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污染河道治理的生态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2239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污染河道治理的生态过滤系统,其涉及一种河道污染治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过滤网拆卸更换时,容易发生河水未经过滤净化向下流动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分别设置在河道内的两承载框,两所述承载框沿水流的流动方向均布,所述承载框内可拆卸设有用于承载过滤层的过滤框;当过滤框中的过滤层长期进行过滤后,将前一个过滤框拆卸,后一个过滤框中的过滤层持续进行过滤,以此可以减少在更换过滤网时,有部分河水未经过过滤净化直接向下流动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污染河道治理的生态过滤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河道污染治理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于污染河道治理的生态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河道即为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是指能通航的水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导致许多河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了避免对河水造成二次污染,常采用生态过滤的方式进行河道污水的治理,利用水生植物和自然砂石形成过滤层,对河道污水进行过滤净化。授权公告号为CN21045914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园林河道污染物过滤挂网装置,包括河道、过滤网、过滤网上杆、支撑板、定位板、过滤网下杆、压板、垫块,所述过滤网上部具有过滤网上杆,地面上具有河道,支撑板左侧面连接河道,河道具有定位板槽,定位板与定位板槽相适应,定位板连接定位板槽,定位板通过多个螺钉连接河道,定位板右侧具有定位杆,支撑板下部具有定位杆孔,定位杆与定位杆孔相适应,定位杆穿过定位杆孔连接螺母,支撑板具有过滤网上杆槽,过滤网上杆左侧与过滤网上杆槽相适应,过滤网上杆左侧连接过滤网上杆槽,支撑板上部具有支撑板上板,支撑板上板下表面连接河道外沿,支撑板上板通过一号螺栓连接河道外沿,支撑板在过滤网上杆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在使用现有技术中的过滤挂网装置时,将过滤网安装在河道上进行过滤,但是在长期使用过滤网后,杂物容易堵塞过滤网的网孔,所以需要进行更换,由于将旧过滤网拆卸,新过滤网安装中间空挡时间中,容易有部分河水未经过滤直接向下流动,污染下游的水源,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污染河道治理的生态过滤系统,其优势在于在更换过滤网时,减少未经过过滤净化的污水。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于污染河道治理的生态过滤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河道内的两承载框,两所述承载框沿水流的流动方向均布,所述承载框内可拆卸设有用于承载过滤层的过滤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滤框中的过滤层长期进行过滤后,将前一个过滤框拆卸,后一个过滤框中的过滤层持续进行过滤,以此可以减少在更换过滤网时,有部分河水未经过过滤净化直接向下流动的可能性。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框的相背离两侧均设有插板,所述承载框的内侧壁上设有供插板插入的插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更换过滤框时,利用插板插入插槽中,方便更换过滤框。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框内设有过滤网,所述承载框相对两侧壁上均设有安装槽,所述过滤网上设有插入安装槽的安装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条插入安装槽中,从而可以将过滤网安装在承载框中,以此可以将河道内的较大垃圾进行过滤,减轻过滤框中的过滤层的工作负担,延长过滤框中过滤层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框、过滤框以及过滤网顶壁的高度均大于河道顶壁的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汛期,河水上涨,利用过滤网和过滤网的高度大于河道的高度,减少河水淹没过滤框,导致河水无法发生过滤的可能性。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框的顶壁上设有与插槽和安装槽连通设置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沿水流的流动方向设置,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定位板,所述安装条和插板的顶壁上均设有供定位板插入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板上且位于过滤网和过滤框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过定位板与承载框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滤网和过滤框均安装在承载框内,将定位板插入容纳槽和定位槽中,再将连接板放置在定位板上,并用螺栓穿过定位板,以此可以加强过滤框、过滤网和承载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向河道的顶壁一侧延伸,所述连接板靠近河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燕尾块,所述河道的相对内侧壁上均设有供燕尾块插入的燕尾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燕尾块在燕尾槽中滑移,从而可以方便安装连接板,当螺栓与承载框连接有,连接板从而可以将承载框与河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河道内侧壁上设有供承载框插入的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与燕尾槽连通设置,所述承载框的内底壁与河道的内底壁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承载框插入安装缺口中,以此可以减少承载框阻挡河水流动的可能性。