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体防伤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3337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体防伤害装置,包括:支架,其装夹在所述门体上;缓冲匣,其固设在所述支架上;阻尼杆,其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缓冲匣内;在所述缓冲匣内设有用于阻尼所述阻尼杆滑动的阻尼结构,所述阻尼杆的前端可与所述门框抵接配合实现所述防伤害装置的防夹手功能。通过设置所述阻尼杆的前端可与所述门框抵接配合,在关门到阻尼杆的前端与所述门框相接触时,门体继续向前移动关闭,在阻尼结构的阻尼缓冲作用下,减缓关门速度,延长关门时间;只有在克服阻尼结构给予门体的阻尼力相对于门体的铰接轴产生的力矩的情况下,才能继续推动门体关闭,否则门体不再向前旋转移动。对成年人增加关门的力度,不影响正常关门,有效避免儿童关门夹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体防伤害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门体
,具体涉及一种门体防伤害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家居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家居设备发挥基本的作用,而且还要求家居设备既美观又能发挥更多的实际作用,特别是有儿童的家庭中,对家居门的安全性能要求更高,儿童在门边玩耍时,有时不注意就会夹到手,存在安全的隐患,安全性能较低。无论是家庭、幼儿园还是其他场合,房子里的套间越来越多,使用的门大都采用门轴形式,因结构原因,当人们关门或风吹等其他原因关门时,由于视野限制,没有注意到旁边有成人或儿童的手指或其他部位还放在门夹缝中没来得及抽回,非常容易被门夹伤,这种情况在儿童中最常见。儿童的安全意识低,经常开关门,儿童自己关门并将自己夹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儿童还喜欢藏在门后玩耍,藏在门后被家长开门挤伤、推倒摔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就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所以防夹手功能和防挤伤功能对于提高门体的开关操作安全性尤为重要。本
技术介绍
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问题,提出一种门体防伤害装置,通过设置阻尼杆与门框配合,实现所述防伤害装置的防夹手功能;并且防伤害装置安装简单方便,便于根据需要改变防伤害装置在门体上的安装位置。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门体防伤害装置,其安装在门体上,所述门体铰接设置在门框上,所述防伤害装置包括:支架,其装夹在所述门体上;缓冲匣,其固设在所述支架上;阻尼杆,其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缓冲匣内;在所述缓冲匣内设有用于阻尼所述阻尼杆滑动的阻尼结构,所述阻尼杆的前端可与所述门框抵接配合实现所述防伤害装置的防夹手功能。进一步的,所述阻尼杆的后端可与所述门体后面的墙体抵接配合实现所述防伤害装置的防挤伤功能。进一步的,所述阻尼结构具有设在所述阻尼杆上的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块前后两侧的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进一步的,所述阻尼杆可前后调整的固设在所述限位块上,在所述阻尼杆上开设有多套前后间隔设置的用于固定所述限位块的紧固孔。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具有支架主板、沿所述支架主板的一侧延伸设置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支架主板围绕形成装夹槽,所述门体的边缘位于所述装夹槽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在远离所述支架主板的方向的相互靠近。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匣固设在所述支架主板上远离所述门体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板位于所述门体的前侧。进一步的,所述门体防伤害装置安装在所述门体的顶部,所述阻尼杆的前端与所述门体的前端面平齐。进一步的,所述门体防伤害装置安装在所述门体远离铰接轴的一侧,所述阻尼杆的前端向前凸出所述门体。进一步的,在所述阻尼杆的前端设有第一缓冲垫。进一步的,在所述阻尼杆的后端设有第二缓冲垫。进一步的,在所述墙体上设有第一磁吸件,在所述阻尼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磁吸件相互吸引的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位于所述第二缓冲垫的内侧。进一步的,所述支架还具有倾斜设置的支撑护板,所述支撑护板的前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夹板上、后端连接在所述支架主板的后端。进一步的,还包括设在所述支架上的监测报警模块,所述监测报警模块具有用于检测所述门体后方空间的红外传感器、用于报警的报警器和监测报警电路。进一步的,所述红外传感器固设在所述支撑护板上,所述报警器固设在所述第一夹板的前侧。进一步的,所述监测报警模块还具有主控器,所述主控器位于所述第二夹板、支架主板和支撑护板所围绕的角部空间内。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夹板靠近所述门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过线槽。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架主板靠近所述门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过线槽,所述第一过线槽与第二过线槽连通。进一步的,所述阻尼杆具有与限位块固设的杆体、可插接延长所述杆体的插接部。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匣通过紧固件固定到所述支架上,在所述缓冲匣与所述支架之间设有限位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为相匹配的限位孔和限位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阻尼杆的前端可与所述门框抵接配合,实现所述防伤害装置的防夹手功能,在关门到所述阻尼杆的前端与所述门框相接触时,此时阻尼杆顶在门框上;门体继续向前移动关闭,在阻尼结构的阻尼缓冲作用下,只有在能克服阻尼结构给予门体的阻尼力相对于门体的铰接轴产生的力矩的情况下,才能继续推动门体关闭,否则门体不再向前旋转移动;可以通过调整所述防伤害装置的安装位置,使得儿童能提供给门体的力不能完成门体关闭的动作,可以有效避免儿童关门夹手的问题;对成年人来说,只是增加了部分关门的力度,并不影响关门操作。设置支架装夹在门体上的安装方式,便于防伤害装置的装卸操作,提高操作效率。结合附图阅读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门体防伤害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支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支撑护板去除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安装到门体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安装到门体远离铰接轴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以门体关闭方向为“前”,反之为“后”。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见图1-图6,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体防伤害装置,其安装在门体上,所述门体铰接设置在门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伤害装置包括:/n支架,其装夹在所述门体上;/n缓冲匣,其固设在所述支架上;/n阻尼杆,其可滑动的设在所述缓冲匣内;/n在所述缓冲匣内设有用于阻尼所述阻尼杆滑动的阻尼结构, 所述阻尼杆的前端可与所述门框抵接配合实现所述防伤害装置的防夹手功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体防伤害装置,其安装在门体上,所述门体铰接设置在门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伤害装置包括:
支架,其装夹在所述门体上;
缓冲匣,其固设在所述支架上;
阻尼杆,其可滑动的设在所述缓冲匣内;
在所述缓冲匣内设有用于阻尼所述阻尼杆滑动的阻尼结构,所述阻尼杆的前端可与所述门框抵接配合实现所述防伤害装置的防夹手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伤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杆的后端可与所述门体后面的墙体抵接配合实现所述防伤害装置的防挤伤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伤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结构具有设在所述阻尼杆上的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块前后两侧的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伤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杆可前后调整的固设在所述限位块上,在所述阻尼杆上开设有多套前后间隔设置的用于固定所述限位块的紧固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伤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防伤害装置安装在所述门体的顶部,所述阻尼杆的前端与所述门体的前端面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伤害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灵智王翠莲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