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降板同层排水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3278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降板同层排水地漏,目的是解决现有的卫生间在不降板、不抬高地面情况下无法设置地漏或设置地漏排水通畅性难以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技术方案是:一种不降板同层排水地漏,由排水收集口、排水收集槽、排水出口、防返流阀、地漏盖构成;排水收集口由下排水收集口和侧排水收集口构成;排水收集槽由下排水收集槽和侧排水收集槽构成;排水收集口与排水收集槽、排水出口为内部连通、外壁封闭的整体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实现卫生间在不降板、不抬高情况下,利用地面装饰层设置同层排水地漏,并且地漏排水流量大,不易堵塞,具有防虫防溢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降板同层排水地漏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排水地漏,特别涉及一种建筑不降板同层排水地漏。
技术介绍
传统建筑同层排水地漏设置困难,设置下排水地漏时,保障地漏排水通畅,需降板150mm以上;设置侧排水地漏时,排水主要靠侧排水,虽然降板高度降低,但地漏全部或局部丧失下排水功能,容易产生地面积水或排水不畅;使用侧排水的地漏容易产生排水返溢出地面,特别当洗衣机排水接入地漏时,排水返溢特别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在建筑同层排水中使用的地漏,使建筑结构无需降板,仅使用建筑装饰较薄的面层(面层厚度小于70mm),就能实现安装地面排水的地漏,且地漏排放洗衣机等排水量大的水时,既能快速排水,又不会使排水返溢出地面,从而解决不降板同层排水地漏设置困难的建筑排水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不降板同层排水地漏,由排水收集口、排水收集槽、排水出口、防返流阀、地漏盖构成。排水收集口由下排水收集口和侧排水收集口构成;排水收集槽由下排水收集槽和侧排水收集槽构成;排水收集口与排水收集槽、排水出口为内部连通、外壁封闭的整体构件;排水出口位于侧排水收集槽的后方,排水出口内壁的最低处到下排水收集口的最高处的最低处高差大于10mm小于60mm,且排水出口的内壁最低处低于下排水收集口最高端的最低处5mm以上55mm以下;侧排水收集槽的内壁最高处高于下排水收集口、高差小于65mm;防返流阀位于排水出口与侧排水收集槽连接处的排水出口的内壁上且前后连通,与排水出口或侧排水收集槽可分离;防返流阀由阀盖、阀体、阀面构成;阀体在排水出口内形成前后连通,连通孔洞朝排水出口方向的孔洞斜面为阀面,连通孔洞的面积大于300m㎡,且最高处高于下排水收集口;阀盖全面覆盖阀面及阀体上的连通孔洞;阀面与阀体及阀体上的轴孔为整体结构;阀盖上端两头有连轴,连轴套在阀面上端两头的轴孔内;阀面在阀体上呈上窄下宽的斜状阀面;地漏盖位于排水收集槽的前端,下排水收集口的最低处与排水出口最低处水平断面范围内的排水出口断面面积大于100mm²,地漏盖下迎水面的开孔面积总和大于600mm²。所述的不降板同层排水地漏与排水收集槽交汇的排水出口最低处高于下排水收集槽的底部。所述的不降板同层排水地漏地漏盖的后方或下方排水收集口的前端或下方有毛发过滤。所述的不降板同层排水地漏侧排水收集槽的前端、地漏盖侧排水口上有洗衣机排水口。所述的不降板同层排水地漏应用于建筑中时,由于地漏排水出口位于侧排水收集槽的后方,排水出口内壁的最低处到下排水收集口的最高处的最低处高差大于10mm小于60mm,高差可确保地漏有一定的流道宽度,结合排水出口的内壁最低处低于下排水收集口最高端的最低处5mm以上55mm以下,既可确保地漏形成下排水收集槽高于地漏排水出口形成的排水流道坡度,同时使地漏总高度降低,同时结合侧排水收集槽的内壁最高处高于下排水收集口、高差小于65mm,此结构即可降低地漏整体高度,同时降低地面结构装饰层的厚度(装饰层厚度可控制在10-70mm之间),在降低装饰层整体高度后,排水经地漏下排水收集口排入下排水收集槽,经防返溢阀上的阀盖从阀面开启,排出连通孔洞、排出排水出口,连通孔洞上的阀盖自动封闭阀面,又由于同时结合排水出口内的防返溢阀的连通孔洞最高处高于下排水收集口,当排水流量大时或地漏承接洗衣机排水时,排水收集口被水流淹没,水流打开防返溢阀的阀盖,阀盖开启阀面形成的高出排水收集口的排气孔隙可平衡地漏排水出口内的气流,提高排水出口及所连接的排水横管的排水充满度,从而改善地漏排水工况,使地漏能快速排水,增加地漏排水秒流量;连通孔洞的面积大于300mm2,且最高处高于下排水收集口,该构造结合起保障地漏排水秒流量作用;阀体在排水出口内形成前后连通,连通孔洞朝排水出口方向的孔洞斜面为阀面,可确保流水开启和封闭阀盖;阀面与阀体及阀体上的轴孔为整体结构;阀盖上端两头有连轴,连轴套在阀面上端两头的轴孔内,可确保阀盖固定在阀体上能经流水自由开启和闭合;阀面在阀体上呈上窄下宽的斜状阀面,该结构使阀盖在无需使用机械外力,只需在地球重力在作用下地面排水时开启阀盖,水流流出阀面后保持阀盖闭合,且但地漏安装有一定的坡度时也不会使阀盖封闭阀面的功能失效;下排水收集口的最低处与排水出口最低处水平断面范围内的排水出口断面面积大于100mm²,地漏盖下迎水面的开孔面积总和大于600mm²,该结构确保排水淹没下排水收集口时的排水出口的流道宽度和排水秒流量需求,尽量降低建筑装饰层厚度同时保障地漏的排水通畅性;与排水收集槽交汇的排水出口最低处高于下排水收集槽的底部,该结构方便防返溢阀从排水出口取出和安装,便于更换维修防返溢阀及阀盖部件;地漏盖的后方或下方排水收