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作建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连接杆体的内置式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505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连接杆体的内置式连接件,包括有支撑杆,支撑杆中空设置形成通孔,还包括有连接杆,连接杆穿设于通孔,连接杆的一端为第一螺纹段,另一端为第二螺纹段,第一螺纹段上套设有第一胀紧件和第一螺套,第一胀紧件一端抵触在第一螺套上,另一端抵触在支撑杆上,第二螺纹段上套设有第二胀紧件和第二螺套,第二胀紧件一端抵触在第二螺套上,另一端抵触在支撑杆上,第一胀紧件和第二胀紧件为弹性材料制成,第二螺套外周面上设有限位凸块,第一螺套和第二螺套转动可相对螺纹段进行移动,实现第一胀紧件和第二胀紧件径向扩张或收拢,可以将两个中空设置的杆体进行连接,装配的时候更加方便,使用的时候稳定性更好不容易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连接杆体的内置式连接件
本技术涉及杆体连接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连接杆体的内置式连接件。
技术介绍
连接件广泛的应用于晾衣杆和支撑杆等杆体的连接,为了减小加工工艺的难度和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杆体需要增加长度的时候就需要将两个杆体进行连接,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将两个杆体进行插接,通过紧配或者是螺纹连接进行限位,紧配的时候,将至少一个杆体的连接处径向大小进行改变,从而实现紧配,螺纹连接是,其中一个杆体连接处设有内螺纹,另一个杆体连接处设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螺纹配合,但是至少存在以下缺陷:1、杆体通过紧配进行连接的时候,装配比较不方便,维修的时候也比较麻烦,不容易拆卸和进行维修;2、杆体在连接的时候受力的点在连接处,长期使用后杆体的连接处容易变形,稳定性比较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杆体的内置式连接件,可以将两个中空设置的杆体进行连接,装配的时候更加方便,使用的时候稳定性更好不容易变形。本技术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连接杆体的内置式连接件,包括有支撑杆,支撑杆中空设置形成通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连接杆,连接杆穿设于通孔,连接杆的一端为第一螺纹段,连接杆的另一端为第二螺纹段,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延伸至通孔外,第一螺纹段上套设有第一胀紧件和第一螺套,第一胀紧件设在第一螺套和支撑杆之间,第一胀紧件一端抵触在第一螺套上,另一端抵触在支撑杆上,第二螺纹段上套设有第二胀紧件和第二螺套,第二胀紧件设置在第二螺套和支撑杆之间,第二胀紧件一端抵触在第二螺套上,另一端抵触在支撑杆上,所述第一胀紧件和第二胀紧件为弹性材料制成,第一螺套或/和第二螺套外周面上设有限位凸块,用以被连接的杆体内侧壁上设有与限位凸块相适配的卡槽,第一螺套和第二螺套转动可相对螺纹段进行移动,对第一胀紧件和第二胀紧件进行挤压,实现第一胀紧件和第二胀紧件的径向扩张或收拢,从而实现第一胀紧件和第二胀紧件与杆体内侧壁的抵压和分离。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的时候只需要调节第一螺套和第二螺套转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连接件两端分别插设在两个中空的杆体内,第一螺套或第二螺套转动的时候会在对应的螺纹段进行移动,第一螺套朝向第二螺套滑动或者第二螺套朝向第一螺套滑动滑动的时候,会挤压第一胀紧件和第二胀紧件,第一胀紧件和第二胀紧件会发生径向上的形变,从而实现扩张,扩张后,第一胀紧件和第二胀紧件会挤压杆体的内侧壁,使得两个杆体进行连接,防止两个杆体轻易分离,连接两个杆体后,支撑杆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还能增加杆体受力的点,可以减少杆体长期使用后连接处发生形变的情况产生,从而增加杆体的使用寿命,第一螺套和第二螺套背向滑动的时候,第一胀紧件和第二胀紧件放松,由于第一胀紧件和第二胀紧件为弹性材料制成,所以第一胀紧件和第二胀紧件会复位,连接件两端的杆体便可轻易的拆卸,与第二螺套配合的杆体上开设一个卡槽,限位凸块可以插设在卡槽内,限位凸块与卡槽配合既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还可以防止第二螺套相对杆体进行转动,这样通过调节杆体转动便可以调节第一螺套或/和第二螺套进行转动,使得在装配的时候更加方便。本技术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螺套上朝向第一胀紧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插设在第一胀紧件内,第一延伸部的外侧壁与第一胀紧件的内侧壁斜面配合,所述第二螺套上朝向第二胀紧件的一侧设有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插设在第二胀紧件内,第二延伸部的外侧壁与第二胀紧件的内侧壁斜面配合。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第一延伸部和第一胀紧件的斜面配合,第一胀紧件受挤压时,第一延伸部可以进一步的促使第一胀紧件径向扩张,而且第一延伸部还可以提供支撑力,使得在连接的时候更加稳定,第二延伸部和第二胀紧件的斜面配合,第二胀紧件受挤压的时候,第二延伸部可以进一步的促使第二胀紧件径向扩张,而且第二延伸部还可以提供支撑力,使得在连接的时候更加稳定。