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纸张展平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348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6
本公开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刷机纸张展平机构。本公开提供的印刷机纸张展平机构包括:压印滚筒和展平装置,压印滚筒设置于外壳的内部;展平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且与所述压印滚筒相对布置;其中,所述展平装置包括多个喷嘴,多个所述喷嘴沿所述压印滚筒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喷嘴用于形成朝向所述压印滚筒的扇形气流,各个所述喷嘴形成的所述扇形气流位于同一个平面,多个所述扇形气流在所述压印滚筒上形成连续的直线,所述直线平行于所述压印滚筒的轴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印刷机纸张展平机构
本公开涉及印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印刷机纸张展平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胶印印刷机在我国使用广泛,涉及到食品、药品、化妆品、烟包、电子包装等很多行业,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印刷业大国。随着印刷机检行业的发展,在印刷机上加装在线检测系统实现对印刷过程的质量在线实时监控是机检行业发展的趋势。印刷机加装在线检测系统是通过线扫描相机成像系统实时对印刷过程中的每一张纸张进行图像采集,然后通过软件分析检测,图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是检测系统成败的关键。因此为保证每张图像采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控制纸张印刷运动过程中的平稳尤为重要,即行业中称为的纸张展平技术。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吹风物理展平,由于滚筒是圆形的,存在曲率,所以在采图过程中要保证纸张始终紧贴滚筒,这样对风压的大小和稳定有很高要求。目前传统的方式为了保证足够的气压,都是采用大功率旋涡气泵进行憋压供气,随着电压波动和气泵极易老化(温升高),输出的气流存在窜动情况,不仅浪费能源,实际展平效果也波动较大,在要求不高的场合还能继续使用。同一设备可以印刷纸张的薄厚程度由风量的大小调节,一般方式是采用变频器控制电机转速来实现。当纸张克重较大时,普通喷嘴喷出的气流还有足够的面积和打击力,基本能满足展平要求;当纸张克重较小时,尤其是低于70克的纸张,由于喷嘴不可能做到密度很大的排列,这时喷出的气流之间存在断点和扰动,纸张极易褶皱,造成图像大量变形误报,影响系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印刷机纸张展平机构。本公开提供的印刷机纸张展平机构,包括:压印滚筒,设置于外壳的内部;展平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且与所述压印滚筒相对布置;其中,所述展平装置包括多个喷嘴,多个所述喷嘴沿所述压印滚筒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喷嘴用于形成朝向所述压印滚筒的扇形气流,各个所述喷嘴形成的所述扇形气流位于同一个平面,多个所述扇形气流在所述压印滚筒上形成连续的直线,所述直线平行于所述压印滚筒的轴线。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展平装置还包括:吹风腔体,各个所述喷嘴均匀设置于所述吹风腔体上;供气装置,输气口与所述吹风腔体通过控制管路连通,所述控制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电磁阀和减压阀。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喷嘴包括进气端、送气通道和出气端;沿从进气端到出气端的方向,所述出气端设有以所述送气通道为顶点向所述出气端渐扩的“V”形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吹风腔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控制管路包括进气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输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内截面的面积相同;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内截面的面积相同。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吹风腔体沿所述压印滚筒的轴线方向延伸;沿垂直于所述压印滚筒轴线的方向,所述吹风腔体的内截面呈圆形,且各个所述内截面面积相同。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图像采集机构,所述图像采集机构设置于所述外壳,所述图像采集机构的采集线朝向所述压印滚筒的轴线延伸,并在所述压印滚筒形成采集部;所述喷嘴的吹气方向与所述图像采集线延伸方向的夹角α满足:0≤α≤2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沿纸张传递方向上,所述展平装置位于所述采集部的下游。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吹气方向与所述采集部的切线方向夹角β满足:70°≤β≤9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吹气方向的延伸线与所述压印滚筒的轴线相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公开提供的印刷机纸张展平机构中喷嘴可以形成朝向压印滚筒的扇形气流,各个喷嘴形成的扇形气流位于同一个平面,多个扇形气流在压印滚筒上形成连续的直线,直线平行于压印滚筒的轴线。当高压气流从喷嘴喷射出时,气流呈现“一”字扇形喷射角度,形成一道线型的风刀作用在纸张上,最大限度的对纸张进行展平。由于“一”字是连续的,且对纸张进行逆向大角度吹风,所以不论是薄纸还是厚纸,可对其向后有个均匀的作用力,减少纸张褶皱和卷曲的可能性。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印刷机纸张展平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展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喷嘴喷出气流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压印滚筒;2-展平装置;21-吹风腔体;211-第一进风口;212-第二进风口;22-供气装置;221-输气口;23-喷嘴;231-进气端;232-送气通道;233-出气端;24-控制管路;241-进气口;242-第一出风口;243-第二出风口;245-减压阀;246-电磁阀;3-图像采集机构;31-支架;32-采集器件;4-吹气方向;5-采集线;6-采集部;7-纸张;8-光源;9-外壳;91-印版滚筒;92-链道滚筒。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印刷机纸张展平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展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喷嘴喷出气流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的印刷机纸张展平机构包括:压印滚筒1和展平装置2,压印滚筒1和展平装置2均设置于外壳9的内部,外壳9是整个印刷机的主体结构,外壳9可以用于安装其他零部件,也可以对其内部安装的部分提供保护作用。压印滚筒1是用于实现印刷机的核心部件,即将印版上的图文信息转印至印刷纸上,而收纸滚筒则用于输出已经印刷完毕的印刷纸。印刷机纸张展平机构还包括印版滚筒91和链道滚筒92,印版滚筒91上设有图文信息,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刷机纸张展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压印滚筒(1),设置于外壳(9)的内部;/n展平装置(2),设置于所述外壳(9)的内部,且与所述压印滚筒(1)相对布置;/n其中,所述展平装置(2)包括多个喷嘴(23),多个所述喷嘴(23)沿所述压印滚筒(1)的轴向间隔设置;/n所述喷嘴(23)用于形成朝向所述压印滚筒(1)的扇形气流,各个所述喷嘴(23)形成的所述扇形气流位于同一个平面,多个所述扇形气流在所述压印滚筒(1)上形成连续的直线,所述直线平行于所述压印滚筒(1)的轴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机纸张展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印滚筒(1),设置于外壳(9)的内部;
展平装置(2),设置于所述外壳(9)的内部,且与所述压印滚筒(1)相对布置;
其中,所述展平装置(2)包括多个喷嘴(23),多个所述喷嘴(23)沿所述压印滚筒(1)的轴向间隔设置;
所述喷嘴(23)用于形成朝向所述压印滚筒(1)的扇形气流,各个所述喷嘴(23)形成的所述扇形气流位于同一个平面,多个所述扇形气流在所述压印滚筒(1)上形成连续的直线,所述直线平行于所述压印滚筒(1)的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纸张展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平装置(2)还包括:
吹风腔体(21),各个所述喷嘴(23)均匀设置于所述吹风腔体(21)上;
供气装置(22),输气口(221)与所述吹风腔体(21)通过控制管路(24)连通,所述控制管路(24)上依次设置有电磁阀(246)和减压阀(2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纸张展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23)包括进气端(231)、送气通道(232)和出气端(233);
沿从进气端(231)到出气端(233)的方向,所述出气端(233)设有以所述送气通道(232)为顶点向所述出气端(233)渐扩的“V”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机纸张展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腔体(2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211)和第二进风口(212);
所述控制管路(24)包括进气口(241)、第一出风口(242)和第二出风口(243),所述进气口(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殿斌何能杰蒋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夏视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