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景议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泥沙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1964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建筑泥沙分离装置。可以实现对泥沙和泥水的分离。包括分离组件、驱动组件、运载组件、支架组件,通过滑动锥齿套管带动着中端转杆运动,进而通过中端转杆带动着运载框架运动,进而通过运载框架带动着装有泥沙的承载框和承载板转动,通过当承载板转动度时,通过按动推簧弹力的推动,使得承载板沿着承载框下移,进而方便排出泥沙,进而方便下一步对泥沙的收集;在分离过程中,会有少部分的泥水通过转动辊子的下端流出,进而转动辊子的下端应放置收集物体;同时,可以先对调节承载板与内端驱动套管之间的间距,进而使得承载框中所能容纳的泥沙的总量发生变化,进而方便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泥沙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建筑泥沙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泥沙分离是建筑领域中一种常用的设备,但是一般的建筑泥沙分离装置功能比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泥沙分离装置,可以实现对泥沙和泥水的分离。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泥沙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组件、驱动组件、运载组件、支架组件,所述分离组件与驱动组件相连接,驱动组件与支架组件相连接,运载组件与分离组件相连接,支架组件与驱动组件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泥沙分离装置,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分离外框、容纳外框、转动辊子、矩形通孔、内端螺旋叶、下端支架、锥齿轴一、锥齿一、驱动皮带一、锥齿轴二、锥齿二、锥齿三、锥齿四、锥齿轴三、驱动皮带二、锥齿五、锥齿轴四、锥齿六、锥齿七、锥齿八,容纳外框与分离外框固定,转动辊子与容纳外框转动连接,矩形通孔设置在矩形通孔上,内端螺旋叶与转动辊子转动连接,下端支架与分离外框固定连接,锥齿七与转动辊子固定连接,锥齿六与内端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泥沙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组件(1)、驱动组件(2)、运载组件(3)、支架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1)与驱动组件(2)相连接,驱动组件(2)与支架组件(4)相连接,运载组件(3)与分离组件(1)相连接,支架组件(4)与驱动组件(2)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泥沙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组件(1)、驱动组件(2)、运载组件(3)、支架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1)与驱动组件(2)相连接,驱动组件(2)与支架组件(4)相连接,运载组件(3)与分离组件(1)相连接,支架组件(4)与驱动组件(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泥沙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1)包括分离外框(1-1)、容纳外框(1-2)、转动辊子(1-3)、矩形通孔(1-4)、内端螺旋叶(1-5)、下端支架(1-6)、锥齿轴一(1-7)、锥齿一(1-8)、驱动皮带一(1-9)、锥齿轴二(1-10)、锥齿二(1-11)、锥齿三(1-12)、锥齿四(1-13)、锥齿轴三(1-14)、驱动皮带二(1-15)、锥齿五(1-16)、锥齿轴四(1-17)、锥齿六(1-18)、锥齿七(1-19)、锥齿八(1-20),容纳外框(1-2)与分离外框(1-1)固定,转动辊子(1-3)与容纳外框(1-2)转动连接,矩形通孔(1-4)设置在矩形通孔(1-4)上,内端螺旋叶(1-5)与转动辊子(1-3)转动连接,下端支架(1-6)与分离外框(1-1)固定连接,锥齿七(1-19)与转动辊子(1-3)固定连接,锥齿六(1-18)与内端螺旋叶(1-5)固定连接,锥齿轴一(1-7)与下端支架(1-6)转动连接,锥齿一(1-8)与锥齿轴一(1-7)固定连接,驱动皮带一(1-9)连接在锥齿轴一(1-7)与锥齿轴二(1-10)之间,锥齿轴二(1-10)与下端支架(1-6)转动连接,锥齿二(1-11)与锥齿轴二(1-10)转动连接,两个锥齿三(1-12)均与锥齿二(1-11)转动连接,锥齿八(1-20)、锥齿四(1-13)均与锥齿三(1-12)啮合传动,锥齿轴二(1-10)与锥齿八(1-20)固定连接,锥齿轴三(1-14)与锥齿四(1-13)固定连接,锥齿轴三(1-14)与下端支架(1-6)转动连接,锥齿轴四(1-17)与锥齿五(1-16)固定连接,锥齿轴四(1-17)与下端支架(1-6)转动连接,锥齿五(1-16)与锥齿七(1-19)啮合传动,锥齿六(1-18)与锥齿一(1-8)啮合传动,驱动皮带二(1-15)连接在锥齿轴三(1-14)、锥齿轴四(1-17)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泥沙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驱动底板(2-1)、输出锥齿(2-2)、离合板一(2-3)、离合板二(2-4)、离合滑杆(2-5)、离合推簧(2-6)、配合摩擦轮一(2-7)、配合摩擦轮推簧一(2-8)、配合摩擦轮二(2-9)、调节架一(2-10)、调节架二-(2-11)、下端卡槽(2-12)、输入电机(2-13)、配合摩擦轮推簧二(2-14)、中端转杆一(2-15)、中端转轮一(2-16)、中端转杆二(2-17)、中端转轮二(2-18)、卡杆一(2-19)、卡杆推簧一(2-20)、卡杆二(2-21)、卡杆推簧二(2-22),输出锥齿(2-2)与驱动底板(2-1)转动连接,离合板一(2-3)与输出锥齿(2-2)固定连接,离合板一(2-3)与离合板二(2-4)配合连接,离合板二(2-4)与离合滑杆(2-5)滑动连接,离合推簧(2-6)与离合滑杆(2-5)套接连接,离合推簧(2-6)设置在离合板二(2-4)、驱动底板(2-1)之间,离合滑杆(2-5)与中端转杆一(2-15)固定连接,配合摩擦轮一(2-7)与驱动底板(2-1)转动连接,配合摩擦轮推簧一(2-8)设置在配合摩擦轮一(2-7)与驱动底板(2-1)之间,配合摩擦轮二(2-9)与驱动底板(2-1)转动连接,配合摩擦轮推簧二(2-14)设置在配合摩擦轮二(2-9)与驱动底板(2-1)之间,调节架一(2-10)、调节架二-(2-11)与驱动底板(2-1)滑动连接,下端卡槽(2-12)设置有多个,多个下端卡槽(2-12)均设置在驱动底板(2-1)上,输入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景议
申请(专利权)人:徐景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