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光机构及脱毛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1959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8
一种出光机构及脱毛仪,出光机构包括:设有开口的聚光罩、及容置在聚光罩中的发射管;聚光罩包括第一平行反射部、面向第一平行反射部的第二平行反射部、相对设置在第一平行反射部与第二平行反射部之间的侧端反射部、及朝向开口外的背向反射部;在垂直发射管轴向的平面投影上,侧端反射部的边缘与背向反射部的内侧面之间留有间隙,且发射管处于侧端反射部与背向反射部之间;发射管处于第一平行反射部的所在平面与第二平行反射部的所在平面之间;靠近发射管端部设置的侧端反射部能有效减少光线从第一平行反射部与第二平行反射部之间的空位泄漏至脱毛仪内,使发射管所产生的光线能充分输出至聚光罩的开口外,减少照射光线的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光机构及脱毛仪
本技术涉及脱毛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出光机构及脱毛仪。
技术介绍
光热脱毛是基于选择性的光热动力学原理,利用光的选择性光热效应,将特定波长的光穿过表皮,照射到毛囊。毛囊、毛干的黑色素选择性地吸收光线,由此而产生的热效应使毛囊坏死,毛发无法继续生长。光热脱毛作为安全快捷长久的去毛技术,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脱毛仪内设置有可产生照射光线的发光件,发光件所产生的光线能被毛囊所吸收;为充分利用发光件所产生的照射光线,脱毛仪内一般设置有包围发光件的反射罩,将背离输出口出射的光线反射至输出口,然而,由于需要考虑到装配问题,现有的反射件一般难以充分包围发光件,导致大量的照射光线漏射至脱毛仪内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减少照射光线漏射至脱毛仪内出光机构及脱毛仪。一种出光机构,包括:设有开口的聚光罩、及容置在所述聚光罩中的发射管;所述聚光罩包括第一平行反射部、面向所述第一平行反射部的第二平行反射部、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平行反射部与所述第二平行反射部之间的侧端反射部、及朝向所述开口外的背向反射部;在垂直所述发射管轴向的平面投影上,所述侧端反射部的边缘与所述背向反射部的内侧面之间留有间隙,且所述发射管处于所述侧端反射部与所述背向反射部之间;所述发射管处于所述第一平行反射部的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平行反射部的所在平面之间。上述出光机构,通过在发射管发出的光线中,朝向开口的光线直接从开口射出,而与小幅偏离开口方向的光线经第一平行反射部或第二平行反射部反射后能正常输出至开口外;背向开口发出的光线在背向反射部及平行反射部的作用下也能输出至开口外;靠近发射管端部设置的侧端反射部能有效减少光线从第一平行反射部与第二平行反射部之间的空位泄漏至脱毛仪内,使发射管所产生的光线能充分输出至聚光罩的开口外,减少照射光线的损失。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端反射部上靠近所述背向反射部一侧的边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发射管的截面形状接近或一致;从而进一步减少照射光线的泄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管的径向截面呈圆形;所述侧端反射部上靠近所述第一平行反射部的边缘的长度、及所述侧端反射部上靠近所述第二平行反射部的边缘的长度分别与所述发射管的直径接近或相等;由于发射管的截面呈圆形,减少了组装时的方向性调整,同时提高了光照均匀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靠近所述聚光罩开口的滤光片;所述聚光罩的开口朝向所述滤光片的一侧表面;所述滤光片过滤或反射波长在640nm以下的光线;所述滤光片包括基体、及贴合在所述基体表面的光学膜;所述基体的厚度与光学膜的厚度之间的比值为366-550;避免了容易被皮肤吸收的波长640nm以下的光波照射到皮肤上,减少脱毛处理部位的灼热感,提升脱毛仪使用时的舒适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管的轴向与所述滤光片的表面平行设置;所述发射管表面上最接近所述滤光片的点与所述滤光片表面的距离为3-4mm;从而提高对波长在640nm以下的光线的反射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垂直所述发射管轴向的平面投影上,所述第一平行反射部与所述第二平行反射部关于通过所述发射管中心的直线对称;在所述第一平行反射部内表面的垂直方向上,所述发射管表面上最接近所述第一平行反射部内侧的点与所述第一平行反射部垂直的垂直距离为2-4mm;所述第一平行反射部上连接所述背向反射部的边缘与所述滤光片的距离为6-7mm;从而为经背向发射部反射光线提供了通道及保证经过滤光片的光线均匀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向反射部的内侧面以圆弧过渡;所述背向反射部的内侧圆弧顶端与所述发射管表面的最短距离为1-2mm;从而可将背向聚光罩开口出射的光线均匀反射出聚光罩开口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管的长度为25-35mm;在所述发射管的轴向上,所述聚光罩的开口宽度与所述发射管的长度接近或一致;从而令出光机构的效率更加突出且合适人体皮肤的脱毛适应度及均匀度。