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镜头成像模块及其提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73958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镜头成像模块及其提取方法,其中所述双镜头成像模块适用于电子装置。双镜头成像模块包括第一镜头、第二镜头以及移动模块。移动模块连接于第二镜头,适于移动或倾斜第二镜头,其中第一镜头为具有自动对焦功能的镜头,双镜头成像模块的工作距离适于依据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的间距改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镜头成像模块及其提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成像模块及其提取方法,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镜头成像模块及其提取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观赏者对于显示器的显示品质(如影像分辨率、色彩饱和度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除了高影像分辨率以及高色彩饱和度之外,对于观赏者而言,显示器是否能够显示立体影像已逐渐成为购买上的考虑因素之一。然而在目前的手机、平板或头戴式显示器中,经常会因为装置尺寸上的限制而局限了镜头成像或摄影的工作距离。除此之外,目前许多的图像信息也可带有深度信息而显示为立体影像。但是在目前的技术中,无法通过简单的构件进行立体成像或立体摄影,并且同时进行深度感测以获得深度信息及优化立体影像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镜头成像模块,可提升其工作距离的范围,且使立体成像获得良好的显示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镜头成像模块,适用于电子装置,包括第一镜头、第二镜头以及移动模块。移动模块连接于第二镜头,适于移动或倾斜第二镜头,其中第一镜头为具有自动对焦功能的镜头,双镜头成像模块的工作距离适于依据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的间距改变。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双镜头成像模块还包括透光基板,配置以覆盖第一镜头及第二镜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透光基板的表面与电子装置外型的表面切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双镜头成像模块还包括光学元件,可拆卸式地配置于透光基板上。第二镜头适于通过移动模块移动至光学元件的有效光学路径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学元件为具有屈光度的至少一透镜、中性灰度滤镜、彩色滤光片或偏振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移动模块包括驱动元件以及搭载元件。驱动元件连接于搭载元件,且第二镜头配置于搭载元件上。驱动元件适于驱动搭载元件以移动或倾斜第二镜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移动模块为线性马达驱动模块、音圈马达驱动模块、形状记忆合金组件、压电材料模块或霍尔传感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移动模块包括第一移动模块以及第二移动模块。第一移动模块及第二移动模块分别连接于第一镜头以及第二镜头。第一移动模块适于移动或倾斜第一镜头,且第二移动模块适于移动或倾斜第二镜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双镜头成像模块还包括深度识别模块,配置于第一镜头。深度识别模块包括第一光圈、第二光圈以及切换元件。切换元件适于切换第一光圈与第二光圈至第一镜头或第二镜头有效光学路径上。第一光圈具有遮光图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镜头还包括自动对焦元件,且自动对焦元件电连接深度识别模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遮光图案由遮光薄膜所构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遮光图案为非对称图案。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双镜头成像模块提取方法,双镜头成像模块包括第一镜头以及第二镜头,双镜头成像模块提取方法包括:通过第一镜头及第二镜头分别提取出第一影像及第二影像;依据第一影像及第二影像形成立体影像;调控第一镜头或第二镜头以取得优化数据;以及依据优化数据与立体影像形成优化立体影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调控第一镜头或第二镜头以取得优化数据的步骤包括:改变第一镜头的焦距;以第一镜头提取出离焦影像;以及依据离焦影像取得优化数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调控第一镜头或第二镜头以取得优化数据的步骤包括:切换光圈至第一镜头的有效光学路径上;以第一镜头提取出离焦影像;以及识别离焦影像的图案变化以测得优化数据,其中光圈具有遮光图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依据优化数据与立体影像形成优化立体影像的步骤包括:依据立体影像取得深度数据;以及依据优化数据修改深度数据以形成优化立体影像。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双镜头成像模块及其提取方法中,第一镜头为具有自动对焦功能的镜头,且第二镜头连接移动模块以进行移动或倾斜而改变与第一镜头之间的间距。因此,可使双镜头成像模块能拍摄工作距离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同时适于双眼间距不同的使用者。此外,双镜头成像模块也可通过移动第二镜头而在不同位置上截取多个影像,以获得可显示立体效果的立体图像或立体影像。如此一来,可提升双镜头成像模块工作距离的范围,且使立体成像获得良好的显示效果。