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火灾现场勘查助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182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火灾现场勘查助力装置,包括支撑侧板、平撑面和定位条;平撑面沿长度方向由左平撑面和右平撑面铰接而成;支撑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左支撑侧板和右支撑侧板,左支撑侧板铰接在左平撑面底部,右支撑侧板铰接在右平撑面底部,展开状态时,左支撑侧板和右支撑侧板延长线的夹角为40‑80°;支撑侧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两条定位条;展开状态时,位于支撑侧板同一侧的两条定位条交叉设置,位于支撑侧板同一侧的两条定位条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左平撑面的侧壁上和右平撑面的侧壁上,两条定位条的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在右支撑侧板的侧壁上和左支撑侧板的侧壁上,所有的定位条与支撑侧板和平撑面之间均形成三角形结构。上述装置体积小、宜折叠、重量轻,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火灾现场勘查助力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火灾现场勘查助力装置,属于火灾现场勘查助力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火灾现场勘查是消防监督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职权内,使用科学的手段和调查方法,对火灾现场、有关的场所、物品、尸体和能够证明起火原因、火灾性质和火灾责任的一切对象进行的实地查找、勘验,提取能证明火灾原因的痕迹物证的过程,并通过现场分析作出火灾结论的系统调查工作。火灾现场的调查是高负荷、高强度的,火调人员长时间在火场中可能只为寻找一个很细的证物,所以需要长时间蹲在地面寻找、筛选、收集各类证物;长时间的蹲着,会使火灾调查人员更耗费体力、身体僵硬,进而使得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火灾现场勘查助力装置,体积小、宜折叠、重量轻,可随时随地地使用,是火灾调查工作中的得力助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携式火灾现场勘查助力装置,包括支撑侧板、平撑面和定位条;平撑面沿长度方向由左平撑面和右平撑面铰接而成;支撑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左支撑侧板和右支撑侧板,左支撑侧板铰接在左平撑面底部,右支撑侧板铰接在右平撑面底部,展开状态时,左支撑侧板和右支撑侧板延长线的夹角为40-80°;支撑侧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两条定位条;展开状态时,位于支撑侧板同一侧的两条定位条交叉设置,位于支撑侧板同一侧的两条定位条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左平撑面的侧壁上和右平撑面的侧壁上,两条定位条的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在右支撑侧板的侧壁上和左支撑侧板的侧壁上,所有的定位条与支撑侧板和平撑面之间均形成三角形结构。两个平撑面之间铰接,可折叠;两个平撑面与两个支撑侧板铰链连接可折叠。展开时,将左平撑面和右平撑面转动至同一平面,然后将左支撑侧板和右支撑侧板分别向外转动,当左支撑侧板和右支撑侧板延长线的夹角为40-80°时,将位于支撑侧板同一侧的两条定位条交叉连接在右支撑侧板和左支撑侧板上,也即转动连接在左平撑面上的定位条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右支撑侧板的侧壁上,转动连接在右平撑面上的定位条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左支撑侧板的侧壁上,这时所有的定位条与支撑侧板和平撑面之间均形成三角形结构,完成定位,火灾调查人员可坐在平撑面上寻找、收集地面的物证,或站在平撑面上寻找、收集较高位置的物证。收纳时,先将定位条与右支撑侧板和左支撑侧板的侧壁活动连接的一端拆下,然后将左平撑面和右平撑面两端向中间挤压、中间部分向上凸起,直至左支撑侧板和右支撑侧板贴合、体积不再变化,即可。展开状态时,所有的定位条与支撑侧板和平撑面之间均形成三角形结构,对支撑侧板和平撑面形成限位,可很好地确保装置使用的稳定性。上述便携式火灾现场勘查助力装置,用于火灾调查现场休息辅助使用,火灾现场的调查往往是长时间蹲在地面寻找、筛选、收集各种证物,长时间的蹲着,加上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会使火灾调查人员疲惫不堪,进而使得工作效率降低。便携式火灾现场勘查助力装置可以让火灾调查人员在集中寻找证物处能坐着查找,便于工作轻松开展,也可以用于查找完成后的休息。也便于火灾调查人员站在便携式火灾现场勘查助力装置上在较高位置进行查看物证。平时火调人员需带大量的工具,便携式火灾现场勘查助力装置体积小、宜折叠、重量轻,可随时随地地使用,是火灾调查工作中的得力助手。上述便携式火灾现场勘查助力装置可以让火灾调查人员更轻松的开展工作,降低了火灾调查人员的劳动强度、缓解了疲劳,且体积小、宜折叠、重量轻。左支撑侧板和右支撑侧板延长线的夹角为40-80°,也即展开状态时,左支撑侧板和右支撑侧板呈外八字形,左支撑侧板与左平撑面的夹角为110-130°,右支撑侧板与右平撑面的夹角为110-130°。上述前后、左右为正常使用时,对应人体的前后、左右。从左到右的方向与从前到后的方向垂直。为了方便使用,作为一种实现方案,定位条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左平撑面或右平撑面的侧壁上,定位条的另一端设有挂钩,左支撑侧板和右支撑侧板的侧壁上均设有与挂钩匹配的挂孔,展开状态时,定位条的挂钩活动挂设在左支撑侧板或右支撑侧板的挂孔上。为了进一步方便使用,挂钩为7字形钩状结构。为了提高使用的稳定性,定位条挂钩的端部设有活动连接的堵头,堵头的外径大于挂孔的孔径。也即挂钩的端部穿过挂孔后,再连接堵头,防止挂钩的脱出,提高使用的稳定性。