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粉捞取清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263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岩粉捞取清洗器,包括手柄、半球形的岩粉容纳壳和半球形的筛网兜,所述手柄上具有一个与所述岩粉容纳壳相匹配的半球形的凹槽,所述岩粉容纳壳同轴装配于所述凹槽中,并可绕其轴线旋转,所述凹槽的槽底中部安装有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与所述岩粉容纳壳的球底中部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岩粉容纳壳旋转,所述筛网兜与所述岩粉容纳壳相匹配,且二者的敞口端相互可拆卸连接,并共同构成球形的岩粉清洗室。优点: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能实现钻井过程中方便、快捷的捞取岩粉,能够自动清洗岩粉,去除泥浆料等杂质,清洗更干净,并且能够对岩粉进行甩干,利于后期晒干岩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粉捞取清洗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钻井岩粉取样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岩粉捞取清洗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区域治理工程施工中需在振动筛前加接样器取样并将岩粉清洗干净,现有的清洗岩粉纯粹依靠人工淘洗或冲洗,会出现岩粉洗不干净或者将有价值的岩粉洗出去的情况,且岩粉清洗之后所携带水分较多,不利于晒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岩粉捞取清洗器,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岩粉捞取清洗器,包括手柄、半球形的岩粉容纳壳和半球形的筛网兜,上述手柄上具有一个与上述岩粉容纳壳相匹配的半球形的凹槽,上述岩粉容纳壳同轴装配于上述凹槽中,并可绕其轴线旋转,上述凹槽的槽底中部安装有旋转驱动装置,上述旋转驱动装置与上述岩粉容纳壳的球底中部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上述岩粉容纳壳旋转,上述筛网兜与上述岩粉容纳壳相匹配,且二者的敞口端相互可拆卸连接,并共同构成球形的岩粉清洗室。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上述凹槽的槽口处内壁上环设有密封圈,上述岩粉容纳壳的敞口段对应位置环设有嵌入槽,上述密封圈内侧伸入上述嵌入槽内,并相互密封接触。进一步,上述凹槽的内壁上在同一圆周上间隔环设有多个支撑凸点,上述岩粉容纳壳的外表面环设有与多个上述支撑凸点相匹配的导向槽,上述支撑凸点均伸入上述导向槽内。进一步,上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一对相互啮合的伞齿轮、电机和转轴,上述转轴的一端与上述岩粉容纳壳的球底外表面同轴连接固定,其中一个上述伞齿轮可转动的安装于上述凹槽的槽底中部,并与上述转轴的另一端同轴传动连接,上述电机安装于上述凹槽槽底上,其驱动轴与另外一个上述伞齿轮同轴传动连接。进一步,上述手柄上安装有与上述电机通过线路相互串联的电源及电源控制开关。进一步,上述手柄包括容纳部和手持部,上述容纳部一端设有上述凹槽,上述手持部与上述容纳部的外表面连为一体,上述电源控制开关设置于上述手持部上。进一步,上述容纳部和手持部内设有供电源线穿过的穿线通道,上述穿线通道延伸至上述凹槽内壁对应上述电机所在的位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能实现钻井过程中方便、快捷的捞取岩粉,能够自动清洗岩粉,去除泥浆料等杂质,清洗更干净,并且能够对岩粉进行甩干,利于后期晒干岩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岩粉捞取清洗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手柄,2、岩粉容纳壳,3、筛网兜,4、旋转驱动装置,11、容纳部,12、手持部,13、电源控制开关,21、凹槽,41、伞齿轮,42、电机,43、转轴,211、密封圈,212、支撑凸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岩粉捞取清洗器包括手柄1、半球形的岩粉容纳壳2和半球形的筛网兜3,上述手柄1上具有一个与上述岩粉容纳壳2相匹配的半球形的凹槽21,上述岩粉容纳壳2同轴装配于上述凹槽21中,并可绕其轴线旋转,上述凹槽21的槽底中部安装有旋转驱动装置4,上述旋转驱动装置4与上述岩粉容纳壳2的球底中部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上述岩粉容纳壳2旋转,上述筛网兜3与上述岩粉容纳壳2相匹配,且二者的敞口端相互可拆卸连接,并共同构成球形的岩粉清洗室。使用过程如下:使用前打开筛网兜3,通过岩粉容纳壳2取样岩粉,之后装好筛网兜3,将筛网兜3放入水中,依靠旋转驱动装置4驱动整个岩粉清洗室快速旋转,清洗岩粉,清洗完毕后提出,再次依靠高速旋转甩干大部分水分,再次打开筛网兜3,取出内部岩粉晒干即可,整个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能实现钻井过程中方便、快捷的捞取岩粉,能够自动清洗岩粉,去除泥浆料等杂质,清洗更干净,并且能够对岩粉进行甩干,利于后期晒干岩粉,大大提高了岩粉收集效率及质量。