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燥织物用的高效热风供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0781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烘燥织物用的高效热风供风装置,包括风管,风管的一端安装有燃烧装置、另一端连通设置有风箱,燃烧装置一侧的风管管壁上设置有风管进风口,风箱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风管的中部内侧铺设有高温热交换器,所述高温热交换器仅由数层高温热交换管组成,每层的高温热交换管均呈蛇形水平分布,每层的高温热交换管的入口均与燃烧装置连通,所述风管的进风口处安装有一低温热交换器,该低温热交换器由壳体和位于其内的低温热交换管组成,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总进风口,每根高温热交换管的出口均通过一连接管与低温热交换管相连通,所述低温热交换管再通过一排烟管与外界连通,所述连接管固定在风管的内侧壁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烘燥织物用的高效热风供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烘燥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烘燥织物用的高效热风供风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是纺织与印染大国,定型机是纺织印染后整理的关键设备,热定型机是利用热风供风装置产生的热风对织物进行烘燥和整理并使之定型的装置。现有的热风供风装置大多采用电加热器或者燃气作为加热源。燃气作为加热源的热风供风装置的一般结构为,包括沿烘房的横向方向水平设置于烘房底部的风管,风管的一端安装有燃烧装置、另一端连通设置有风箱,燃烧装置侧方的风管管壁上设置有进风口,风箱内设置有循环风机,风箱的顶部设置有能够向织物吹送热风的出风口,风管的中部内侧安装有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的入口与燃烧装置连通,该热交换器的出口通过一水平设置的排烟管与烘房外界连通。工作时,织物通常位于烘房内热风供风装置的上方,烘房内的低温空气由进风口进入风管内,经过热交换器时与热交换器内的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后,最后经风箱从出风口排出,向织物吹送热风;与此同时,燃烧装置内的高温烟气依次通过热交换器、排烟管排到外界。但是,由于现有的热风供风装置只有一级热交换装置,对低温空气的加热效率偏低;并且,排烟管的位置较低,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烘燥织物用的高效热风供风装置,该热风供风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加热效率低的问题。一种烘燥织物用的高效热风供风装置,包括沿烘房的横向方向水平设置于烘房底部的风管,风管的一端安装有燃烧装置、另一端连通设置有风箱,燃烧装置一侧的风管管壁上设置有风管进风口,风箱内设置有循环风机,风箱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风管的中部内侧铺设有高温热交换器,所述高温热交换器仅由数层高温热交换管组成,每层的高温热交换管均呈蛇形水平分布,每层的高温热交换管的入口均与燃烧装置连通,所述风管的进风口处安装有一低温热交换器,该低温热交换器由壳体和位于其内的低温热交换管组成,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总进风口,每根高温热交换管的出口均通过一连接管与低温热交换管相连通,所述低温热交换管再通过一排烟管与外界连通,所述连接管固定在风管的内侧壁上。本技术通过在风管的进风口处增加低温热交换器,形成了两级热交换,实现了余热利用,同时也提高了加热效率;并且,高温热交换器不含有壳体,其通过连接管间接实现高温热交换管的固定,扩大了高温热交换管的铺设空间;与此同时,连接管设置在风管的内侧,不仅解决了高温热交换管的固定问题,同时,与连接管设置在风管外侧相比,还能避免热量的损失,连接管可起到换热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优选的,所述燃烧装置前、后侧的风管管壁上分别设置进风口,所述高温热交换器内每层高温热交换管均由两根前、后对称设置的高温热交换管组成,每根高温热交换管均呈蛇形水平分布,每个风管进风口处均对应安装有一低温热交换器。这样的结构,使得烘房内前、后部的热风更均匀,对织物的烘燥效果也更均匀,同时,高温热交换器内每层高温热交换管均由两根前、后对称设置的高温热交换管组成,与每层高温热交换管仅有一根呈蛇形分布的高温热交换管相比,每层高温热交换管的总长度更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换热效果更好。优选的,工作时,织物放置在烘房内、风管的正上方,在风箱顶部的、朝向织物一侧的风箱侧壁上上、下并排开设有两排出风口,所述织物放置在两排出风口之间,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提高织物的干燥效率。优选的,所述烘房的顶部还设置有排风风道,所有排烟管竖直设置,排烟管的上端向上延伸至排风风道处,能够实现废弃烟气的顺畅排出,同时,也避免废弃烟气向上排出,避免不小心烫伤工人,杜绝安全隐患。优选的,所述总进风口处可拆卸设置有过滤装置。优选的,所述连接管通过固定锁紧件固定在风管的内壁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高效热风供风装置的俯视透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风管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高效热风供风装置在未安装过滤装置时的前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高效热风供风装置在安装有过滤装置时的前视图;在图1、图3和图4中,“”指示的方向均为空气的流动方向,“”指示的方向均为烟气的流动方向;另外,在图3和图4中,虚线均为织物的轮廓线。