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鲁晋专利>正文

用于建筑物施工运输升降梯固定的附墙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405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物施工运输升降梯固定的附墙架,它包括以下构件角码、第一杆件、第一框架和矩形框架Ⅰ、Ⅱ,第一杆件一端铰接在角码上另一端悬空,第一杆件和角码一一对应;两根第一杆件通过横杆连接,第一框架两侧通过套筒与第一杆件进行滑动连接,在第一框架和横杆之间设置丝杠Ⅰ;第一框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矩形框架Ⅰ,矩形框架Ⅰ的远端和菱形机构铰接连接;在菱形机构的远端铰接连接矩形框架Ⅱ,矩形框架Ⅱ的远端固定两根第二杆件。当升降机立柱距离建筑主体距离较远时,通过粗调节可以调节,当升降机立柱距离建筑主体较近时,可以通过菱形机构中的丝杠Ⅱ进行调节,实现精准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建筑物施工运输升降梯固定的附墙架
该技术涉及升降机固定附件

技术介绍
现有升降梯附墙架通过在方管上开设一排穿透该方管的定位孔来实现附墙架与墙体之间距离的调节,由于支撑方管上开设的定位孔不能过于密集,防止影响支撑方管的刚性,进而避免支撑方管的易于形变。调节功能作为一种必要的功能,现有技术中要求:导轨架中心到墙面的距离在2900~3600毫米之间,根据建筑偏差和墙体结构,需要具有调节功能。在中国专利文献CN103332555B中公开的一种附墙架,其中,该附墙架不具有导轨架中心和墙面的调节工能,现场适应性较差。在中国专利文献CN106379797A中公开的一种附墙架,是通过双向螺纹调节来满足距离调节功能的,双向螺纹套筒的调节精度较高,但是调节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施工运输升降梯固定的附墙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附墙架定位调节功能较差,不能同时满足粗调节和细微调节的功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用于建筑物施工运输升降梯固定的附墙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构件:角码,两个角码固定于建筑主体上,第一杆件,第一杆件一端铰接在角码上,另一端悬空,所述第一杆件和角码一一对应;在两根第一杆件中间部位通过横杆连接,第一框架,第一框架近端的两侧通过套筒与第一杆件进行滑动连接,在第一框架和横杆之间设置丝杠Ⅰ;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矩形框架Ⅰ,所述矩形框架Ⅰ的远端和菱形机构铰接连接;在菱形机构的远端铰接连接矩形框架Ⅱ,所述矩形框架Ⅱ的远端固定两根第二杆件,第二杆件远端设置有螺栓孔和夹紧夹具。进一步地,所述夹紧夹具用于和升降机立柱的横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菱形机构是由四根等长度的连杆铰接形成的,共两组,且在中间位置设置有横向设置的丝杠Ⅱ,在丝杠Ⅱ上设置有两对相对反向设置的螺纹丝扣,每一对螺纹丝扣对应一组菱形机构。进一步地,第一框架是由方钢管焊接形成梯形结构。进一步地,在套筒和第一杆件之间设置有用于锁止的金属销和销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结构改进,可以实现附墙架在长度方向上的快速粗调节和精准细致调节,当升降机立柱距离建筑主体距离较远时,通过粗调节可以调节,当升降机立柱距离建筑主体较近时,可以通过菱形机构中的丝杠Ⅱ进行调节,实现精准调节。在粗调节过程中,通过丝杠Ⅰ的使用,可以有序的控制梯形框架在第一杆件上的移动距离和幅度,实现过程可控,调节到位后,使用紧固螺栓对套筒和第一杆件进行紧固,实现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第二杆件与升降机立柱横梁之间的紧固图。图中:10角码,20第一杆件,30横杆,31丝杠Ⅰ,40第一框架,41套筒,42金属销,43矩形框架Ⅰ,50菱形机构,51丝杠Ⅱ,60矩形框架Ⅱ,70第二杆件,71紧固螺栓,72夹紧夹具,00横梁。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将建筑主体的立面定义为原点,远离立面的方向为远端,靠近立面的方向为近端,以下说明书中均采用此定义。