存。阳光照射到水渠主体上,暗沟受到的光照少,暗沟内的水的蒸发量小,进而减少了水渠主体上水的蒸发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分隔层的底面是设有通口,所述通口沿水渠主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口上盖合有盖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通口,打开盖板,水泵的管可伸进暗沟内,利用暗沟内的水进行灌溉。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通口的形状为圆形,通口的侧壁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呈L型,所述盖板上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和卡槽卡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放置在通口内,卡块进入卡槽内,等卡块来到卡槽的底部,转动盖板,卡块卡接固定在卡槽的底部,盖板和通口连接固定,方便快捷。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水渠主体包括第一水渠构件和第二水渠构件,所述分隔层位于第一水渠构件上,所述第二水渠构件的截面呈U型,第二水渠构件通过连接件和第一水渠构件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水渠构件和第二水渠构件预先浇筑成型,然后到现场进行组装,可缩短施工周期,分隔层的截面呈倒梯形,分隔层向第二水渠构件方向凹陷,可形成明沟,第一水渠构件和第二水渠构件之间的空腔形成暗沟。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件为T型杆,所述T型杆固定在第二水渠构件的顶部,所述第一水渠构件对应T型杆的位置设有通孔,T型杆的顶端伸进通孔内,所述通孔内填充有水泥浆层,所述水泥浆层覆盖T型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型杆的上端伸进通孔内,向通孔内浇筑水泥浆层,水泥浆层凝固后,T型杆和通孔连接固定,使得第一水渠构件的第二水渠构件连接固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水渠构件的顶部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沿第二水渠构件的长度方向设置,容纳槽内设有垫条,所述垫条和第一水渠构件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水渠构件安装在第二水渠构件上,第一水渠构件挤压垫条,垫条发生形变,提高第一水渠构件和第二水渠构件之间的连接密封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水渠构件的底部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第一水渠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强筋,可提高第一水渠构件的结构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水渠构件对应加强筋端部的位置设有限位槽,所述加强筋的端部和限位槽卡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的端部卡接在限位槽内,可对第一水渠构件进行限位,便于第一水渠构件和第二水渠构件的安装。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水在明沟上流动,水可通过出水口流进暗沟内,水在暗沟内进行储存。阳光照射到水渠主体上,暗沟受到的光照少,暗沟内的水的蒸发量小,进而减少了水渠主体上水的蒸发量。2.通过设置通口,打开盖板,水泵的管可伸进暗沟内,利用暗沟内的水进行灌溉。3.通过设置加强筋,可提高第一水渠构件的结构强度。加强筋的端部卡接在限位槽内,可对第一水渠构件进行限位,便于第一水渠构件和第二水渠构件的安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沿水渠主体长度方向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沿水渠主体宽度方向的剖面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水渠主体;11、连接槽;12、水泥砂浆;2、第一水渠构件;21、连接板;22、分隔层;23、出水口;24、通孔;25、水泥浆层;3、第二水渠构件;31、T型杆;32、容纳槽;33、垫条;34、限位槽;4、明沟;5、暗沟;6、通口;61、卡槽;7、盖板;71、卡块;72、把手;8、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水利建设用灌溉水渠,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的水渠主体1,相邻水渠主体1的拼接处设有连接槽11,连接槽11内填充有水泥砂浆12。通过在连接槽11内填充水泥砂浆12,水泥砂浆12凝固后,相邻的水渠主体1连接固定,同时可提高相邻水渠主体1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参照图2,水渠主体1包括第一水渠构件2和第二水渠构件3,第一水渠构件2包括连接板21和分隔层22,连接板21和分隔层22一体成型,分隔层22向第二水渠构件3方向凹陷形成有明沟4。分隔层22的截面呈倒梯形,分隔层22的侧面上开设有出水口23,出水口23上设置有过滤网。连接板21有两块,两块连接板21分别位于分隔层22的两侧,第二水渠构件3的截面呈U型,连接板21搭架在第二水渠构件3的顶部,第二水渠构件3和第一水渠构件2之间的空腔形成有暗沟5,暗沟5通过出水口23和明沟4连通。明沟4上的水可通过出水口23流进暗沟5内,水在暗沟5内进行储存。过滤网对水进行过滤,减少杂物进入暗沟5内。阳光照射到水渠主体1上,暗沟5受到的光照少,暗沟5内的水的蒸发量小,进而减少了水渠主体1上水的蒸发量。参照图2和图3,分隔层22的底面是开设有通口6,通口6沿水渠主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口6上盖合有盖板7。通口6的形状为圆形,通口6的侧壁开设有卡槽61,卡槽61呈L型,盖板7上设有卡块71,卡块71为矩形块,卡块71和卡槽61卡接,盖板7的顶面设置有把手72。通过设置通口6,逆时针转动盖板7,然后向上拿起盖板7,水泵的管可通过通口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建设用灌溉水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的水渠主体(1),所述水渠主体(1)上设有分隔层(22),所述分隔层(22)的截面呈倒梯形,分隔层(22)将水渠主体(1)分隔有明沟(4)和暗沟(5),分隔层(22)的侧面上设有出水口(23),明沟(4)和暗沟(5)通过出水口(2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建设用灌溉水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的水渠主体(1),所述水渠主体(1)上设有分隔层(22),所述分隔层(22)的截面呈倒梯形,分隔层(22)将水渠主体(1)分隔有明沟(4)和暗沟(5),分隔层(22)的侧面上设有出水口(23),明沟(4)和暗沟(5)通过出水口(2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建设用灌溉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层(22)的底面是设有通口(6),所述通口(6)沿水渠主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口(6)上盖合有盖板(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建设用灌溉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口(6)的形状为圆形,通口(6)的侧壁设有卡槽(61),所述卡槽(61)呈L型,所述盖板(7)上设有卡块(71),所述卡块(71)和卡槽(61)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建设用灌溉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渠主体(1)包括第一水渠构件(2)和第二水渠构件(3),所述分隔层(22)位于第一水渠构件(2)上,所述第二水渠构件(3)的截面呈U型,第二水渠构件(3)通过连接件和第一水渠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非
申请(专利权)人:乐昌市恒源水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