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小电极出炉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840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小电极出炉支架,包括支撑架,安装于支撑架上且用于分离保温料和单个小电极的分离机构,与分离机构对接的输送机,以及位于输送机底部且用于接收保温料的收集槽。通过将小电极放置在分离机构上,在转动电机的带动下,多个转动轮转动,其上的搓齿与小电极上附着的保温料相反运动,清除掉小电极上的保温料和粘接料,可根据小电极的尺寸调整转动轴安装在不同的支撑座上,可适应不同规格的电极通过,转动轮转动将小电极上的保温料和粘接料清理干净,全程自动化操作,相较于现有技术的采用人工来处理而言,高效快捷,避免其被氧化,且由于搓齿比人工采用长棍更温和,更不易损伤小电极,可以使得产出的小电极性能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小电极出炉支架
本技术涉及石墨化炉
,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新型小电极出炉支架。
技术介绍
艾奇逊石墨化炉在给材料石墨化时,需要将炉芯温度加热到3000℃以上,在生产小规格电极时出炉时,这些小电极温度在700℃左右,电阻料和细颗粒的保温料会包裹着电极一起出炉。目前出炉时利用专用夹具将小电极夹出放到地面,保温料覆盖着电极,颗粒料粘结现象严重,操作不当会导致电极氧化、残缺等问题;小电极一组出炉十支到二十支,未防止氧化放到地面后需要人工用长棍将小电极摊开,由于温度过高工人不能全部将小电极与保温料分离,小电极质量时好时坏,质量得不到保障;车间人工操作量大,工作环境差,粉尘及热辐射容易影响操作人员职业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及时清理小电极、清理效果好、操作人员工作量低的新型小电极出炉支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小电极出炉支架,包括支撑架,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且用于分离保温料和单个小电极的分离机构,与所述分离机构对接的输送机,以及位于所述输送机底部且用于接收保温料的收集槽。进一步地,所述分离机构包括相邻开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支撑座,通过轴承等间距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的多个转动轴,套接于所述转动轴上的转动轮,铺设于所述转动轮表面的搓齿,套接于所述多个转动轴上的转动履带,以及与一个所述转动轴同轴连接的转动电机,其中,相邻的两个转动轮之间的间距仅容纳一个小电极通过。具体地,所述输送机包括传送履带,由所述传送履带套接的主动轮和从动轮,以及与所述主动轮同轴连接的输送电机,其中,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安装于传送履带两端,所述传送履带表面设置有波浪形纹路且纹路向下凹陷的形状恰好可容纳一个小电极,所述传送履带上均匀开设有用于将保温料漏过的漏孔,所述转动轮位于传送履带上方,所示传送履带位于收集槽上方,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转动安装于支撑架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底部设置有移动滚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将小电极放置在分离机构上,在转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履带带动多个转动轮转动,其上的搓齿与小电极上附着的保温料相反运动,以此来清除单个小电极上的保温料和粘接料,可以根据小电极的尺寸调整转动轴安装在不同的支撑座上,可以适应不同规格的电极通过,转动轮转动将小电极上的保温料和粘接料清理干净,全程自动化操作,相较于现有技术的采用人工来处理而言,高效快捷,可以及时处理小电极,避免其被氧化,并且由于搓齿比人工采用长棍更温和,更不易损伤小电极,可以使得产出的小电极性能稳定。(2)本技术采用机器自动化处理,仅在需要清理收集槽时需要人工操作,相较于现有技术,非常节省人力,并将保温料和粘接料清理完毕后,由传送履带及时将小电极传送到指定托盘冷却到常温,而并不需要车间工人工作地点冷却,可以改善人工作业环境。(3)本技术在支撑架底部设置有移动滚轮可以在收集槽内的保温料满了后,将支撑架移开,待清理完后再移回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A部分局部放大图。