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亮专利>正文

一种语音控制与无线控制组合的灯光调节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1503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语音控制与无线控制组合的灯光调节控制电路,包括MCU和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CU连接有用于获取前端遥控信号的无线接收模块、用于实现对灯具的关启控制或/和色温调节控制的光源驱动电路,用于获取并识别用户语音指令的语音识别WIFI模块;所述电源电路分别为所述MCU、无线接收模块、光源驱动电路和语音识别WIFI模块供电,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为2.4G无线模块。本电路具有2.4G无线接收和语音识别两种控制输入渠道,方便用户对灯具的智能化控制,而且结合传感前端、手机APP等还可以配合构建智能灯光控制系统,满足家居等室内场合灯光控制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语音控制与无线控制组合的灯光调节控制电路
本技术应用于室内灯具控制场合,具体涉及一种语音控制与无线控制组合的灯光调节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对灯具的功能已不再停留于简单照明需求上了,还有营造室内照明氛围,灯具智能开关控制等方面。现有的灯光控制电路,一方面其控制输入渠道较为单一,常见的是通过遥控或自身按钮进行操作,难以接入到室内灯光控制系统中来构建智能家居网络;另一方面不响应人们日常动作或语音命令进行灯光控制。另外,色温是照明设计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色温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现有灯的色温控制电路对用户调节的响应不够灵敏,色温变化也不够细致。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中所提及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语音控制与无线控制组合的灯光调节控制电路,满足家居等室内场合灯光控制的需求,其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一种语音控制与无线控制组合的灯光调节控制电路,包括MCU和电源电路,所述MCU连接有用于获取前端遥控信号的无线接收模块、用于实现对灯具的关启控制或/和色温调节控制的光源驱动电路,用于获取并识别用户语音指令的语音识别WIFI模块;所述光源驱动电路包括用于暖色温调节控制的第一驱动线路和用于冷色温调节控制的第二驱动线路;所述电源电路分别为所述MCU、无线接收模块、光源驱动电路和语音识别WIFI模块供电。于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为2.4G无线模块。于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前端遥控信号来源于传感前端、遥控器或手机终端。于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第一驱动线路包括MOS管Q1、Q3和Q6,所述MOS管Q1的源极连接电输入端VIN,其漏极连接至第一驱动线路的电输出端V1;所述MOS管Q3的源极接地,其漏极经电阻R9和R7连接至电输入端VIN,其栅极连接至MCU的WARM信号输出脚,所述电阻R7和R9的连接点与MOS管Q1的栅极相连;所述MOS管Q6的源极接地,其漏极连接至第一驱动线路的电输出端V1,其栅极连接至MCU;所述第二驱动线路包括MOS管Q2、Q4和Q7,所述MOS管Q2的源极连接电输入端VIN,其漏极连接至第二驱动线路的电输出端V2;所述MOS管Q4的源极接地,其漏极经电阻R10和R8连接至电输入端VIN,其栅极连接至MCU的COLD信号输出脚,所述电阻R8和R10的连接点与MOS管Q2的栅极相连;所述MOS管Q7的源极接地,其漏极连接至第二驱动线路的电输出端V2,其栅极连接至MCU。于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MOS管Q1、Q2、Q6和Q7各自的源极与漏极之间接有压限型电涌保护器件。于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压限型电涌保护器件为压敏电阻。于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源开关芯片U2、二极管D2和D4,电容C1、C2和C4,以及电感L3;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电输入端VIN,其负极经电阻R4和R5接地,且其负极与地端之间接有电容C1;所述电源开关芯片U2的电源脚Vin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取电,其使能脚EN连接至电阻R4和R5的连接点;所述电感L3一端连接电源开关芯片U2的开关控制脚SW,另一端连接至电源电路的电输出端,且该端经由电容C2接地;电源电路的电输出端与地端之间串联接有电阻R6和R18,所述电阻R6和R18的连接点与电源开关芯片U2的输出电压反馈脚FB连接;所述电源开关芯片U2的自升压脚BS与地端之间接有电容C4和二极管D4,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至所述开关控制脚SW。