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及恢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及恢复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自然环境、人为破坏等因素,导致大量的土壤受到严重的盐碱污染,土壤盐碱化程度逐步加重,由于土壤中盐碱等无机盐污染物含量的提高,一方面严重破坏了土壤的营养结构和地质结构,另一方面也对植被的生长造成了严重伤害,严重时甚至导致土壤板结,坚硬如岩石,植被几乎绝迹,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危害。针对这一问题,当前尚无高效的治理方法,只能靠传统的土地翻耕和反复种植植被来进行盐碱压制,但工作效率低下且治理效果相对较差,不能有效满足实际治理工作与正常的生产生活需要。我国是农业大国,是世界上农业废弃物最多的国家,牛粪和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牛粪年产量近30亿吨,秸秆年产量达7亿多吨。随着农村能源问题的解决,秸秆不再作为燃料使用,农作物秸秆在收割季节被集中燃烧的现象日益突出,不仅污染环境,还会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隐患。因此,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农业废弃物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包括挖设在盐碱地上的多条排水沟、设置在相邻二个所述排水沟之间的盐碱地上的压盐碱层、铺设在所述压盐碱层上的盐碱土壤层及挖设在所述盐碱土壤层上的多个修复槽,所述修复槽内填充用于种植耐盐碱草本植物的盐碱地改良基质,所述盐碱土壤层由所述排水沟内挖出的盐碱原土堆设在所述压盐碱层上形成,所述盐碱土壤层的中部高于所述盐碱土壤层的与所述排水沟相连的侧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包括挖设在盐碱地上的多条排水沟、设置在相邻二个所述排水沟之间的盐碱地上的压盐碱层、铺设在所述压盐碱层上的盐碱土壤层及挖设在所述盐碱土壤层上的多个修复槽,所述修复槽内填充用于种植耐盐碱草本植物的盐碱地改良基质,所述盐碱土壤层由所述排水沟内挖出的盐碱原土堆设在所述压盐碱层上形成,所述盐碱土壤层的中部高于所述盐碱土壤层的与所述排水沟相连的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排水沟平行设置,所述盐碱土壤层由其中部向所述盐碱土壤层的两侧所述排水沟方向高度逐渐降低形成缓坡式地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为2条或3条或更多条,相邻二个所述排水沟之间的间距为10~50m,各所述排水沟的宽度为1~5m、深度为1~3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坡式地形的坡度控制在1~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盐碱土壤层上的多个所述修复槽平行设置,且各所述修复槽沿所述排水沟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相邻二个所述修复槽之间的间距为0.5~2m,各所述修复槽的宽度为0.1~0.3m、深度为0.2~0.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盐碱土壤层上的多个所述修复槽由该盐碱土壤层的中部开始,向两侧坡底依次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植被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盐碱层的厚度为3~10cm,所述压盐碱层包括铺设在所述盐碱地上的第一层和可选的位于所述第一层和盐碱地表面之间的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