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554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0:42
本申请提供一种阀组件,包括阀体、阀杆和配合管部;阀体包括第一阀体部和第二阀体部;阀体具有阀腔,第一阀体部具有第一腔,第二阀体部具有第二腔;阀杆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阀腔;阀体设有阀口;阀杆能够在阀腔内运动以关闭或打开阀口从而使得第一腔与第二腔隔断或连通;配合管部包括主管体、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主管体连接于第一管部与第二管部之间;主管体的腔体连通第一管部的腔体和第二管部的腔体;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均包括缩口管部;第一管部还包括与第一管部的缩口管部连接的第一连接管部;阀组件还包括位于第一连接管部与第一阀体部之间的粘接层。本申请有利于降低阀组件的焊接位置的数量,简化焊接加工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阀组件
本申请涉及空调系统阀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阀组件。
技术介绍
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截止阀可以起到控制冷媒流路通断的作用。冷媒在管路系统中流动时会出现脉动噪声,因而在管路系统中还需要安装消音器从而有效降低这种脉动噪声。相关技术中,消音器两端通常焊接有一截用于与其他元件焊接的连接管,截止阀也通常焊接有一截用于与其他元件焊接的连接管,消音器和截止阀形成的组件焊接位置数量较多,焊接工序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有利于焊接位置的数量减少的阀组件。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阀组件,包括阀体、阀杆和配合管部;所述阀体包括第一阀体部和第二阀体部;所述阀体具有阀腔,所述第一阀体部具有第一腔,所述第二阀体部具有第二腔;所述阀杆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阀腔;所述阀体设有阀口;所述阀杆能够在阀腔内运动以关闭或打开所述阀口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隔断或连通;所述配合管部包括主管体、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主管体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之间,所述主管体的腔体连通所述第一管部的腔体和所述第二管部的腔体;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第二管部均包括缩口管部;所述缩口管部远离所述主管体的一侧的管径小于与所述主管体相连接的一侧的管径;所述第一管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管部的缩口管部连接的第一连接管部;所述阀组件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部与所述第一阀体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管部的至少部分区域以及所述第一阀体部的至少部分区域均与所述粘接层相接触以使得阀体与配合管部之间粘接固定。由于阀组件具有位于第一连接管部与第一阀体部之间的粘接层,这样有利于采用粘接方式实现阀体与配合管部之间的固定,因而有利于降低阀组件整体的焊接位置的数量,从而简化焊接加工工序。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阀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阀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图2的阀体相关零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合管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子管部与第一阀体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图5所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子管部与第一阀体部连接结构放大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第一子管部与第一阀体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第一子管部与第一阀体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第一子管部与第一阀体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第一子管部与第一阀体部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参考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阀组件10,包括阀体20、阀杆30和配合管部40。阀体20包括第一阀体部21和第二阀体部22,阀体20具有阀腔201,第一阀体部21具有第一腔210,第二阀体部22具有第二腔220。阀杆30至少部分位于阀腔201,阀体20设有阀口202,阀杆30能够在阀腔201内运动以关闭或打开阀口202从而使得第一腔210与第二腔220隔断或连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阀体20和阀杆30有利于实现截止阀的相关功能,截止阀可以连接空调系统中的室内机与室外机,起到控制冷媒流路通道的作用。阀杆30上可以设有外螺纹,阀体20形成阀腔201的壁面上可以设有与该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这样,阀杆30可以在螺纹副的作用下在阀腔201内做往复运动,从而可以靠近阀口202或者远离阀口202,以便于隔断或者连通第一腔210和第二腔220。为了保证阀杆30与阀体20之间的密封,在两者之间还可以设置有软性密封件例如弹性密封圈,并且可以增加能够与阀体20螺纹配合的阀帽,阀帽与阀体之间形成金属硬密封,可以进一步保障截止阀的密封性能。第一阀体部21和第二阀体部22均可以具有中心轴线,且该两个中心轴线可以重合、平行、垂直或者具有一定的夹角。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方式中,可参考图3,即第一阀体部2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阀体部22的中心轴线相垂直进行示意。对阀体20而言,其还可以包括充注结构,以便于向系统内填充冷媒,如图2和图3中的右侧阀体部分,充注结构至少部分位于右侧阀体的腔内,该充注结构可以包括气门芯等部件。当然,也可以不在阀体上设置充注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过多限制。如图4所示,配合管部40包括主管体41、第一管部42和第二管部43。主管体41连接于第一管部42与第二管部43之间,主管体40对应的腔体连通第一管部42的腔体和第二管部43的腔体,第一管部42和第二管部43均包括缩口管部440。配合管部40可以实现消音的功能,由于缩口管部440远离主管体41的一侧的管径P1小于与主管体41相连接的一侧的管径P2。流体在配合管部40的内部腔体流动时,这种管道的截面突变,有利于利用声阻抗的变化使得沿管道传播的声源向声源方向反射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流体经缩口管部440的腔体进入主管体41的腔体,流体流入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大,流体的流速缓慢,压力减小,主管体41处的腔体形成缓冲区间,也有利于降低噪音。