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作为环保水处理沉淀仓构件的切换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2778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养殖领域。用于作为环保水处理沉淀仓构件的切换元件(2),包括横截面为弧形的盖板(2‑1)、支柱(2‑2)、流体板(2‑1‑3)、配重部(2‑1‑5);用于作为环保水处理沉淀仓的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利于冲洗、成本低廉、设计巧妙,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作为环保水处理沉淀仓构件的切换元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养殖领域,具体用于作为环保水处理沉淀仓构件的切换元件。
技术介绍
水生动物既可作为人类蛋白质来源,也可以作为观赏宠物。由于自然条件或人类社会条件(城市乡村差异),很多人不具备拥有自然水体的水生动物饲养条件,因此鱼缸或鱼塘的水当多数时候是死水,而水生动物的排泄物均排放在水中,腐败会产生有毒物质,所以死水对水生动物的养殖不利。为了解决死水问题,一种是换水,还有一种是水处理;换水是利用无毒素的新水替换包含毒素的旧水,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省事,但是会产生有毒水的排放,对野生水生动物产生毒害,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环保要求。现有水处理技术一般用过滤、沉淀、曝气、生化培菌等方法进行死水进行人工循环水处理。沉淀是低能耗、低成本、高收益的水处理方法之一,可以降低换水次数,在大多数水处理系统中属于必要环节。现有技术的循环水体的沉淀,存在沉积物积累区位于液流下方,沉积物腐败产生的有毒气体上升后会与液流交互,导致有毒物质被带回主水体(水生动物生活的水体)的技术问题,不利于水生生物的健康成长。现有技术的循环水体的沉淀,积累沉积物的槽上方一般是开放式的,冲洗沉积物时水流在槽的轴线方向上上方的所有点进入水槽,入口面积巨大,冲击力不集中,导致积累沉积物的槽的底部难以冲洗干净。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有毒物质带回主水’体、‘积累沉积物的槽难清理’这两个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切换元件(2)。1、切换元件(2),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为弧形的盖板(2-1)、支柱(2-2)、流体板(2-1-3)、配重部(2-1-5);支柱(2-2)与盖板(2-1)共轴,支柱(2-2)的半径小于盖板(2-1)的内弧面的半径,支柱(2-2)与盖板(2-1)之间具有支撑实体(2-4),盖板(2-1)的内弧面的圆心角大于180度;支柱(2-2)的外端到盖板(2-1)的第一端的距离小于支柱(2-2)的外端到盖板(2-1)的第二端的距离,支柱(2-2)的外端到盖板(2-1)的第二端的距离大于盖板(2-1)的长度;流体板(2-1-3)与盖板(2-1)外表面相连;配重部(2-1-5)的重量大于流体板(2-1-3),线L1经过配重部(2-1-5)的重心垂直于支柱(2-2)轴线,线L2经过流体板(2-1-3)的重心垂直于支柱(2-2)轴线,线L1与线L2在支柱(2-2)同一横截面的投影沿盖板(2-1)所形成弧线的圆心角为t1,t1大于180度小于225度;用于作为环保水处理沉淀仓的构件;沉淀仓,包括第一容腔(1-2-1)、第二容腔(1-2-2);第一容腔(1-2-1)、第二容腔(1-2-2)的下端具有斜板(1-2-3);第一容腔(1-2-1)具有入水口(1-4-1)、出水口(1-4-2),入水口(1-4-1)、出水口(1-4-2)之间具有平流液流;斜板(1-2-3)的高端位于第一容腔(1-2-1)的下方,斜板(1-2-3)的低端位于第二容腔(1-2-2)的下方;第二容腔(1-2-2)的下方还具有槽(1-2-4),槽(1-2-4)的开口于斜板(1-2-3)的低端的末端相接,槽(1-2-4)具有排污口(1-5);第一容腔(1-2-1)、第二容腔(1-2-2)之间具有隔板(1-2-7),隔板(1-2-7)位于斜板(1-2-3)上方,隔板(1-2-7)的下端与隔板(1-2-7)不接触;第一容腔(1-2-1)中具有垂直于水平面的挡板(1-2-1-2),挡板(1-2-1-2)的上端低于第一容腔(1-2-1)顶端,挡板(1-2-1-2)的第一端与隔