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筛网兜3包括网面及网面内侧或外侧骨架,在筛网兜3敞口端设有环形的连接部,该连接部通过卡接的方式与岩粉容纳壳2的敞口端相互连接,或者连接部可以一侧铰接与岩粉容纳壳2上,另一侧在于岩粉容纳壳2相互对接后,通过现有技术的相关锁紧结构进行锁紧,以使得岩粉容纳壳2与筛网兜3能够良好的配合。上述筛网兜3根据所清洗岩粉的不同来选取不同木梳的网兜,以满足不同作业清洗条件。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凹槽21的槽口处内壁上环设有密封圈211,上述岩粉容纳壳2的敞口段对应位置环设有嵌入槽,上述密封圈211内侧伸入上述嵌入槽内,并相互密封接触。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密封圈211与对应嵌入槽的密封配合,使得利用岩粉容纳壳2再进行取样及后续清洗操作时,密封圈211能够遮挡密闭凹槽21与岩粉容纳壳2之间的连接缝,使得液体不会进入凹槽21内而影响旋转驱动装置4的正常运行。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凹槽21的内壁上在同一圆周上间隔环设有多个支撑凸点212,上述岩粉容纳壳2的外表面环设有与多个上述支撑凸点212相匹配的导向槽,上述支撑凸点212均伸入上述导向槽内。该实施方式中,支撑凸点212与导向槽采用滑动件与轨道的配合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得岩粉容纳壳2和筛网兜3再由旋转驱动装置4驱使旋转过程中能够平稳的旋转,不会发生偏心或大幅度晃动的事故,从而确保整个装置能够高质、高效的对岩粉进行清洗及甩干操作。最佳的,上述支撑凸点212为沿凹槽21的径向延伸的杆状构件,在其相对凹槽21的远端为球形处理,以降低与导向槽之间的接触摩擦力,从而降低能耗。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旋转驱动装置4包括一对相互啮合的伞齿轮41、电机42和转轴43,上述转轴43的一端与上述岩粉容纳壳2的球底外表面同轴连接固定,其中一个上述伞齿轮41可转动的安装于上述凹槽21的槽底中部,并与上述转轴43的另一端同轴传动连接,上述电机42安装于上述凹槽21槽底上,其驱动轴与另外一个上述伞齿轮41同轴传动连接。该实施方式中,通过电机42驱使伞齿轮联动来实现转轴43带动岩粉容纳壳2旋转,结构之间配合紧密,运行也比较稳定。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手柄1上安装有与上述电机42通过线路相互串联的电源及电源控制开关13。该实施方式中,电源控制开关13在手柄1上,方便作业人员在握持手柄1的同时能够轻松的控制旋转驱动装置4的运行状态,也就是控制整个装置的良好运行,操作非常之便捷。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手柄1包括容纳部11和手持部12,上述容纳部11一端设有上述凹槽21,上述手持部12与上述容纳部11的外表面连为一体,上述电源控制开关13设置于上述手持部12上。该实施方式中,手持部12一般设计为条状,在其外表面做防滑设计或处理,容纳部11为半球形壳体结构,内径稍大于岩粉容纳壳2,手持部12的一端与容纳部11外表面连接,整体呈汤勺形状,结构设计简单,方便使用。作为一种优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粉捞取清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半球形的岩粉容纳壳(2)和半球形的筛网兜(3),所述手柄(1)上具有一个与所述岩粉容纳壳(2)相匹配的半球形的凹槽(21),所述岩粉容纳壳(2)同轴装配于所述凹槽(21)中,并可绕其轴线旋转,所述凹槽(21)的槽底中部安装有旋转驱动装置(4),所述旋转驱动装置(4)与所述岩粉容纳壳(2)的球底中部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岩粉容纳壳(2)旋转,所述筛网兜(3)与所述岩粉容纳壳(2)相匹配,且二者的敞口端相互可拆卸连接,并共同构成球形的岩粉清洗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粉捞取清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半球形的岩粉容纳壳(2)和半球形的筛网兜(3),所述手柄(1)上具有一个与所述岩粉容纳壳(2)相匹配的半球形的凹槽(21),所述岩粉容纳壳(2)同轴装配于所述凹槽(21)中,并可绕其轴线旋转,所述凹槽(21)的槽底中部安装有旋转驱动装置(4),所述旋转驱动装置(4)与所述岩粉容纳壳(2)的球底中部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岩粉容纳壳(2)旋转,所述筛网兜(3)与所述岩粉容纳壳(2)相匹配,且二者的敞口端相互可拆卸连接,并共同构成球形的岩粉清洗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粉捞取清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1)的槽口处内壁上环设有密封圈(211),所述岩粉容纳壳(2)的敞口段对应位置环设有嵌入槽,所述密封圈(211)内侧伸入所述嵌入槽内,并相互密封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粉捞取清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1)的内壁上在同一圆周上间隔环设有多个支撑凸点(212),所述岩粉容纳壳(2)的外表面环设有与多个所述支撑凸点(212)相匹配的导向槽,所述支撑凸点(212)均伸入所述导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锴王旭徐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