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2.4G无线接收和语音识别两种控制输入渠道,方便用户对灯具的智能化控制,而且结合传感前端、手机APP等还可以配合构建智能灯光控制系统,满足家居等室内场合灯光控制的需求;在光源驱动电路的设计上采用冷、暖两条驱动线路,MCU通过分析用户或传感器反馈的指令产生对冷、暖两条驱动线路的控制信号,继而调节两条驱动线路输出端的电压以达到色温调节的效果,其调节响应更灵敏、色温变化更细致,具有较佳的技术性和实用性,适合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MCU及其外围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的光源驱动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源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方案作进一步描述:参见附图1,一种语音控制与无线控制组合的灯光调节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1,MCU2以及分别与该MCU2连接的2.4G无线模块3、光源驱动电路4、语音识别WIFI模块5;所述2.4G无线模块3用于获取前端遥控信号,所述前端遥控信号来源于传感前端、遥控器或手机终端;所述光源驱动电路4受控于MCU2实现对灯具的关启控制或/和色温调节控制;所述语音识别WIFI模块5用于获取并识别用户语音指令,其可选用如百灵智能的LARK7618集成模块,连接上麦克风便可实现收音与联网识别;所述电源电路1分别为所述MCU2、2.4G无线模块3、光源驱动电路4和语音识别WIFI模块5供电。本实施例作为灯光控制指令的接收端和执行端,具有多种控制输入渠道,方便用户对灯具的智能化控制,而且结合传感前端、手机APP等可以配合构建智能灯光控制系统,满足家居等室内场合灯光控制的需求。例如:所述传感前端为装设于柜门、房门处以检测其开合动作的红外传感器,其带有无线模块;当检测到门体被打开,红外传感器通过无线网络向上述2.4G无线模块发送触发信号,被所述MCU2识别后由其通过光源驱动电路4控制所连接的灯具开启。又如:用户通过遥控器、手机终端对本语音控制与无线控制组合的灯光调节控制电路下达指令,被所述MCU2识别后由其通过光源驱动电路4控制所连接的灯具开启。再如:用户作出语音指令,被所述MCU2识别后由其通过光源驱动电路4控制所连接的灯具开启。参见附图2,图中所示的U1为MCU,WIFI1为语音识别WIFI模块5的接线端子,J1为2.4G无线模块的接线端子;所述MCU具有连接光源驱动电路4的WARM信号输出脚、COLD信号输出脚。参见附图3,所述光源驱动电路4包括第一驱动线路和第二驱动线路;所述第一驱动线路包括MOS管Q1、Q3和Q6,所述MOS管Q1的源极连接电输入端VIN,其漏极连接至第一驱动线路的电输出端V1;所述MOS管Q3的源极接地,其漏极经电阻R9和R7连接至电输入端VIN,其栅极连接至MCU的WARM信号输出脚,所述电阻R7和R9的连接点与MOS管Q1的栅极相连;所述MOS管Q6的源极接地,其漏极连接至第一驱动线路的电输出端V1,其栅极连接至MCU;所述第二驱动线路包括MOS管Q2、Q4和Q7,所述MOS管Q2的源极连接电输入端VIN,其漏极连接至第二驱动线路的电输出端V2;所述MOS管Q4的源极接地,其漏极经电阻R10和R8连接至电输入端VIN,其栅极连接至MCU的COLD信号输出脚,所述电阻R8和R10的连接点与MOS管Q2的栅极相连;所述MOS管Q7的源极接地,其漏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语音控制与无线控制组合的灯光调节控制电路,包括MCU和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CU连接有用于获取前端遥控信号的无线接收模块、用于实现对灯具的关启控制或/和色温调节控制的光源驱动电路,用于获取并识别用户语音指令的语音识别WIFI模块;所述光源驱动电路包括用于暖色温调节控制的第一驱动线路和用于冷色温调节控制的第二驱动线路;所述电源电路分别为所述MCU、无线接收模块、光源驱动电路和语音识别WIFI模块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语音控制与无线控制组合的灯光调节控制电路,包括MCU和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CU连接有用于获取前端遥控信号的无线接收模块、用于实现对灯具的关启控制或/和色温调节控制的光源驱动电路,用于获取并识别用户语音指令的语音识别WIFI模块;所述光源驱动电路包括用于暖色温调节控制的第一驱动线路和用于冷色温调节控制的第二驱动线路;所述电源电路分别为所述MCU、无线接收模块、光源驱动电路和语音识别WIFI模块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控制与无线控制组合的灯光调节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为2.4G无线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控制与无线控制组合的灯光调节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遥控信号来源于传感前端、遥控器或手机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控制与无线控制组合的灯光调节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线路包括MOS管Q1、Q3和Q6,所述MOS管Q1的源极连接电输入端VIN,其漏极连接至第一驱动线路的电输出端V1;所述MOS管Q3的源极接地,其漏极经电阻R9和R7连接至电输入端VIN,其栅极连接至MCU的WARM信号输出脚,所述电阻R7和R9的连接点与MOS管Q1的栅极相连;所述MOS管Q6的源极接地,其漏极连接至第一驱动线路的电输出端V1,其栅极连接至MCU;
所述第二驱动线路包括MOS管Q2、Q4和Q7,所述MOS管Q2的源极连接电输入端VIN,其漏极连接至第二驱动线路的电输出端V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亮
申请(专利权)人:王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