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离合联合压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0522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离合联合压下控制系统,其包括传动单元,离合控制单元以及操作单元;所述传动单元通过所述离合控制单元与所述操作单元连接配合;所述离合联接控制单元包括离合联接控制器以及设置在离合联接控制器水平两侧中任意一侧的控制板,在所述控制板上还设置有碳刷以及独立电源块和用于连接碳刷与独立电源块的导线;解决了碳刷易磨损,更换频繁以及更换过程的危险性和因接触不良而导致的电机烧坏等技术问题,并取得相当优秀的实际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离合联合压下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磁离合联合压下控制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电磁控制离合联接器。
技术介绍
在电动液压联合压下控制系统中,电动压下的功能主要是执行走位,液压压下的功能主要是实时辊缝调节。电动压下控制依靠传动侧和操作侧两台压下电机来传动,两侧压下电机的同步性走位则依靠压下离合器来实现。压下离合器的动作由“离”“合”联接控制器调节,原装“离”“合”联接控制器有以下缺点:①同步性差:压下离合器的主要作用使两侧的压下电机能实现单边独立走位和双边联合走位。压下离合器分离,压下电机独立走位;压下离合器闭合,两侧压下电机实现联合走位。原联接控制器由于安装不在同一水平上,造成联接控制器上的碳刷接触不良,导致压下离合器不能精准“离”与“合”,压下走位同步性大大降低。②稳定性差:压下“离”“合”联接控制器原装只有一组碳刷,且为普通石墨碳刷,联接控制器在轧钢过程中频繁摩擦碳刷,使得碳刷在没有工作时也遭受磨损,接触部位易打火,造成压下离合器的运行稳定性变差。③维护危险系数大:原装的联接控制器依附于压下电机,在维护联接控制器时,要站在压下电机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离合联合压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传动单元(100),离合联接控制单元(200)以及操作单元(300);/n所述传动单元(100)通过所述离合联接控制单元(200)与所述操作单元(300)连接配合;/n所述离合联接控制单元(200)包括离合联接控制器(201)以及设置在离合联接控制器(201)水平两侧中任意一侧的控制板(202),在所述控制板(202)上还设置有碳刷(202a)以及独立电源块(202b)和用于连接碳刷(202a)与独立电源块(202b)的导线(202c)。/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离合联合压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动单元(100),离合联接控制单元(200)以及操作单元(300);
所述传动单元(100)通过所述离合联接控制单元(200)与所述操作单元(300)连接配合;
所述离合联接控制单元(200)包括离合联接控制器(201)以及设置在离合联接控制器(201)水平两侧中任意一侧的控制板(202),在所述控制板(202)上还设置有碳刷(202a)以及独立电源块(202b)和用于连接碳刷(202a)与独立电源块(202b)的导线(202c)。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离合联合压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联接控制器(201)两侧端面分别与所述传动单元(100)和操作单元(300)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离合联合压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联接控制器(201)上设置有多组摩擦片(203),所述摩擦片(203)之间设置有一定间距,通电时,所述摩擦片(203)会贴合到一起,不通电的状态下,所述摩擦片(203)不会贴合;所述离合联接控制器(201)表面设置有环型凹槽(201a)与所述碳刷(202a)配合。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磁离合联合压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202)表面设置有成垂直排列的螺栓孔(202d),所述螺栓孔(202d)内设置有紧固螺栓(202e),通过所述紧固螺栓(202e)连接所述控制板(202)与母板(204),所述母板(204)通过连接件(205)连接固定在底板(206)上,所述控制板(202)在安装所述碳刷(202a)的一侧边形状为贴合离合联接控制器(201)的圆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新富崔伟东陈昌宇肖箐易忠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