板(1-2-7)连接,挡板(1-2-1-2)的第二端与第一容腔(1-2-1)的连接,挡板(1-2-1-2)的上端与第一容腔(1-2-1)顶端之间具有液流腔,挡板(1-2-1-2)的板面垂直于平流液流的流动方向;切换元件(2)安装在槽(1-2-4)内;支柱(2-2)与槽(1-2-4)共轴;第二容腔(1-2-2)与支柱(2-2)之间具有转动连接,支柱(2-2)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盖板(2-1)的第一端到排污口(1-5)的距离大于盖板(2-1)的第二端到排污口(1-5)的距离;槽(1-2-4)为圆弧形槽,槽(1-2-4)内半径等于盖板(2-1)的外半径;槽(1-2-4)内还具有第一阻碍实体(1-2-4-2)和第二阻碍实体(1-2-4-3),第一阻碍实体位于斜板(1-2-3)与槽(1-2-4)的交接处,第二阻碍实体(1-2-4-3)的高度低于第一阻碍实体位于斜板(1-2-3);线L3经过第一阻碍实体(1-2-4-2)的质点垂直于支柱(2-2)轴线,线L2经过第二阻碍实体(1-2-4-3)的质点垂直于支柱(2-2)轴线,线L3与线L4在支柱(2-2)同一横截面的投影的沿槽(1-2-4)的开口所形成的弧线的圆心角为t2,t2大于t1;盖板(2-1)接近配重部(2-1-5)的端接触第二阻碍实体(1-2-4-3)状态下:盖板(2-1)接近流体板(2-1-3)的端不接触第一阻碍实体(1-2-4-2),流体板(2-1-3)与斜板(1-2-3)平行。盖板(2-1)接近流体板(2-1-3)的端接触第一阻碍实体(1-2-4-2)状态下:盖板(2-1)接近配重部(2-1-5)的端不接触第二阻碍实体(1-2-4-3),流体板(2-1-3)与斜板(1-2-3)平行。2、如1所述的用于作为环保水处理沉淀仓构件的切换元件的切换元件(2):第二容腔(1-2-2)的壁上具有盲孔(1-2-4-1),盲孔(1-2-4-1)与支柱(2-2)构成转动连接3、如1所述的用于作为环保水处理沉淀仓构件的切换元件的切换元件(2):排污口(1-5)与排污阀(3)相通。4、如1所述的用于作为环保水处理沉淀仓构件的切换元件的切换元件(2):切换元件(2)的材质为塑料。技术原理:当排污口(1-5)不排污时,配重部(2-1-5)的重力作用,使盖板(2-1)接近配重部(2-1-5)的端接触第二阻碍实体(1-2-4-3),斜板(1-2-3)上的沉积物沿斜板(1-2-3)表面经过槽(1-2-4)的上方开口,流入槽(1-2-4)内。当排污阀(1-5)排污时开始,由于第二容腔(1-2-2)内的水从流体板(2-1-3)与斜板(1-2-3)之间流入槽(1-2-4)内,在伯努利效应的驱使下,流体板(2-1-3)受到压力F,使切换元件(2)绕轴转动,槽(1-2-4)的上方开口大部分被盖板(2-1)封闭,盖板(2-1)的第一端的上方完全没被封闭,水大量从盖板(2-1)的第一端流入,冲击力集中,增强了冲击力,使得槽(1-2-4)自动被冲洗干净。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伯努利效应切换槽(1-2-4)上方开口状态;平时使用时使得沉积时槽(1-2-4)上方全线开放,利于收集沉淀物;排污时,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作为环保水处理沉淀仓构件的切换元件的切换元件(2),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为弧形的盖板(2-1)、支柱(2-2)、流体板(2-1-3)、配重部(2-1-5);/n支柱(2-2)与盖板(2-1)共轴,支柱(2-2)的半径小于盖板(2-1)的内弧面的半径,支柱(2-2)与盖板(2-1)之间具有支撑实体(2-4),盖板(2-1)的内弧面的圆心角大于180度;/n支柱(2-2)的外端到盖板(2-1)的第一端的距离 小于 支柱(2-2)的外端到盖板(2-1)的第二端的距离,支柱(2-2)的外端到盖板(2-1)的第二端的距离 大于 盖板(2-1)的长度;/n流体板(2-1-3)与盖板(2-1)外表面相连;/n配重部(2-1-5)的重量大于流体板(2-1-3),线L1经过配重部(2-1-5)的重心 垂直于支柱(2-2)轴线,线L2经过流体板(2-1-3)的重心垂直于支柱(2-2)轴线,线L1与线L2在支柱(2-2)同一横截面的投影沿盖板(2-1)所形成弧线的圆心角为t1,t1大于180度小于225度;/n用于作为环保水处理沉淀仓的构件;/n沉淀仓,包括 第一容腔(1-2-1)、第二容腔(1-2-2);/n第一容腔(1-2-1)、第二容腔(1-2-2)的下端具有斜板(1-2-3);/n第一容腔(1-2-1)具有入水口(1-4-1)、出水口(1-4-2),入水口(1-4-1)、出水口(1-4-2)之间具有平流液流;/n斜板(1-2-3)的高端位于第一容腔(1-2-1)的下方,斜板(1-2-3)的低端位于第二容腔(1-2-2)的下方;/n 