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装的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1302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拆装的蓄电池,包括主体、外壳、顶盖和固定机构,所述主体设置在外壳内,所述顶盖设置在外壳顶部,所述顶盖与外壳密封连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单元,两个固定单元分别设置在外壳的两侧,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限位组件和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推动单元、从动单元、转动单元和卡紧单元,该便于拆装的蓄电池,通过固定机构实现顶盖和外壳的固定,与现有的蓄电池相比,该蓄电池只需要简单的推拉即可实现外壳的拆装,避免了螺栓刀等装置的使用,提高了拆装效率,与现有的固定机构相比,该固定机构通过双重锁定,实现更好的固定效果,且该固定机构采用纯机械结构,避免了电子元件的使用,提高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装的蓄电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于拆装的蓄电池。
技术介绍
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而现有的蓄电池的顶盖一般都是通过螺丝钉等零件进行固定,在拆装时需要使用螺丝刀、电钻等工具,拆装比较麻烦,降低了拆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蓄电池。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拆装的蓄电池,包括主体、外壳、顶盖和固定机构,所述主体设置在外壳内,所述顶盖设置在外壳顶部,所述顶盖与外壳密封连接,所述固定机构有两个,两个固定机构分别设置在外壳的两侧,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限位组件和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推动单元、从动单元、转动单元和卡紧单元;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单元和拉动单元,所述限位单元包括固定块、限位块、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拆装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外壳(2)、顶盖(3)和固定机构,所述主体(1)设置在外壳(2)内,所述顶盖(3)设置在外壳(2)顶部,所述顶盖(3)与外壳(2)密封连接,所述固定机构有两个,两个固定机构分别设置在外壳(2)的两侧,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限位组件和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推动单元、从动单元、转动单元和卡紧单元;/n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单元和拉动单元,所述限位单元包括固定块(4)、限位块(5)、限位杆(6)和卡杆(7),所述固定块(4)设置在外壳(2)的一侧,所述限位块(5)设置在外壳(2)上,所述限位块(5)位于固定块(4)的上方,所述限位杆(6)的一端与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装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外壳(2)、顶盖(3)和固定机构,所述主体(1)设置在外壳(2)内,所述顶盖(3)设置在外壳(2)顶部,所述顶盖(3)与外壳(2)密封连接,所述固定机构有两个,两个固定机构分别设置在外壳(2)的两侧,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限位组件和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推动单元、从动单元、转动单元和卡紧单元;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单元和拉动单元,所述限位单元包括固定块(4)、限位块(5)、限位杆(6)和卡杆(7),所述固定块(4)设置在外壳(2)的一侧,所述限位块(5)设置在外壳(2)上,所述限位块(5)位于固定块(4)的上方,所述限位杆(6)的一端与固定块(4)连接,所述限位杆(6)的另一端穿过限位块(5),所述限位杆(6)上设有限位槽,所述卡杆(7)的一端位于限位槽内,所述卡杆(7)与限位杆(6)铰接,所述卡杆(7)位于限位块(5)上方,所述卡杆(7)与限位块(5)抵靠,所述拉动单元包括固定环(8)、套环(9)和第一弹簧(10),所述固定环(8)和套环(9)均套设在限位杆(6)上,所述固定环(8)位于限位杆(6)远离固定块(4)的一端,所述固定环(8)与限位杆(6)固定连接,所述套环(9)位于固定环(8)和限位块(5)之间,所述套环(9)与限位杆(6)滑动连接,所述套环(9)与卡杆(7)抵靠,所述第一弹簧(10)套设在限位杆(6)上,所述第一弹簧(10)位于固定环(8)和套环(9)之间,所述第一弹簧(10)的一端与固定环(8)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0)的另一端与套环(9)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0)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推动单元包括推杆(11)、齿条(12)和转齿轮(13),所述推杆(11)设置在固定块(4)上,所述推杆(11)与固定块(4)滑动连接,所述齿条(12)设置在推杆(11)上,所述转齿轮(13)设置在固定块(4)上,所述齿条(12)与转齿轮(13)啮合;
所述从动单元包括第一伞齿轮(14)、第二伞齿轮(15)和转轴(16),所述第一伞齿轮(14)与转齿轮(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伞齿轮(14)与转齿轮(13)同轴设置,所述转轴(16)设置在固定块(4)上,所述转轴(16)与限位杆(6)平行,所述第二伞齿轮(15)套设在转轴(16)上,所述第二伞齿轮(15)与转轴(16)键连接,所述第二伞齿轮(15)与第一伞齿轮(14)啮合;
所述转动单元包括转盘(17)、挡盘(18)、限位柱(19)、转杆(20)和限位盘(21),所述转盘(17)和挡盘(18)均套设在转轴(16)上,所述转盘(17)和挡盘(18)均匀转轴(16)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柱(19)设置在转盘(17)上,所述挡盘(18)上设有凹口,所述凹口与限位柱(19)正对设置,所述转杆(20)设置在固定块(4)上,所述转杆(20)与转轴(16)平行,所述限位盘(21)套设在转轴(16)上,所述限位盘(21)与转轴(16)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盘(21)位于转盘(17)上方,所述限位盘(21)与挡盘(18)抵靠,所述限位盘(21)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有四个,相邻的两个卡槽形成的夹角为90°,所述限位柱(19)位于其中一个凹槽内,所述限位盘(21)上设有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双龙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