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支撑结构、体线圈以及磁共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108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圈支撑结构,线圈支撑结构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内表面形成容纳被测对象的检测腔体,外表面能够安装线圈本体;线圈支撑结构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开设腔体,腔体的开设位置对应线圈本体上的至少部分电子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线圈支撑结构的体线圈以及磁共振系统。上述线圈支撑结构、体线圈以及磁共振系统,在线圈支撑结构中开设腔体,体线圈工作的过程中,腔体隔挡在发热的电子元件以及被测对象之间。能够大大增强整个线圈支撑结构的热阻,进而有效减缓甚至阻止热量由线圈支撑结构的外表面向内表面的传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线圈支撑结构能够兼顾成像质量与被测对象舒适度及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支撑结构、体线圈以及磁共振系统
本技术涉及磁共振成像
,特别是涉及一种线圈支撑结构、体线圈以及磁共振系统。
技术介绍
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是利用磁共振现象进行成像的一种技术。磁共振成像(MRI)系统通常包括主磁体、梯度线圈、体线圈以及局部线圈。梯度线圈环绕在主磁体内,体线圈一般位于梯度线圈内,局部线圈用于覆盖病人某个部位,如膝盖线圈、手腕线圈以及头颈线圈等。其中,体线圈既可以作为发射线圈,又可以作为接收线圈,局部线圈则主要作为接收线圈。在磁共振系统中,由于需要产生均匀且与主磁场(B0场)垂直的B1场,体发射线圈需要很大的射频功率,从而导致体发射线圈中的电子器件大量发热,引起体发射线圈附近的温度迅速升高,同时体发射线圈发热导致与患者接触的设备表面温度很高,不仅造成被检测对象的不适,而且存在安全隐患。业界常用的做法是通过降低射频功率的方法来限制体发射线圈的发热,进而保证患者安全,但是这样做限制了系统B1磁场的最大值,不能发挥系统的最佳性能且影响B1场的均匀性,影响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体发射线圈无法兼顾成像质量与被测对象舒适度及安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兼顾成像质量与被测对象舒适度及安全的线圈支撑结构、体线圈以及磁共振系统。一种线圈支撑结构,所述线圈支撑结构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围设形成容纳被测对象的检测腔体,所述外表面能够安装线圈本体;所述线圈支撑结构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之间开设腔体,所述腔体的开设位置对应线圈本体上的至少部分电子元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支撑结构上开设所述腔体的位置为多个,多个所述腔体间隔分布,每个所述腔体分别对应线圈本体上的至少一个/一组电子元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支撑结构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之间开设的所述腔体延伸形成真空隔层,所述真空隔层的开设位置对应所述线圈支撑结构上安装线圈本体的区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支撑结构包括玻璃钢材料或聚乙烯材料,且所述线圈支撑结构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填充蜂窝骨架材料,所述玻璃钢材料、所述蜂窝骨架材料共同形成环形筒状,或者所述聚乙烯材料、所述蜂窝骨架材料共同形成环形筒状;所述真空隔层沿所述线圈支撑结构的轴向和/或周向延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腔体为封闭腔体,且所述封闭腔体位于所述线圈支撑结构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的中间位置,或者所述封闭腔体靠近所述内表面,或者所述封闭腔体靠近所述外表面。一种体线圈,所述体线圈包括线圈本体以及线圈支撑结构;所述线圈支撑结构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围设形成容纳被测对象的检测腔体,所述外表面能够安装线圈本体;所述线圈支撑结构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之间开设一个或多个腔体;所述线圈本体安装于所述线圈支撑结构的外表面;所述线圈本体包括若干电子元件,所述线圈本体中的至少部分所述电子元件对应所述腔体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本体包括至少两个端环以及多个金属腿,两个所述端环间隔、平行设置于所述线圈支撑结构的外表面,多个所述金属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端环连接;所述端环和/或所述金属腿上具有多个/多组所述电子元件,多个/多组所述电子元件间隔和/或连续设置;所述腔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腔体分别对应至少一个/一组所述电子元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环上的多个/多组所述电子元件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所述腔体为封闭腔体,多个所述腔体分别对应至少一个/至少一组所述电子元件间隔分布,或者多个所述腔体沿圆周方向连续设置形成环形真空层,所述环形真空层对应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多组所述电子元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元件为设置在所述端环或所述金属腿上的频率调谐电容;或者,所述电子元件为与所述线圈本体连接的一个或多个开关二极管;或者,所述电子元件为串联在所述端环或所述金属腿上的调谐/失谐电