为了方便使用,同时节约成本,堵头为与挂钩端部螺纹连接的螺母,或堵头为与挂钩端部活动插接的胶皮套。为了减轻重量,同时降低成本,左支撑侧板和右支撑侧板均为镂空结构。上述结构不仅减少了重量,而且增强了外观的美观度。为了在确保稳定性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左支撑侧板和右支撑侧板的底部均为中间部分向上凹的凹型固定脚。既节省材料、又能确保稳定性。为了减轻重量,同时降低成本,左平撑面和右平撑面均为镂空结构。上述位于支撑侧板前侧的定位条和位于支撑侧板后侧的定位条相对设置。所有定位条的长度均相等。本技术未提及的技术均参照现有技术。本技术便携式火灾现场勘查助力装置,用于火灾调查现场辅助休息使用,可以让火灾调查人员在集中寻找证物处能坐着查找,降低了火灾调查人员的劳动强度、缓解了疲劳,便于工作轻松开展,也可以用于查找完成后的休息;也便于火灾调查人员站在便携式火灾现场勘查助力装置上在较高位置进行查看物证;体积小、宜折叠、重量轻,可随时随地地使用,是火灾调查工作中的得力助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便携式火灾现场勘查助力装置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便携式火灾现场勘查助力装置收缩状态的侧示图;图中,1为左平撑面,2为右平撑面,3为左支撑侧板,4为右支撑侧板,5为定位条,6为挂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内容,但本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本申请“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方位词为基于附图所示或使用状态时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便携式火灾现场勘查助力装置,包括支撑侧板、平撑面和定位条;平撑面沿长度方向由左平撑面和右平撑面铰接而成;支撑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左支撑侧板和右支撑侧板,左支撑侧板铰接在左平撑面底部,右支撑侧板铰接在右平撑面底部,展开状态时,左支撑侧板和右支撑侧板延长线的夹角为60°左右;支撑侧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两条定位条,位于支撑侧板前侧的定位条和位于支撑侧板后侧的定位条相对设置,所有定位条的长度均相等;展开状态时,位于支撑侧板同一侧的两条定位条交叉设置,位于支撑侧板同一侧的两条定位条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左平撑面的侧壁上和右平撑面的侧壁上,两条定位条的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在右支撑侧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火灾现场勘查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侧板、平撑面和定位条;平撑面沿长度方向由左平撑面和右平撑面铰接而成;支撑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左支撑侧板和右支撑侧板,左支撑侧板铰接在左平撑面底部,右支撑侧板铰接在右平撑面底部,展开状态时,左支撑侧板和右支撑侧板延长线的夹角为40-80°;支撑侧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两条定位条;展开状态时,位于支撑侧板同一侧的两条定位条交叉设置,位于支撑侧板同一侧的两条定位条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左平撑面的侧壁上和右平撑面的侧壁上,两条定位条的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在右支撑侧板的侧壁上和左支撑侧板的侧壁上,所有的定位条与支撑侧板和平撑面之间均形成三角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火灾现场勘查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侧板、平撑面和定位条;平撑面沿长度方向由左平撑面和右平撑面铰接而成;支撑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左支撑侧板和右支撑侧板,左支撑侧板铰接在左平撑面底部,右支撑侧板铰接在右平撑面底部,展开状态时,左支撑侧板和右支撑侧板延长线的夹角为40-80°;支撑侧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两条定位条;展开状态时,位于支撑侧板同一侧的两条定位条交叉设置,位于支撑侧板同一侧的两条定位条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左平撑面的侧壁上和右平撑面的侧壁上,两条定位条的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在右支撑侧板的侧壁上和左支撑侧板的侧壁上,所有的定位条与支撑侧板和平撑面之间均形成三角形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火灾现场勘查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条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左平撑面或右平撑面的侧壁上,定位条的另一端设有挂钩,左支撑侧板和右支撑侧板的侧壁上均设有与挂钩匹配的挂孔,展开状态时,定位条的挂钩活动挂设在左支撑侧板或右支撑侧板的挂孔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火灾现场勘查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挂钩为7字形钩状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涛陈涛王德琴陈洋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俊辰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