第二容腔(1-2-2)的下方还具有 槽(1-2-4),槽(1-2-4)的开口于斜板(1-2-3)的低端的末端相接,槽(1-2-4)具有排污口(1-5);/n第一容腔(1-2-1)、第二容腔(1-2-2)之间具有隔板(1-2-7),隔板(1-2-7)位于斜板(1-2-3)上方,隔板(1-2-7)的下端与隔板(1-2-7)不接触;/n第一容腔(1-2-1)中具有垂直于水平面的挡板(1-2-1-2), 挡板(1-2-1-2)的上端低于第一容腔(1-2-1)顶端,挡板(1-2-1-2)的第一端与隔板(1-2-7)连接,挡板(1-2-1-2)的第二端与第一容腔(1-2-1)的连接,挡板(1-2-1-2)的上端与第一容腔(1-2-1)顶端之间具有液流腔,挡板(1-2-1-2)的板面垂直于平流液流的流动方向;/n切换元件(2)安装在槽(1-2-4)内;/n支柱(2-2)与 槽(1-2-4)共轴;/n第二容腔(1-2-2)与支柱(2-2)之间具有转动连接,支柱(2-2)可绕自身轴线转动;/n盖板(2-1)的第一端 到排污口(1-5)的距离 大于盖板(2-1)的第二端 到排污口(1-5)的距离;/n槽(1-2-4)为圆弧形槽,槽(1-2-4)内半径等于盖板(2-1)的外半径;槽(1-2-4)内还具有第一阻碍实体(1-2-4-2)和第二阻碍实体(1-2-4-3),第一阻碍实体位于斜板(1-2-3)与槽(1-2-4)的交接处,第二阻碍实体(1-2-4-3)的高度低于第一阻碍实体位于斜板(1-2-3);线L3经过 第一阻碍实体(1-2-4-2)的质点 垂直于支柱(2-2)轴线,线L2经过第二阻碍实体(1-2-4-3)的质点垂直于支柱(2-2)轴线,线L3与线L4在支柱(2-2)同一横截面的投影的沿槽(1-2-4)的开口所形成的弧线的圆心角为t2,t2大于t1;盖板(2-1)接近配重部(2-1-5)的端 接触 第二阻碍实体(1-2-4-3)状态下:盖板(2-1)接近流体板(2-1-3)的端 不接触第一阻碍实体(1-2-4-2),流体板(2-1-3)与斜板(1-2-3)平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作为环保水处理沉淀仓构件的切换元件的切换元件(2),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为弧形的盖板(2-1)、支柱(2-2)、流体板(2-1-3)、配重部(2-1-5);
支柱(2-2)与盖板(2-1)共轴,支柱(2-2)的半径小于盖板(2-1)的内弧面的半径,支柱(2-2)与盖板(2-1)之间具有支撑实体(2-4),盖板(2-1)的内弧面的圆心角大于180度;
支柱(2-2)的外端到盖板(2-1)的第一端的距离小于支柱(2-2)的外端到盖板(2-1)的第二端的距离,支柱(2-2)的外端到盖板(2-1)的第二端的距离大于盖板(2-1)的长度;
流体板(2-1-3)与盖板(2-1)外表面相连;
配重部(2-1-5)的重量大于流体板(2-1-3),线L1经过配重部(2-1-5)的重心垂直于支柱(2-2)轴线,线L2经过流体板(2-1-3)的重心垂直于支柱(2-2)轴线,线L1与线L2在支柱(2-2)同一横截面的投影沿盖板(2-1)所形成弧线的圆心角为t1,t1大于180度小于225度;
用于作为环保水处理沉淀仓的构件;
沉淀仓,包括第一容腔(1-2-1)、第二容腔(1-2-2);
第一容腔(1-2-1)、第二容腔(1-2-2)的下端具有斜板(1-2-3);
第一容腔(1-2-1)具有入水口(1-4-1)、出水口(1-4-2),入水口(1-4-1)、出水口(1-4-2)之间具有平流液流;
斜板(1-2-3)的高端位于第一容腔(1-2-1)的下方,斜板(1-2-3)的低端位于第二容腔(1-2-2)的下方;
第二容腔(1-2-2)的下方还具有槽(1-2-4),槽(1-2-4)的开口于斜板(1-2-3)的低端的末端相接,槽(1-2-4)具有排污口(1-5);
第一容腔(1-2-1)、第二容腔(1-2-2)之间具有隔板(1-2-7),隔板(1-2-7)位于斜板(1-2-3)上方,隔板(1-2-7)的下端与隔板(1-2-7)不接触;
第一容腔(1-2-1)中具有垂直于水平面的挡板(1-2-1-2),挡板(1-2-1-2)的上端低于第一容腔(1-2-1)顶端,挡板(1-2-1-2)的第一端与隔板(1-2-7)连接,挡板(1-2-1-2)的第二端与第一容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亚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王之新创信息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