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腔体沿所述端环的回转方向以及所述金属腿的延伸方向连续设置形成桶状真空层,所述桶状真空层对应所述端环以及所述金属腿的安装区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体线圈的类型包括鸟笼线圈、螺线管线圈以及鞍形线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体线圈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线圈本体外侧的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包裹所述线圈本体且在所述屏蔽层的端口设置弧形开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层包括屏蔽线圈和与所述屏蔽线圈连接的电容器件,所述电容器件与所述电子元件在沿所述线圈支撑结构的径向方向上错开设置。一种磁共振系统,包括磁体组件,所述磁体组件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安装孔,所述磁共振系统还包括上述方案任一项所述的体线圈,所述体线圈收容于所述磁体组件的安装孔中。上述线圈支撑结构、体线圈以及磁共振系统,在线圈支撑结构中开设腔体,体线圈工作的过程中,腔体隔挡在发热的电子元件以及被测对象之间。安装在线圈支撑结构外侧的线圈本体在较高射频功率条件下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腔体具有真空隔热的作用,能够大大增强整个线圈支撑结构的热阻,进而有效减缓甚至阻止热量由线圈支撑结构的外表面向内表面的传递。本申请提供的线圈支撑结构能够在允许体线圈在较大功率下工作的同时,仍然维持检测腔体内处于合适的温度,有效避免了被检测对象因温度升高造成的不适,同时消除了因温度升高造成的安全隐患。本申请提供的线圈支撑结构、体线圈以及磁共振系统能够兼顾成像质量与被测对象舒适度及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间隔腔体的体线圈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真空隔层的体线圈断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体线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线圈支撑结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蜂窝骨架材料的一种多变形结构形式;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蜂窝骨架材料的另一种多变形结构形式;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体线圈外部设置屏蔽层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体线圈外部设置屏蔽层平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0、体线圈;100、线圈支撑结构;110、内表面;120、外表面;130、检测腔体;200、腔体;300、真空隔层;400、线圈本体;410、端环;420、金属腿;430、电子元件;50、屏蔽层;510弧形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支撑结构,适用于磁共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支撑结构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围设形成容纳被测对象的检测腔体,所述外表面能够安装线圈本体;所述线圈支撑结构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之间开设多个腔体,多个所述腔体间隔分布,每个所述腔体分别对应线圈本体上的至少一个/一组电子元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支撑结构,适用于磁共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支撑结构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围设形成容纳被测对象的检测腔体,所述外表面能够安装线圈本体;所述线圈支撑结构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之间开设多个腔体,多个所述腔体间隔分布,每个所述腔体分别对应线圈本体上的至少一个/一组电子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支撑结构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之间开设的所述腔体延伸形成真空隔层,所述真空隔层的开设位置对应所述线圈支撑结构上安装线圈本体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支撑结构包括玻璃钢材料或聚乙烯材料,且所述线圈支撑结构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填充蜂窝骨架材料,所述玻璃钢材料、所述蜂窝骨架材料共同形成环形筒状,或者所述聚乙烯材料、所述蜂窝骨架材料共同形成环形筒状;所述真空隔层沿所述线圈支撑结构的轴向和/或周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为封闭腔体,且所述封闭腔体位于所述线圈支撑结构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的中间位置,或者所述封闭腔体靠近所述内表面,或者所述封闭腔体靠近所述外表面。


5.一种体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本体以及线圈支撑结构;
所述线圈支撑结构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围设形成容纳被测对象的检测腔体,所述外表面能够安装线圈本体;所述线圈支撑结构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之间开设一个或多个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威徐烽方福衣吴敏李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