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地下站转辙机防水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3615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地下站转辙机防水保护装置,其结构包括机壳、内部工作系统、底壳、摇动杆、表示杆、运动杆、限位活动箱、移位接触器,通过外接电机,使得内部工作系统运行,运动杆会左右活动,在工作时会摩擦生热,空气变成水珠凝聚在运动杆上,向内运动,使得运动杆上表面与橡胶条接触,使得橡胶条转动,带动转动连接轮转动,刮水板转动到与运动杆上表面相接触,对运动杆上的水珠进行阻挡,吸水海绵位于刮水板上方,阻挡下的水珠被吸水海绵吸收,运动杆向外活动,使得防水装置反向活动,使得吸水海绵能与集水槽活动配合,因此避免运动杆将水珠带入内部工作系统中,造成对工作零件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地下站转辙机防水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隧道交通领域,具体的是一种轨道交通地下站转辙机防水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转辙机是指用以可靠地转换道岔位置,改变道岔开通方向,锁闭道岔尖轨,反映道岔位置的重要的信号基础设备,它可以很好地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行车人员的劳动强度,由于现有技术中,转撤机用于轨道交通地下站,环境较为潮湿,转撤机在运行工作系统时,各个零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会产生热量,转撤机温度变高,与潮湿阴冷空气接触会使得气体变成水珠,当工作杆伸缩运动就会把水珠带入转撤机内,影响内部的零件,也会使得内部零件生锈,影响转撤机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地下站转辙机防水保护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轨道交通地下站转辙机防水保护装置,其结构包括机壳、内部工作系统、底壳、摇动杆、表示杆、运动杆、限位活动箱、移位接触器,所述内部工作系统位于机壳的内部,所述底壳连接在机壳的底部,所述摇动杆连接在机壳的一侧且与机壳活动配合,所述摇动杆通过机壳与内部工作系统活动配合,所述表示杆贯穿于机壳且通过机壳与内部工作系统活动配合,所述运动杆贯穿于机壳且通过机壳与内部工作系统活动配合,所述移位接触器贯穿于机壳且通过机壳与内部工作系统活动配合,所述限位活动箱连接在移位接触器的一端侧面,所述限位活动箱与运动杆相贯通且与限位活动箱活动配合,所述运动杆通过限位活动箱与移位接触器相贯通且活动配合,所述限位活动箱上设有防水装置、提拉柄、集水槽,所述防水装置与集水槽间隙配合连接且活动配合,所述提拉柄嵌固连接在集水槽上方。更进一步的,所述防水装置上设有连接轴、转动连接轮、吸水海绵、刮水板、橡胶条,所述转动连接轮连接在连接轴外围且与连接轴活动配合,所述吸水海绵嵌固连接在转动连接轮上且与转动连接轮活动配合,所述刮水板嵌固连接在转动连接轮上且与转动连接轮活动配合,所述橡胶条嵌固连接在转动连接轮外。更进一步的,所述橡胶条与集水槽、运动杆都间隙配合连接且活动配合,所述刮水板与运动杆活动配合,所述吸水海绵与集水槽活动配合。更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与限位活动箱活动卡合。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连接贯通于限位活动箱内部,所述吸水海绵、刮水板与运动杆等宽,所述连接轴与吸水海绵之间有一定的夹角,所述刮水板为三角状,有利于更好的对运动杆上的水珠进行阻挡刮除,所述橡胶条为橡胶材质有一定的柔韧性,在与运动杆、集水槽接触时不会使得转动连接轮转动不了。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外接电机,使得内部工作系统运行,通过运动杆会左右做伸缩活动,与内部工作系统相配合,在工作过程里会摩擦生热,外界空气变成水珠凝聚在运动杆上,向内运动,使得运动杆上表面与橡胶条接触,滑动摩擦,使得橡胶条转动,带动转动连接轮转动,使得转动连接轮上连接的刮水板转动到与运动杆上表面相接触,使得对运动杆上的水珠进行阻挡,使得水珠被挡在刮水板的一面,吸水海绵位于刮水板上方,使得被阻挡下的水珠能被吸水海绵吸收,使得运动杆向内部工作系统内活动的部分不带有水珠,通过运动杆向外活动,使得防水装置反向活动,使得吸水海绵能与集水槽活动配合,向外活动时,运动杆不断与橡胶条摩擦,产生的力使得吸水海绵向下与集水槽挤压,正好将水分挤进集水槽内,因此在运动杆做左右活动时将水珠阻挡下来,避免运动杆将水珠带入内部工作系统中,造成对工作零件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轨道交通地下站转辙机防水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限位活动箱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防水