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第一胀紧件和支撑杆之间还设有第一垫片,第一胀紧件经第一垫片与支撑杆抵触,第二胀紧件和支撑杆之间还设有第二垫片,第二胀紧件经第二垫片与支撑杆抵触。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可以增加第一胀紧件和第二胀紧件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凸块设置在第二螺套上,且沿第二螺套外周面间隔设置有若干个。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与第二螺套配合的杆体上,对应也设有若干个卡槽,可以在杆体控制第二螺套转动的时候增加受力点,从而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剖面图;图3本技术第一螺套、第二螺套与连接杆配合图;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5为图4沿B-B剖面图;图6为图5局部a放大图;图7为卡槽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技术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连接杆体的内置式连接件,包括有支撑杆1,支撑杆1中空设置形成通孔1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连接杆2,连接杆2穿设于通孔111,连接杆2的一端为第一螺纹段211,连接杆2的另一端为第二螺纹段212,第一螺纹段211和第二螺纹段212延伸至通孔111外,第一螺纹段211上套设有第一胀紧件3和第一螺套4,第一胀紧件3设在第一螺套4和支撑杆1之间,第一胀紧件3一端抵触在第一螺套4上,另一端抵触在支撑杆1上,第二螺纹段212上套设有第二胀紧件5和第二螺套6,第二胀紧件5设置在第二螺套6和支撑杆2之间,第二胀紧件5一端抵触在第二螺套6上,另一端抵触在支撑杆上1,所述第一胀紧件3和第二胀紧件5为弹性材料制成,第一螺套4或/和第二螺套6外周面上设有限位凸块611,用以被连接的杆体7内侧壁上设有与限位凸块611相适配的卡槽711,第一螺套4和第二螺套6转动可相对螺纹段进行移动,对第一胀紧件3和第二胀紧件5进行挤压,实现第一胀紧件3和第二胀紧件5的径向扩张或收拢,从而实现第一胀紧件3和第二胀紧件5与杆体7内侧壁的抵压和分离,使用的时候只需要调节第一螺套4和第二螺套6转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连接件两端分别插设在两个中空的杆体7内,第一螺套4或第二螺套6转动的时候会在对应的螺纹段进行移动,第一螺套4朝向第二螺套6滑动或者第二螺套6朝向第一螺套4滑动滑动的时候,会挤压第一胀紧件3和第二胀紧件5,第一胀紧件3和第二胀紧件5受到挤压会发生径向上的形变,从而实现扩张,扩张后,第一胀紧件3和第二胀紧件5会挤压杆体7的内侧壁,使得两个杆体7进行连接,防止两个杆体7轻易分离,连接两个杆体7后,支撑杆1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还能增加杆体7受力的点,可以减少杆体7长期使用后连接处发生形变的情况产生,从而增加杆体7的使用寿命,第一螺套4和第二螺套6背向滑动的时候,第一胀紧件3和第二胀紧件5放松,由于第一胀紧件3和第二胀紧件5为弹性材料制成,所以第一胀紧件3和第二胀紧件5会复位,连接件z两端的杆体7便可轻易的拆卸,与第二螺套6配合的杆体7上开设一个卡槽711,限位凸块611可以插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连接杆体的内置式连接件,包括有支撑杆,支撑杆中空设置形成通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连接杆,连接杆穿设于通孔,连接杆的一端为第一螺纹段,连接杆的另一端为第二螺纹段,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延伸至通孔外,第一螺纹段上套设有第一胀紧件和第一螺套,第一胀紧件设在第一螺套和支撑杆之间,第一胀紧件一端抵触在第一螺套上,另一端抵触在支撑杆上,第二螺纹段上套设有第二胀紧件和第二螺套,第二胀紧件设置在第二螺套和支撑杆之间,第二胀紧件一端抵触在第二螺套上,另一端抵触在支撑杆上,所述第一胀紧件和第二胀紧件为弹性材料制成,第一螺套或/和第二螺套外周面上设有限位凸块,用以被连接的杆体内侧壁上设有与限位凸块相适配的卡槽,第一螺套和第二螺套转动可相对螺纹段进行移动,对第一胀紧件和第二胀紧件进行挤压,实现第一胀紧件和第二胀紧件的径向扩张或收拢,从而实现第一胀紧件和第二胀紧件与杆体内侧壁的抵压或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连接杆体的内置式连接件,包括有支撑杆,支撑杆中空设置形成通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连接杆,连接杆穿设于通孔,连接杆的一端为第一螺纹段,连接杆的另一端为第二螺纹段,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延伸至通孔外,第一螺纹段上套设有第一胀紧件和第一螺套,第一胀紧件设在第一螺套和支撑杆之间,第一胀紧件一端抵触在第一螺套上,另一端抵触在支撑杆上,第二螺纹段上套设有第二胀紧件和第二螺套,第二胀紧件设置在第二螺套和支撑杆之间,第二胀紧件一端抵触在第二螺套上,另一端抵触在支撑杆上,所述第一胀紧件和第二胀紧件为弹性材料制成,第一螺套或/和第二螺套外周面上设有限位凸块,用以被连接的杆体内侧壁上设有与限位凸块相适配的卡槽,第一螺套和第二螺套转动可相对螺纹段进行移动,对第一胀紧件和第二胀紧件进行挤压,实现第一胀紧件和第二胀紧件的径向扩张或收拢,从而实现第一胀紧件和第二胀紧件与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作建
申请(专利权)人:张作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