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SCR无扰动双电源切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1407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双电源切换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SCR无扰动双电源切换系统,包括为负载供电的第一供电装置、第二供电装置,第一供电装置与负载之间连接有第一双向可控硅,第二供电装置与负载之间连接有第二双向可控硅,第一双向可控硅由第一驱动电路驱动,第二双向可控硅由第二驱动电路驱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无法快速有效切换到备用电源、双向可控硅的接线操作较为麻烦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SCR无扰动双电源切换系统
本技术涉及双电源切换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SCR无扰动双电源切换系统。
技术介绍
大中型企业的内部电网(简称内网)和国家电网(简称外网)相连,形成供电系统,该系统内任何一个支路出现短路都会造成整个系统的电压跌落,而且发生短路的支路电压等级越高,影响面越大,跌落值也越大。短路发生后,该支路的保护装置将动作使断路器跳闸切除故障支路。从短路发生到故障切除这段时间,系统电压经历从跌落到恢复的过程,这种现象有的被称为“晃电”,有的被称为“失电”,或“晃动”、“陡降”等。目前,工业用户的一些用电敏感设备如电动机、变频器、高压卤素灯、继电保护等,当主供电电源出现超过20ms以上的电压陡降或短时停电(停电时间≤2.5s)时,会造成电动机转速下降或停转、变频器停机、继电保护动作等事故,导致生产波动、操作混乱,轻者造成产品质量事故,重者将会引起重大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目前,市场使用的切换装置都是通过线圈吸合衔铁进行失电切换,这种切换装置需要电压跌落到50%以下才能切换成功,而且切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SCR无扰动双电源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为负载供电的第一供电装置、第二供电装置,所述第一供电装置与负载之间连接有第一双向可控硅,所述第二供电装置与负载之间连接有第二双向可控硅,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由第一驱动电路驱动,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由第二驱动电路驱动;/n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均包括开关管Q10、隔离变压器T10、整流二极管D31、防误触发电路,所述开关管Q10连接于隔离变压器T10的初级侧,所述隔离变压器T10的次级侧通过整流二极管D31、防误触发电路连接第一双向可控硅、第二双向可控硅;/n还包括便于与第一双向可控硅、第二双向可控硅接线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存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SCR无扰动双电源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为负载供电的第一供电装置、第二供电装置,所述第一供电装置与负载之间连接有第一双向可控硅,所述第二供电装置与负载之间连接有第二双向可控硅,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由第一驱动电路驱动,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由第二驱动电路驱动;
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均包括开关管Q10、隔离变压器T10、整流二极管D31、防误触发电路,所述开关管Q10连接于隔离变压器T10的初级侧,所述隔离变压器T10的次级侧通过整流二极管D31、防误触发电路连接第一双向可控硅、第二双向可控硅;
还包括便于与第一双向可控硅、第二双向可控硅接线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存放板(1),所述存放板(1)内部开设有存放槽(2),所述存放槽(2)内壁相对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之间滑动连接有挡板(4),所述挡板(4)与凹槽(3)内壁之间连接有微型弹簧(5),所述存放槽(2)下方设有延伸至存放板(1)表面的电性连接片(7),所述电性连接片(7)上开设有与第一双向可控硅、第二双向可控硅引脚配合的连接槽(8),所述存放槽(2)内壁与连接槽(8)之间连通有中间通道(6),所述电性连接片(7)上固定有接线柱(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CR无扰动双电源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还包括与开关管Q10连接的保护电阻R11,以及连接于防误触发电路与第一双向可控硅、第二双向可控硅之间的控制极限流电阻R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安超张国勇卫平春李富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徽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