本技术中的附墙架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角码10,角码采用角钢制作,用于和建筑主体上的预埋件进行固定连接。第一杆件20,第一杆件采用方钢钢管制作,第一杆件的端部通过金属销安装在角码上,形成铰接连接,第一杆件共两根。在两根第一杆件中间部位通过一根横杆30连接,横杆将两根第一杆件20连接起来形成一体,形成“H”形布局。第一框架40,第一框架为梯形结构,由方钢管焊接形成,包括大端和小端,其中在大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套筒41,套筒41套置在第一杆件20上。在套筒41和第一杆件上设置有固定销孔和金属销42,金属销42用于锁止套筒和第一杆件,在第一杆件20上沿着杆件长度方向均匀的设置多个销孔,通过更改不同的销孔,实现套筒在第一杆件上不同部位的固定。在第一框架40和横杆30之间设置通过丝杠Ⅰ31建立连接关系,其中,丝杠Ⅰ与横杆之间通过轴承或者轴套进行可转动的连接,丝杠Ⅰ31与第一框架之间为螺纹配合,通过转动丝杠Ⅰ31调节横杆和第一框架之间的距离。第一框架的小端固定焊接一个矩形框架Ⅰ43,矩形框架Ⅰ43的远端焊接形成一个铰接点,用于和菱形机构50铰接连接。菱形机构50是由四根等长度的连杆铰接形成的,共两组,且在中间位置设置有横向设置的丝杠Ⅱ51,在丝杠Ⅱ上设置有两对相对反向设置的螺纹丝扣,每一对螺纹丝扣对应一组菱形机构,在菱形机构50的远端通过金属销铰接连接矩形框架Ⅱ60,矩形框架Ⅱ60的远端焊接固定两根第二杆件70,第二杆件70上设置有螺栓孔,在螺栓孔处通过紧固螺栓71和夹紧夹具72固定在升降机立柱的横梁00上,实现远端的固定。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在地面处完成第一杆件和第一框架、第一横杆的组装,然后将角码通过高强度锚栓固定在钢制预埋件上,然后将矩形框架Ⅱ吊装到升降机立柱的待固定位置,然后,将第一框架整体吊装至待安装高度,使用高强度安全销将第一框架和角码连接,然后,根据两个矩形框架的间距选择合适的档位,使得第一杆件和梯形框架进行位置调整,将矩形框架Ⅰ和矩形框架Ⅱ之间通过两组菱形机构进行快速连接,安装到位后,根据需要需要调节丝杠Ⅱ的位置,使得上述构件拉紧升降机立柱,实现固定。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扩如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建筑物施工运输升降梯固定的附墙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构件:/n角码,两个角码固定于建筑主体上,/n第一杆件,第一杆件一端铰接在角码上,另一端悬空,所述第一杆件和角码一一对应;/n在两根第一杆件中间部位通过横杆连接,/n第一框架,第一框架近端的两侧通过套筒与第一杆件进行滑动连接,在第一框架和横杆之间设置丝杠Ⅰ;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矩形框架Ⅰ,所述矩形框架Ⅰ的远端和菱形机构铰接连接;在菱形机构的远端铰接连接矩形框架Ⅱ,所述矩形框架Ⅱ的远端固定两根第二杆件,第二杆件远端设置有螺栓孔和夹紧夹具。/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建筑物施工运输升降梯固定的附墙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构件:
角码,两个角码固定于建筑主体上,
第一杆件,第一杆件一端铰接在角码上,另一端悬空,所述第一杆件和角码一一对应;
在两根第一杆件中间部位通过横杆连接,
第一框架,第一框架近端的两侧通过套筒与第一杆件进行滑动连接,在第一框架和横杆之间设置丝杠Ⅰ;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矩形框架Ⅰ,所述矩形框架Ⅰ的远端和菱形机构铰接连接;在菱形机构的远端铰接连接矩形框架Ⅱ,所述矩形框架Ⅱ的远端固定两根第二杆件,第二杆件远端设置有螺栓孔和夹紧夹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物施工运输升降梯固定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鲁晋李可韩珂
申请(专利权)人:王鲁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