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液效果好的蓄电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液效果好的蓄电池。
技术介绍
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现有的蓄电池在注入电解液时,一般直接将电解液倒入蓄电池内,然后通过注液孔观察液位,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加注,比较难以控制液位,可能会造成电解液的溢出,且这样的方式并不安全,电解液具有腐蚀性,接触人体的皮肤,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液效果好的蓄电池。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液效果好的蓄电池,包括外壳、隔板、极板组、极柱和加液机构,所述极板组有若干,各极板组均匀设置在外壳内,各极板组电连接,所述隔板设置在外壳内,所述隔板均匀设置,所述隔板位于相邻的两个极板组之间,所述极柱有两个,两个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液效果好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隔板(2)、极板组(3)、极柱(4)和加液机构,所述极板组(3)有若干,各极板组(3)均匀设置在外壳(1)内,各极板组(3)电连接,所述隔板(2)设置在外壳(1)内,所述隔板(2)均匀设置,所述隔板(2)位于相邻的两个极板组(3)之间,所述极柱(4)有两个,两个极柱(4)分别设置在外壳(1)顶部的两端,所述极柱(4)与极板组(3)电连接,所述加液机构设置在外壳(1)内,所述加液机构包括加液组件、液位感应组件和密封组件;/n所述加液组件包括储液箱(5)、入液管(6)和出液管(7),所述储液箱(5)设置在外壳(1)顶部的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液效果好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隔板(2)、极板组(3)、极柱(4)和加液机构,所述极板组(3)有若干,各极板组(3)均匀设置在外壳(1)内,各极板组(3)电连接,所述隔板(2)设置在外壳(1)内,所述隔板(2)均匀设置,所述隔板(2)位于相邻的两个极板组(3)之间,所述极柱(4)有两个,两个极柱(4)分别设置在外壳(1)顶部的两端,所述极柱(4)与极板组(3)电连接,所述加液机构设置在外壳(1)内,所述加液机构包括加液组件、液位感应组件和密封组件;
所述加液组件包括储液箱(5)、入液管(6)和出液管(7),所述储液箱(5)设置在外壳(1)顶部的内壁上,所述入液管(6)穿过外壳(1)与储液箱(5)内部连通,所述出液管(7)有若干,各出液管(7)均匀设置,所述隔板(2)位于相邻的两个出液管(7)之间;
所述液位感应组件包括若干液位感应单元,各液位感应单元与出液管(7)对应设置,所述液位感应单元包括支杆(8)、浮球(9)和浮板(10),所述支杆(8)设置在外壳(1)底部,所述浮球(9)套设在支杆(8)上,所述浮球(9)与支杆(8)滑动连接,所述浮板(10)套设在支杆(8)上,所述浮板(10)与支杆(8)滑动连接;
所述密封组件包括驱动单元、从动单元、转动单元和密封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齿条(11)、转齿轮(12)、驱动轴(13)和蜗杆(14),所述齿条(11)设置在浮板(10)上,所述驱动轴(13)设置在隔板(2)上,所述转齿轮(12)套设在驱动轴(13)上,所述转齿轮(12)均与驱动轴(13)键连接,所述转齿轮(12)位于齿条(11)的正上方,所述蜗杆(14)设置在驱动轴(13)远离隔板(2)的一端,所述蜗杆(14)与驱动轴(13)同轴设置,所述从动单元有两个,两个从动单元分别设置在蜗杆(14)的两侧,所述从动单元包括蜗轮(15)和从动杆,所述从动杆设置在驱动轴(13)的两侧,所述蜗轮(15)套设在从动杆上,所述蜗轮(15)与从动杆键连接,所述蜗轮(15)与蜗杆(14)啮合,所述转动单元有两个,两个转动单元分别设置在两个从动杆上,所述转动单元包括第一伞齿轮(17)、第二伞齿轮(18)、转杆(19)、第一转轮(20)和第二转轮(21),所述第一伞齿轮(17)套设在从动杆上,所述第一伞齿轮(17)与从动杆键连接,所述转杆(19)设置在驱动轴(13)的两侧,所述第二伞齿轮(18)套设在转杆(19)上,所述第二伞齿轮(18)与转杆(19)键连接,所述出液管(7)内设有第一转轴(22)和第二转轴(23),所述第一转轴(22)的一端位于出液管(7)外,所述第一转轴(22)的另一端伸入出液管(7)内与出液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双龙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