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后视示意图;图2A及图2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双镜头成像模块移动镜头前后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双镜头成像模块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双镜头成像模块的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双镜头成像模块的侧视示意图;图6A及图6B分别为图5中部分深度识别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5中第一镜头在离焦时的成像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双镜头成像模块提取方法的步骤流程图。符号说明10:电子装置100、100A、100B、100C:双镜头成像模块110:第一镜头120:第二镜头130:移动模块132:驱动元件134:搭载元件140:透光基板150、150A:光学元件160:深度识别模块162:第一光圈164:第二光圈166:切换元件A:遮光图案D1、D2:间距S200~S230:步骤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后视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镜头成像模块100可被搭载于电子装置10,例如是智能型手机、平板、头戴式显示装置等,且可应用于立体成像、立体摄影、全景摄影、虚拟实境(VirtualReality,VR)或扩增实境(AugmentedReality,AR)等技术中。本实施例以电子装置10为智能型手机为例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双镜头成像模块100可被搭载于电子装置10中相对于显示面的一侧上,如图1所绘示。在本实施例中,双镜头成像模块100包括第一镜头110、第二镜头120以及移动模块130。图2A及图2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双镜头成像模块移动镜头前后的侧视示意图。请先参考图1及图2A。在本实施例中,双镜头成像模块100还包括透光基板140,用以配置覆盖第一镜头110以及第二镜头120,其中第一镜头110为具有自动对焦功能的镜头。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基板140的表面与电子装置10外型的表面切齐。举例而言,透光基板140为塑胶盖板,且其表面切齐于智能型手机的机壳表面,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移动模块130连接于第二镜头120。详细而言,移动模块130包括驱动元件132以及搭载元件134。驱动元件132连接于搭载元件134,且第二镜头120配置于搭载元件134上。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模块130为线性马达驱动模块。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移动模块130可选用音圈马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镜头成像模块,适用于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镜头成像模块包括:/n第一镜头;/n第二镜头;以及/n移动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二镜头,适于移动或倾斜所述第二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镜头为具有自动对焦功能的镜头,所述双镜头成像模块的工作距离适于依据所述第一镜头与所述第二镜头的间距改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镜头成像模块,适用于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镜头成像模块包括:
第一镜头;
第二镜头;以及
移动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二镜头,适于移动或倾斜所述第二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镜头为具有自动对焦功能的镜头,所述双镜头成像模块的工作距离适于依据所述第一镜头与所述第二镜头的间距改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镜头成像模块,还包括:
透光基板,配置以覆盖所述第一镜头及所述第二镜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镜头成像模块,其中所述透光基板的表面与所述电子装置外型的表面切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镜头成像模块,还包括:
光学元件,可拆卸式地配置于所述透光基板上,所述第二镜头适于通过所述移动模块移动至所述光学元件的有效光学路径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镜头成像模块,其中所述光学元件为具有屈光度的至少一透镜、中性灰度滤镜、彩色滤光片或偏振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镜头成像模块,其中所述移动模块包括驱动元件以及搭载元件,所述驱动元件连接于所述搭载元件,且所述第二镜头配置于所述搭载元件上,所述驱动元件适于驱动所述搭载元件以移动或倾斜所述第二镜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镜头成像模块,其中所述移动模块为线性马达驱动模块、音圈马达驱动模块、形状记忆合金组件、压电材料模块或霍尔传感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镜头成像模块,其中所述移动模块包括第一移动模块以及第二移动模块,所述第一移动模块及所述第二移动模块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镜头以及所述第二镜头,所述第一移动模块适于移动或倾斜所述第一镜头,且所述第二移动模块适于移动或倾斜所述第二镜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镜头成像模块,还包括:
深度识别模块,配置于所述第一镜头,所述深度识别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昱翰张忠翔黄弘凯
申请(专利权)人: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