集口的前端或下方有毛发过滤,毛发过滤网可过滤毛发和排水杂质,使地漏不易堵塞;侧排水收集槽的前端、地漏盖侧排水口上有洗衣机排水口,该结构结合地漏本体结构及防返溢阀结构等使地漏在建筑装饰层极薄的情况下,既能排放洗衣机排水,又能使排水不会返溢出地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构造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前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分解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带洗衣机接口构造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防返流阀立体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防返流阀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为本专利技术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不降板同层排水地漏,由排水收集口1、排水收集槽2、排水出口3、防返流阀4、地漏盖5构成。排水收集口1由下排水收集口101和侧排水收集口102构成;排水收集槽2由下排水收集槽201和侧排水收集槽202构成;排水收集口1与排水收集槽2、排水出口3为内部连通、外壁封闭的整体构件;排水出口3位于侧排水收集槽202的后方,排水出口3内壁的最低处低于下排水收集口101最高端的最低处为25mm;侧排水收集槽102的内壁最高处高于下排水收集口101高差为35mm;防返流阀4位于排水出口3与侧排水收集槽202连接处的排水出口3的内壁上、且前后连通,与排水出口3或侧排水收集槽202可分离;防返流阀4由阀盖401、阀体402、阀面403构成;阀体402在排水出口3内形成前后连通,连通孔洞朝排水出口3方向的孔洞斜面为阀面403,连通孔洞的面积大于2500mm2,且最高处高于下排水收集口101;阀盖401全面覆盖阀面403及阀体402上的连通孔洞;阀面403与阀体402及阀体402上的轴孔404为整体结构;阀盖401上端两头有连轴405,连轴405套在阀面403上端两头的轴孔404内;阀面403呈由上至下往排水出口3方向倾斜的斜面;地漏盖5位于排水收集槽2的前端,下排水收集口101的最低处所在水平面和排水出口内壁最低处的竖向内截面围合的截面积为800mm²,地漏盖5下迎水面的开孔面积总和为1600mm²。实施例2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不降板同层排水地漏,由排水收集口1、排水收集槽2、排水出口3、防返流阀4、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降板同层排水地漏,由排水收集口(1)、排水收集槽(2)、排水出口(3)、防返流阀(4)、地漏盖(5)构成;其特征在于:排水收集口(1)由下排水收集口(101)和侧排水收集口(102)构成;排水收集槽(2)由下排水收集槽(201)和侧排水收集槽(202)构成;排水收集口(1)与排水收集槽(2)、排水出口(3)为内部连通、外壁封闭的整体构件;排水出口(3)位于侧排水收集槽(202)的后方,排水出口(3)内壁的最低处到下排水收集口(101)的最低处高差大于5mm小于60mm;侧排水收集槽(202)的内壁最高处高于下排水收集口、高差小于65mm;防返流阀(4)位于排水出口(3)与侧排水收集槽(202)连接处的排水出口(3)的内壁上且前后连通,与排水出口(1)或侧排水收集槽(202)可分离;防返流阀(4)由阀盖(401)、阀体(402)、阀面(403)构成;阀体(402)在排水出口内形成前后连通,连通孔洞朝排水出口(3)方向的孔洞斜面为阀面(403),连通孔洞的面积大于30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降板同层排水地漏,由排水收集口(1)、排水收集槽(2)、排水出口(3)、防返流阀(4)、地漏盖(5)构成;其特征在于:排水收集口(1)由下排水收集口(101)和侧排水收集口(102)构成;排水收集槽(2)由下排水收集槽(201)和侧排水收集槽(202)构成;排水收集口(1)与排水收集槽(2)、排水出口(3)为内部连通、外壁封闭的整体构件;排水出口(3)位于侧排水收集槽(202)的后方,排水出口(3)内壁的最低处到下排水收集口(101)的最低处高差大于5mm小于60mm;侧排水收集槽(202)的内壁最高处高于下排水收集口、高差小于65mm;防返流阀(4)位于排水出口(3)与侧排水收集槽(202)连接处的排水出口(3)的内壁上且前后连通,与排水出口(1)或侧排水收集槽(202)可分离;防返流阀(4)由阀盖(401)、阀体(402)、阀面(403)构成;阀体(402)在排水出口内形成前后连通,连通孔洞朝排水出口(3)方向的孔洞斜面为阀面(403),连通孔洞的面积大于300mm2,且最高处高于下排水收集口(101);阀盖(401)全面覆盖阀面(403)及阀体(402)上的连通孔洞;阀面(403)与阀体(402)及阀体(402)上的轴孔(404)为整体结构;阀盖(401)上端两头有连轴(405),连轴(405)套在阀面(403)上端两头的轴孔(404)内;阀面(403)呈由上至下往排水出口(3)方向倾斜的斜面;地漏盖(5)位于排水收集槽(2)的前端,下排水收集口(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强邱寿华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群之英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