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支撑架,2-输送机,3-收集槽,4-转动轴,5-转动轮,6-搓齿,7-转动履带,8-转动电机,9-传送履带,10-主动轮,11-从动轮,12-输送电机,13-移动滚轮,14-支撑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3所示,该新型小电极出炉支架,包括支撑架1、输送机2、收集槽3、分离机构和移动滚轮13。支撑架1用于支撑分离机构,其与分离机构连接处为向下凹陷,可以避免小电极散落,使得小电极可以集中于分离机构上方,被其处理;分离机构用于将保温料和粘接在小电极上的粘接料分离,其下方是输送机2;输送机2用于将分离后的小电极输送到外部指定托盘冷却到常温,其上设置有漏孔,用于将保温料漏过到收集槽3内,其安装于支撑架1上;收集槽3位于输送机2下方,用于收集保温料;移动滚轮13数量有多个且分别安装在支撑架1底部,用于在收集槽3装满后,移动支撑架1,便于清理收集槽3。分离机构包括支撑座14、转动轴4、转动轮5、搓齿6、转动履带7和转动电机8。其中,支撑座14数量有多个且相邻固定于支撑架1上,在需要分离不同尺寸的电极与保温料时,将多个转动轴4根据电极的尺寸通过轴承安装于不支撑座14上,可以增大本技术的使用面;转动轴4数量有多个且等间距通过轴承安装于支撑座14上,其用于带动转动轮5转动;转动轮5套接于转动轴4上,其上设置有一层搓齿6,多个转动轮5之间的间距仅容纳一个小电极通过,可以很好的起到分离电极与保温料的作用,多个转动轮5均位于传送履带9上方,被分离后的电机落到传送履带9上;搓齿6用于将小电极上的保温料搓下来,不易损伤小电极;转动履带7套接于转动轴4穿出支撑座14的一端,其用于在转动电机8的带动下,带动所有转动轴4转动;转动电机8与一个转动轴4同轴连接,其安装于支撑架1上。输送机2包括传送履带9、主动轮10、从动轮11和输送电机12。其中,传送履带9用于将从转动轮5间隙间漏过的小电极输送到指定托盘冷却降温,其表面形状为波浪形且波浪形的纹路向下凹陷处恰好可以容纳一个小电极,其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漏孔,用于将保温料漏过,漏过的保温料落到收集槽3中被收集;主动轮10转动安装于支撑架1上且位于分离机构下方,其与输送电机8同轴连接;从动轮11同样转动安装于支撑架1上且位于分离机构下方,传送履带9套接于主动轮10和从动轮11上;输送电机12用于带动主动轮10转动,其固定于支撑架1上。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小电极放置在转动轮5上,开启转动电机8和输送电机12,转动轴4转动和主动轮10转动,小电极不断被搓齿6搓掉粘附于其上的保温料,搓掉保温料的小电极和保温料掉落到传送履带9上,小电极被输送到指定托盘降温,而保温料漏过传送履带9上的漏孔进入收集槽3内被收集。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技术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技术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小电极出炉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安装于所述支撑架(1)上且用于分离保温料和单个小电极的分离机构,与所述分离机构对接的输送机(2),以及位于所述输送机(2)底部且用于接收保温料的收集槽(3),其中,所述分离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小电极出炉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安装于所述支撑架(1)上且用于分离保温料和单个小电极的分离机构,与所述分离机构对接的输送机(2),以及位于所述输送机(2)底部且用于接收保温料的收集槽(3),其中,所述分离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小电极出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构包括相邻开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支撑座(14),通过轴承等间距安装于所述支撑座(14)上的多个转动轴(4),套接于所述转动轴(4)上的转动轮(5),铺设于所述转动轮(5)表面的搓齿(6),套接于所述多个转动轴(4)上的转动履带(7),以及与一个所述转动轴(4)同轴连接的转动电机(8),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转动轮(5)之间的间距仅容纳一个小电极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旭智吉鹏程侯宾赵永锋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兴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