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机壳-1、内部工作系统-2、底壳-3、摇动杆-4、表示杆-5、运动杆-6、限位活动箱-7、移位接触器-8、防水装置-71、提拉柄-72、集水槽-73、连接轴-711、转动连接轮-712、吸水海绵-713、刮水板-714、橡胶条-7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地下站转辙机防水保护装置,其结构包括机壳1、内部工作系统2、底壳3、摇动杆4、表示杆5、运动杆6、限位活动箱7、移位接触器8,所述内部工作系统2位于机壳1的内部,所述底壳3连接在机壳1的底部,所述摇动杆4连接在机壳1的一侧且与机壳1活动配合,所述摇动杆4通过机壳1与内部工作系统2活动配合,所述表示杆5贯穿于机壳1且通过机壳1与内部工作系统2活动配合,所述运动杆6贯穿于机壳1且通过机壳1与内部工作系统2活动配合,所述移位接触器8贯穿于机壳1且通过机壳1与内部工作系统2活动配合,所述限位活动箱7连接在移位接触器8的一端侧面,所述限位活动箱7与运动杆6相贯通且与限位活动箱7活动配合,所述运动杆6通过限位活动箱7与移位接触器8相贯通且活动配合,所述限位活动箱7上设有防水装置71、提拉柄72、集水槽73,所述防水装置71与集水槽73间隙配合连接且活动配合,所述提拉柄72嵌固连接在集水槽73上方。其中,所述防水装置71上设有连接轴711、转动连接轮712、吸水海绵713、刮水板714、橡胶条715,所述转动连接轮712连接在连接轴711外围且与连接轴711活动配合,所述吸水海绵713嵌固连接在转动连接轮712上且与转动连接轮712活动配合,所述刮水板714嵌固连接在转动连接轮712上且与转动连接轮712活动配合,所述橡胶条715嵌固连接在转动连接轮712外。其中,所述橡胶条715与集水槽73、运动杆6都间隙配合连接且活动配合,所述刮水板714与运动杆6活动配合,所述吸水海绵713与集水槽73活动配合。其中,所述集水槽73与限位活动箱7活动卡合。其中,所述连接轴711连接贯通于限位活动箱7内部,所述吸水海绵713、刮水板714与运动杆6等宽,所述连接轴711与吸水海绵713之间有一定的夹角,所述刮水板714为三角状,有利于更好的对运动杆6上的水珠进行阻挡刮除,所述橡胶条715为橡胶材质有一定的柔韧性,在与运动杆6、集水槽73接触时不会使得转动连接轮712转动不了。下面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做如下说明:通过外接电机,使得内部工作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地下站转辙机防水保护装置,其结构包括机壳(1)、内部工作系统(2)、底壳(3)、摇动杆(4)、表示杆(5)、运动杆(6)、限位活动箱(7)、移位接触器(8),所述内部工作系统(2)位于机壳(1)的内部,所述底壳(3)连接在机壳(1)的底部,所述摇动杆(4)连接在机壳(1)的一侧且与机壳(1)活动配合,所述摇动杆(4)通过机壳(1)与内部工作系统(2)活动配合,所述表示杆(5)贯穿于机壳(1)且通过机壳(1)与内部工作系统(2)活动配合,所述运动杆(6)贯穿于机壳(1)且通过机壳(1)与内部工作系统(2)活动配合,所述移位接触器(8)贯穿于机壳(1)且通过机壳(1)与内部工作系统(2)活动配合,所述限位活动箱(7)连接在移位接触器(8)的一端侧面,所述限位活动箱(7)与运动杆(6)相贯通且与限位活动箱(7)活动配合,所述运动杆(6)通过限位活动箱(7)与移位接触器(8)相贯通且活动配合,其特征在于:/n所述限位活动箱(7)上设有防水装置(71)、提拉柄(72)、集水槽(73),所述防水装置(71)与集水槽(73)间隙配合连接且活动配合,所述提拉柄(72)嵌固连接在集水槽(73)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地下站转辙机防水保护装置,其结构包括机壳(1)、内部工作系统(2)、底壳(3)、摇动杆(4)、表示杆(5)、运动杆(6)、限位活动箱(7)、移位接触器(8),所述内部工作系统(2)位于机壳(1)的内部,所述底壳(3)连接在机壳(1)的底部,所述摇动杆(4)连接在机壳(1)的一侧且与机壳(1)活动配合,所述摇动杆(4)通过机壳(1)与内部工作系统(2)活动配合,所述表示杆(5)贯穿于机壳(1)且通过机壳(1)与内部工作系统(2)活动配合,所述运动杆(6)贯穿于机壳(1)且通过机壳(1)与内部工作系统(2)活动配合,所述移位接触器(8)贯穿于机壳(1)且通过机壳(1)与内部工作系统(2)活动配合,所述限位活动箱(7)连接在移位接触器(8)的一端侧面,所述限位活动箱(7)与运动杆(6)相贯通且与限位活动箱(7)活动配合,所述运动杆(6)通过限位活动箱(7)与移位接触器(8)相贯通且活动配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活动箱(7)上设有防水装置(71)、提拉柄(72)、集水槽(73),所述防水装置(71)与集水槽(73)间隙配合连接且活动配合,所述提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飞彦李景成宋继承黄国调邓宏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武汉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