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及恢复方法,该结构包括挖设在盐碱地上的多条排水沟、设置在相邻二个排水沟之间的盐碱地上的压盐碱层、铺设在压盐碱层上的盐碱土壤层及挖设在盐碱土壤层上的多个修复槽,修复槽内填充用于种植耐盐碱草本植物的盐碱地改良基质,盐碱土壤层由排水沟内挖出的盐碱原土堆设在压盐碱层上形成,盐碱土壤层的中部高于盐碱土壤层的与排水沟相连的侧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地形结合压盐碱层、修复槽内填充土壤改良基质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盐碱土中的含盐量,给植被生长营造有利的生存空间,实现盐碱地的植被恢复,还具有适用范围广,施工便捷,大幅降低工程量,特别是恢复大面积盐碱地植被,大大节约成本,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及恢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及恢复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自然环境、人为破坏等因素,导致大量的土壤受到严重的盐碱污染,土壤盐碱化程度逐步加重,由于土壤中盐碱等无机盐污染物含量的提高,一方面严重破坏了土壤的营养结构和地质结构,另一方面也对植被的生长造成了严重伤害,严重时甚至导致土壤板结,坚硬如岩石,植被几乎绝迹,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危害。针对这一问题,当前尚无高效的治理方法,只能靠传统的土地翻耕和反复种植植被来进行盐碱压制,但工作效率低下且治理效果相对较差,不能有效满足实际治理工作与正常的生产生活需要。我国是农业大国,是世界上农业废弃物最多的国家,牛粪和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牛粪年产量近30亿吨,秸秆年产量达7亿多吨。随着农村能源问题的解决,秸秆不再作为燃料使用,农作物秸秆在收割季节被集中燃烧的现象日益突出,不仅污染环境,还会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隐患。因此,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农业废弃物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改进的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具有施工便捷,可以大幅降低工程量,节约成本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盐碱地植被恢复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所述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包括挖设在盐碱地上的多条排水沟、设置在相邻二个所述排水沟之间的盐碱地上的压盐碱层、铺设在所述压盐碱层上的盐碱土壤层及挖设在所述盐碱土壤层上的多个修复槽,所述修复槽内填充用于种植耐盐碱草本植物的盐碱地改良基质,所述盐碱土壤层由所述排水沟内挖出的盐碱原土堆设在所述压盐碱层上形成,所述盐碱土壤层的中部高于所述盐碱土壤层的与所述排水沟相连的侧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面,多条所述排水沟平行设置,所述盐碱土壤层由其中部向所述盐碱土壤层的两侧所述排水沟方向高度逐渐降低形成缓坡式地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方面,所述排水沟为2条或3条或更多条,相邻二个所述排水沟之间的间距为10~50m,各所述排水沟的宽度为1~5m、深度为1~3m。优选地,所述缓坡式地形的坡度控制在1~5%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面,各所述盐碱土壤层上的多个所述修复槽平行设置,且各所述修复槽沿所述排水沟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相邻二个所述修复槽之间的间距为0.5~2m,各所述修复槽的宽度为0.1~0.3m、深度为0.2~0.5m。优选地,各所述盐碱土壤层上的多个所述修复槽由该盐碱土壤层的中部开始,向两侧坡底依次分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面,所述压盐碱层的厚度为3~10cm。优选地,所述压盐碱层的厚度为5cm左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面,所述压盐碱层包括铺设在所述盐碱地上的第一层和可选的位于所述第一层和盐碱地表面之间的第二层,所述第一层包括多孔填料及用于承载所述多孔填料的生物可降解材质的多孔网状骨架,所述第二层为秸秆层。所述多孔填料具有吸附金属离子、盐类等物质的功能,优选地,所述多孔填料为秸秆纤维、腐植酸钾、草炭土、硅藻土、珍珠岩、蛭石、麦饭石、沸石、活性炭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且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压盐碱层可以仅是直接在铺设在所述盐碱地上的所述第一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优选且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压盐碱层还可以是包括铺设在所述盐碱地上的所述第一层和位于所述第一层和盐碱地表面之间的所述第二层,优选地,所述压盐碱层的厚度为5~10cm,所述第一层的厚度为3cm左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面,所述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还包括种植在所述排水沟内的耐盐碱水生植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方面,所述耐盐碱水生植物为芦苇、花叶芦竹、香蒲、千屈菜、水葱中的一种或几种,但不限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方面,所述耐盐碱草本植物为紫花苜蓿、碱蓬、碱茅、田箐、沙打旺、紫花地丁中的一种或几种,但不限于此。