一种脱毛仪,包括:出光机构、及用于固定出光机构的支撑机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脱毛仪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构中的导热机构、及连接所述导热机构的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用于散发所述导热机构上的热量;所述导热机构包括外露出所述支撑机构的导温件、连接所述导温件内侧的传导件、及连接所述传导件内侧的制冷件;所述制冷件上设有贴合到所述传导件内侧的冷却面;所述制冷件上还设有发热面;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用于导出所述发热面的热量的散热管组、若干与所述散热管组接触的散热翅片、设置在所述散热翅片一侧的散热风扇、及用于将所述散热风扇气流引导至所述出光机构的气流管道;所述出光机构容置在所述气流管道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出光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出光机构在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出光机构在加入导光件后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脱毛仪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脱毛仪的局部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脱毛仪的内部结构图;图7为图6所示的脱毛仪的A处放大图;图8为图5所示的脱毛仪的内部气流方向示意图;图9为图5中的导热机构及散热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其中,散热风扇及气流管道已隐藏。附图中各标号与含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00、脱毛仪;20、出光机构;21、聚光罩;212、第一平行反射部;213、第二平行反射部;214、侧端反射部;216、凹槽;215、背向反射部;22、发射管;23、滤光片;231、光学膜;24、导光件;30、支撑机构;31、外壳组件;311、输出口;32、内支座;40、导热机构;41、导温件;411、通光口;42、传导件;43、制冷件;431、冷却面;432、发热面;50、散热机构;51、散热管组;511、固定块;512、热管;52、散热翅片;53、散热风扇;54、气流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出光机构20,用于在脱毛仪100中产生照射光线。该出光机构20包括设有开口的聚光罩21、及容置在聚光罩21中的发射管22;聚光罩21包括第一平行反射部212、面向第一平行反射部212的第二平行反射部213、相对设置在第一平行反射部212与第二平行反射部213之间的侧端反射部214、及朝向开口外的背向反射部215;在垂直发射管22轴向的平面投影上,侧端反射部214的边缘与背向反射部215的内侧面之间留有间隙,且发射管22处于侧端反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光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开口的聚光罩、及容置在所述聚光罩中的发射管;所述聚光罩包括第一平行反射部、面向所述第一平行反射部的第二平行反射部、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平行反射部与所述第二平行反射部之间的侧端反射部、及朝向所述开口外的背向反射部;在垂直所述发射管轴向的平面投影上,所述侧端反射部的边缘与所述背向反射部的内侧面之间留有间隙,且所述发射管处于所述侧端反射部与所述背向反射部之间;所述发射管处于所述第一平行反射部的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平行反射部的所在平面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光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开口的聚光罩、及容置在所述聚光罩中的发射管;所述聚光罩包括第一平行反射部、面向所述第一平行反射部的第二平行反射部、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平行反射部与所述第二平行反射部之间的侧端反射部、及朝向所述开口外的背向反射部;在垂直所述发射管轴向的平面投影上,所述侧端反射部的边缘与所述背向反射部的内侧面之间留有间隙,且所述发射管处于所述侧端反射部与所述背向反射部之间;所述发射管处于所述第一平行反射部的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平行反射部的所在平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端反射部上靠近所述背向反射部一侧的边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发射管的截面形状接近或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管的径向截面呈圆形;所述侧端反射部上靠近所述第一平行反射部的边缘的长度、及所述侧端反射部上靠近所述第二平行反射部的边缘的长度分别与所述发射管的直径接近或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光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靠近所述聚光罩开口的滤光片;所述聚光罩的开口朝向所述滤光片的一侧表面;所述滤光片过滤或反射波长在640nm以下的光线;所述滤光片包括基体、及贴合在所述基体表面的光学膜;所述基体的厚度与光学膜的厚度之间的比值为366-5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管的轴向与所述滤光片的表面平行设置;所述发射管表面上最接近所述滤光片的点与所述滤光片表面的距离为3-4mm。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念欧李均厚储文进郦轲廖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宗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