第一管部42还包括与第一管部42的缩口管部440连接的第一连接管部421。阀组件10还包括粘接层50,粘接层50位于第一连接管部421与第一阀体部21之间,第一连接管部421的至少部分区域以及第一阀体部21的至少部分区域均与粘接层50相接触以使得阀体20与配合管部40之间粘接固定。粘接连接方式有利于减少第一连接管部421与第一阀体部21之间的焊接位置的数量。第一连接管部421可以整体与缩口管部440一体成型,或者第一连接管部421的其中一部分管结构与缩口管部440一体成型。第二管部43还包括与第二管部43的缩口管部440连接的第二连接管部425,参考图4,第二连接管部425一部分与缩口管部440连接,一部分伸入主管体41的腔体内,又一部分位于主管体41的腔体和缩口管部440的腔体之外。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管部421包括第一子管部422和第二子管部423,第二子管部423与缩口管部440一体成型,第一子管部422与第二子管部423焊接固定或者粘接固定为一体,具体的,第一子管部422的端部位于第二子管部423的腔体内,二者形成套管结构。这样有利于简化配合管部40的加工难度,通过多段管体进行拼合降低制造加工复杂度。粘接层50位于第一子管部422与第一阀体部21之间。阀体20具有阻挡面211,第一子管部422远离第二子管部423的端面4221与阻挡面211至少部分区域相接触。阻挡面211可以位于第一阀体部21,也可以位于阀体20的其他部位。阻挡面211可以对第一子管部422的安装方向进行限位,使得第一子管部422便于定位和施胶,提高粘接的稳定性。第一阀体部21包括第一连接配合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阀组件(10),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20)、阀杆(30)和配合管部(40);/n所述阀体(20)包括第一阀体部(21)和第二阀体部(22);所述阀体(20)具有阀腔(201),所述第一阀体部(21)具有第一腔(210),所述第二阀体部(22)具有第二腔(220);所述阀杆(3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阀腔(201);所述阀体(20)设有阀口(202);所述阀杆(30)能够在阀腔(201)内运动以关闭或打开所述阀口(202)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腔(210)与所述第二腔(220)隔断或连通;/n所述配合管部(40)包括主管体(41)、第一管部(42)和第二管部(43);所述主管体(41)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部(42)与所述第二管部(43)之间,所述主管体(41)的腔体连通所述第一管部(42)的腔体和所述第二管部(43)的腔体;所述第一管部(42)和所述第二管部(43)均包括缩口管部(440);所述缩口管部(440)远离所述主管体(41)的一侧的管径(P1)小于与所述主管体(41)相连接的一侧的管径(P2);所述第一管部(42)还包括第一连接管部(421),所述第一连接管部(421)与所述缩口管部(440)连接;/n所述阀组件(10)还包括粘接层(50),所述粘接层(50)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部(421)与所述第一阀体部(21)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管部(421)的至少部分区域以及所述第一阀体部(21)的至少部分区域均与所述粘接层(50)相接触以使得阀体(20)与配合管部(40)之间粘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组件(10),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20)、阀杆(30)和配合管部(40);
所述阀体(20)包括第一阀体部(21)和第二阀体部(22);所述阀体(20)具有阀腔(201),所述第一阀体部(21)具有第一腔(210),所述第二阀体部(22)具有第二腔(220);所述阀杆(3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阀腔(201);所述阀体(20)设有阀口(202);所述阀杆(30)能够在阀腔(201)内运动以关闭或打开所述阀口(202)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腔(210)与所述第二腔(220)隔断或连通;
所述配合管部(40)包括主管体(41)、第一管部(42)和第二管部(43);所述主管体(41)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部(42)与所述第二管部(43)之间,所述主管体(41)的腔体连通所述第一管部(42)的腔体和所述第二管部(43)的腔体;所述第一管部(42)和所述第二管部(43)均包括缩口管部(440);所述缩口管部(440)远离所述主管体(41)的一侧的管径(P1)小于与所述主管体(41)相连接的一侧的管径(P2);所述第一管部(42)还包括第一连接管部(421),所述第一连接管部(421)与所述缩口管部(440)连接;
所述阀组件(10)还包括粘接层(50),所述粘接层(50)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部(421)与所述第一阀体部(21)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管部(421)的至少部分区域以及所述第一阀体部(21)的至少部分区域均与所述粘接层(50)相接触以使得阀体(20)与配合管部(40)之间粘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部(421)包括第一子管部(422)和第二子管部(423);所述第二子管部(423)与所述缩口管部(440)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子管部(422)与所述第二子管部(423)焊接固定或者粘接固定;所述粘接层(50)位于所述第一子管部(422)与所述第一阀体部(21)之间;
所述阀体(20)具有阻挡面(211),所述第一子管部(422)远离所述第二子管部(423)的端面与所述阻挡面(211)至少部分区域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部包括第一连接配合部(23)和第一台阶配合部(24);所述第一连接配合部(23)设有第一通道(231),所述第一通道(231)为所述第一腔(210)的一部分;
所述第一子管部(42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道(231);所述第一子管部(422)的外周面(4222)至少部分区域与所述粘接层(50)接触;所述第一连接配合部(23)具有用于形成所述第一通道(231)的环形内壁面(232),所述环形内壁面(232)至少部分区域与所述粘接层(50)接触;所述第一台阶配合部(24)比所述第一连接配合部(23)向所述第一腔(210)凸起,所述阻挡面(211)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配合部(24)且所述阻挡面(211)与所述环形内壁面(232)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配合部(24)设有第二通道(241),所述第一通道(231)与所述第二通道(241)共同形成所述第一腔(210);所述第二通道(241)远离所述第一通道(231)一侧的通道开口形成所述阀口(202);所述阀杆(30)能够沿所述第二通道(241)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所述阀口(202)移动;当所述阀杆(30)打开所述阀口(202)时,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建林仕伟孙世嘉金骑宏黄宁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