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框的顶壁上设有若干个起吊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起吊环,方便将承载框移入并安装在河道内。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利用两承载框安装在河道内,当前面一个承载框内的过滤框需要更换时,将该过滤框拆卸,通过后一个过滤框进行过滤,以此可以减少在更换过滤框时,发生河道内的水未经过滤净化向下流动的可能性;2、利用过滤网进行过滤,有利于减少过滤框内的过滤层过滤的压力;3、利用连接板一端与河道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承载框连接,从而可以将过滤框和过滤网安装在承载框上,并将承载框固定在河道上。附图说明图1为体现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体现图1中A-A向剖视图。图中:1、河道;10、安装缺口;11、起吊环;2、承载框;20、插槽;21、过滤网;22、安装槽;23、安装条;24、容纳槽;25、定位板;26、定位槽;27、连接板;28、螺栓;29、燕尾块;200、燕尾槽;3、过滤框;30、插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参照图1,一种基于污染河道治理的生态过滤系统,其包括分别设置在河道1内的两承载框2,两承载框2沿水流的流动方向均布,河道1内侧壁上设有供承载框2插入的安装缺口10,承载框2的内底壁与河道1的内底壁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减少承载框2从河道1中突出,导致影响河水流动的可能性。参照图1,承载框2内可拆卸设有用于承载过滤层的过滤框3和过滤网21,过滤网21位于过滤框3背离水流流动方向的一侧,承载框2的顶壁上设有若干个起吊环11,方便安装承载框2;首先利用起吊环11,将承载框2安装在安装缺口10内,当河水流经承载框2,利用过滤网21先对河水进行过滤较大垃圾,过滤框3内的过滤层再进行过滤净化,以此可以减少过滤框3内过滤层的压力,延长过滤框3中过滤层的寿命;当需要更换过滤框3时,将过滤框3和过滤网21进行拆卸,再将过滤网21和过滤框3移出河道1,此时,利用第二个过滤网21和过滤框3对河道1的河水进行过滤净化,以此可以减少发生更换过滤框3时导致有河水未经过滤净化向下流动的可能性。参照图1,过滤网21相背离两侧均设有安装条23,过滤框3相背离两侧均设有插板30,承载框2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供安装条23插入的安装槽22以及供插板30插入的插槽20;当需要更换过滤网21和过滤框3时,移动承载框2和过滤网21,将插板30移出插槽20,安装条23移出安装槽22,即可将过滤网21和过滤框3拆卸,再将新的过滤网21上的安装条23插入安装槽22,新的过滤框3上的插板30插入插槽20中,以此可以方便快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污染河道治理的生态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河道(1)内的两承载框(2),两所述承载框(2)沿水流的流动方向均布,所述承载框(2)内可拆卸设有用于承载过滤层的过滤框(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污染河道治理的生态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河道(1)内的两承载框(2),两所述承载框(2)沿水流的流动方向均布,所述承载框(2)内可拆卸设有用于承载过滤层的过滤框(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污染河道治理的生态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框(3)的相背离两侧均设有插板(30),所述承载框(2)的内侧壁上设有供插板(30)插入的插槽(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污染河道治理的生态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2)内设有过滤网(21),所述承载框(2)相对两侧壁上均设有安装槽(22),所述过滤网(21)上设有插入安装槽(22)的安装条(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污染河道治理的生态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2)、过滤框(3)以及过滤网(21)顶壁的高度均大于河道(1)顶壁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污染河道治理的生态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2)的顶壁上设有与插槽(20)和安装槽(22)连通设置的容纳槽(24),所述容纳槽(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敏施载亮娄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久大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江苏凯进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江苏久智环境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