本专利技术采取的另一技术方案,一种盐碱地植被恢复方法,所述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需治理的盐碱地上规划多条排水沟的位置;(2)在规划出的相邻二个排水沟的位置之间的盐碱地上铺设压盐碱层;(3)在规划出的所述排水沟的位置处挖出排水沟,并将挖出的盐碱原土堆覆在所述压盐碱层上形成中部高、与所述排水沟相连的侧部低的盐碱土壤层;(4)在所述盐碱土壤层上挖出多个修复槽,并使各所述修复槽沿所述排水沟的长度方向延伸;(5)在所述修复槽内填充盐碱地改良基质,并撒播耐盐碱草本植物种子;(6)在所述排水沟内种植耐盐碱水生植物,得到上述所述的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且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恢复方法还包括在规划所述排水沟的位置之前对所述盐碱地进行预处理的步骤。所述预处理包括对盐碱地进行杂草、砖块等杂物的清理,平整土地,使表层土壤裸露。所述预处理一方面是清除盐碱地表面的杂草、砖块等杂物;另一方面是由于盐碱地盐分聚表性明显,清除表面盐分较多的土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面,步骤(5)中,所述盐碱地改良基质的原料配方包括当地土壤和土壤改良剂,所述土壤改良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a)将干禽畜粪便和秸秆按质量比2:1~3:1混合,机械粉碎;(b)将步骤(a)得到的粉碎料置于醋酸溶液中浸泡;(c)将步骤(b)得到的浸泡料与微量元素肥、蛭石、草炭土、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制得土壤改良剂。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盐碱地的平地上铺设压盐碱层,在快速有效的压制下层盐碱土壤中的盐碱成份的同时,施工便捷,可以大幅降低工程量,节约成本;在压盐碱层上方塑造中部高、两侧地的盐碱土壤层,可以充分利用自然降雨将盐碱成分淋洗至排水沟中,降低土壤含盐量,促进植被恢复;修复槽的设置,可以逐级吸附、净化随雨水淋洗移动至修复槽位置的盐碱成分,大幅降低盐碱成分在移动过程中对植被造成的不良影响;排水沟的设置,可以将随雨水淋洗至排水沟内的盐碱成分有效排出治理区。总之,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地形(盐碱土壤层的地形)并结合压盐碱层的设置、修复槽内填充土壤改良基质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降低盐碱土中的含盐量,给植被生长营造有利的生存空间,实现盐碱地的植被恢复,并且还具有适用范围广,施工便捷,可以大幅降低工程量,特别是对于恢复大面积盐碱地植被,可以大大节约成本,应用前景广阔。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示意图;图中:1、盐碱地;2、排水沟;3、压盐碱层;4、盐碱土壤层;5、修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理解和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例范围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盐碱地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需治理的盐碱地1进行预处理,清除表面杂草、砖块等杂物,平整土地,使表层土壤裸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包括挖设在盐碱地上的多条排水沟、设置在相邻二个所述排水沟之间的盐碱地上的压盐碱层、铺设在所述压盐碱层上的盐碱土壤层及挖设在所述盐碱土壤层上的多个修复槽,所述修复槽内填充用于种植耐盐碱草本植物的盐碱地改良基质,所述盐碱土壤层由所述排水沟内挖出的盐碱原土堆设在所述压盐碱层上形成,所述盐碱土壤层的中部高于所述盐碱土壤层的与所述排水沟相连的侧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包括挖设在盐碱地上的多条排水沟、设置在相邻二个所述排水沟之间的盐碱地上的压盐碱层、铺设在所述压盐碱层上的盐碱土壤层及挖设在所述盐碱土壤层上的多个修复槽,所述修复槽内填充用于种植耐盐碱草本植物的盐碱地改良基质,所述盐碱土壤层由所述排水沟内挖出的盐碱原土堆设在所述压盐碱层上形成,所述盐碱土壤层的中部高于所述盐碱土壤层的与所述排水沟相连的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排水沟平行设置,所述盐碱土壤层由其中部向所述盐碱土壤层的两侧所述排水沟方向高度逐渐降低形成缓坡式地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为2条或3条或更多条,相邻二个所述排水沟之间的间距为10~50m,各所述排水沟的宽度为1~5m、深度为1~3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坡式地形的坡度控制在1~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盐碱土壤层上的多个所述修复槽平行设置,且各所述修复槽沿所述排水沟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相邻二个所述修复槽之间的间距为0.5~2m,各所述修复槽的宽度为0.1~0.3m、深度为0.2~0.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盐碱土壤层上的多个所述修复槽由该盐碱土壤层的中部开始,向两侧坡底依次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盐碱层的厚度为3~10cm,所述压盐碱层包括铺设在所述盐碱地上的第一层和可选的位于所述第一层和盐碱地表面之间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张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