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图3,一种烘燥织物用的高效热风供风装置,包括沿烘房1的横向方向水平设置于烘房1底部的风管11,风管11的一端安装有燃烧装置12、另一端连通设置有风箱13,燃烧装置12一侧的风管11管壁上设置有风管进风口111,风箱13内设置有循环风机14,风箱13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131,风管11的中部内侧铺设有高温热交换器15,所述高温热交换器15仅由三层高温热交换管151组成,每层的高温热交换管151均呈蛇形水平分布,每层的高温热交换管151的入口均与燃烧装置12连通,所述风管的进风口111处安装有一低温热交换器16,该低温热交换器16由壳体161和位于其内的低温热交换管162组成,所述壳体161的侧壁上开设有总进风口1611,每根高温热交换管151的出口均通过一连接管17与低温热交换管162相连通,所述低温热交换管162再通过一排烟管18与外界连通,所述连接管17固定在风管11的内侧壁上。工作时,织物2通常位于烘房1内风管11的正上方,燃烧装置12内的高温烟气依次通过高温热交换管151、连接管17、低温热交换管162、排烟管18排至外界;与此同时,烘房1内的低温空气由总进风口1611先进入低温热交换器16内,并与低温热交换管162内的烟气进行热交换,实现预热,然后,再经过风管进风口111进入风管11内,接着再与高温热交换管151内的烟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加热,最后进入风箱13并从风箱的出风口131排出,提供用于烘燥织物2的热风。本技术通过在风管的进风口111处增加低温热交换器16,形成了两级热交换,实现了余热利用,同时也提高了加热效率;并且,高温热交换器15不含有壳体,其通过连接管17间接实现高温热交换管151的固定,扩大了高温热交换管151的铺设空间;与此同时,连接管17设置在风管11的内侧,不仅解决了高温热交换管151的固定问题,同时,与连接管17设置在风管11外侧相比,还能避免热量的损失,连接管17可起到换热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优选的,结合图1~图3,所述燃烧装置12前、后侧的风管11管壁上分别设置进风口111,所述高温热交换器15内每层高温热交换管均由两根前、后对称设置的高温热交换管151组成,每根高温热交换管151均呈蛇形水平分布,每个风管进风口111处均对应安装有一低温热交换器16。此时,风管11的内侧壁上可固设六根连接管17。这样的结构,使得烘房1内前、后部的热风更均匀,对织物2的烘燥效果也更均匀,同时,高温热交换器15内每层高温热交换管均由两根前、后对称设置的高温热交换管151组成,与每层高温热交换管仅有一根呈蛇形分布的高温热交换管151相比,每层高温热交换管的总长度更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换热效果更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烘燥织物用的高效热风供风装置,包括沿烘房的横向方向水平设置于烘房底部的风管,风管的一端安装有燃烧装置、另一端连通设置有风箱,燃烧装置一侧的风管管壁上设置有风管进风口,风箱内设置有循环风机,风箱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风管的中部内侧铺设有高温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热交换器仅由数层高温热交换管组成,每层的高温热交换管均呈蛇形水平分布,每层的高温热交换管的入口均与燃烧装置连通,所述风管的进风口处安装有一低温热交换器,该低温热交换器由壳体和位于其内的低温热交换管组成,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总进风口,每根高温热交换管的出口均通过一连接管与低温热交换管相连通,所述低温热交换管再通过一排烟管与外界连通,所述连接管固定在风管的内侧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烘燥织物用的高效热风供风装置,包括沿烘房的横向方向水平设置于烘房底部的风管,风管的一端安装有燃烧装置、另一端连通设置有风箱,燃烧装置一侧的风管管壁上设置有风管进风口,风箱内设置有循环风机,风箱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风管的中部内侧铺设有高温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热交换器仅由数层高温热交换管组成,每层的高温热交换管均呈蛇形水平分布,每层的高温热交换管的入口均与燃烧装置连通,所述风管的进风口处安装有一低温热交换器,该低温热交换器由壳体和位于其内的低温热交换管组成,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总进风口,每根高温热交换管的出口均通过一连接管与低温热交换管相连通,所述低温热交换管再通过一排烟管与外界连通,所述连接管固定在风管的内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烘燥织物用的高效热风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前、后侧的风管管壁上分别设置进风口,所述高温热交换器内每层高温热交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海黄仕强林建鹏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佶龙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