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绵杰专利>正文

一种连接式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28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式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包括横向(水平向)连接于一点的预制梁和立柱、预制梁和立柱连接段,二者的连接处均采用柔性连接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建筑结构在震灾来临时的安全度,延长了人们撤离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式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
本技术涉及抗震结构,具体是一种连接式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抗震减震方面的薄弱点主要反映在柱梁节点处,因多层框架结构的柱梁节点,普遍为柱梁同时进行浇筑的刚性砼柱梁节点,该节点在地震作用下呈现脆性状态,极易在节点处首先产生裂纹而瞬时出现房屋倒塌事件,所以现在急需一种有效抗震的连接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式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式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包括连接腔体的连接结构,包括现现浇牛腿,包括现浇牛腿内设置的牛腿埋件,包括牛腿埋件上设置的圆孔和翻边,包括现浇立柱,包括现浇立柱上设置有现浇牛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预制梁在以牛腿为支撑的前提下,与现浇立柱分别通过连接机构一和连接机构二连接,所述连接机构一为螺栓,所述连接机构二为硬橡胶块和塑胶连接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现浇牛腿通过接触机构三与预制梁连接,所述接触机构三包括梁底埋件,梁底埋件预先设置于预制梁端底。所述接触机构三包括现浇牛腿顶部的埋件,牛腿埋件预先设置于牛腿顶面。预制梁底部埋件与牛腿顶面埋件互相接触。所述预制梁和现浇立柱的上方的间隙处通过硬橡胶封顶板封顶。所述预制梁与牛腿的接触处设置有牛腿埋件的翻边。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现浇立柱和预制梁的连接间隙呈梯形状连接间隙。所述现浇立柱和预制梁通过连接机构一、二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四包括现浇连接段,现浇连接段与现浇立柱刚性连接,现浇连接段和预制梁柔性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现浇立柱和预制梁呈“T”形式(梯形式)间隙连接。现浇立柱和预制梁通过连接机构五连接,连接机构五为现浇连接段。现浇连接段与预制梁之间设置有硬橡胶块、超短连接带。超短连接带与预制梁和现浇连接段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现浇立柱和现浇连接段和现浇牛腿呈“十”字形刚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与建筑业发展走向装配化的总体目标一致,符合绿色施工、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建筑构配件专业化生产的大趋势。2、施工成本可得到明显降低,梁的施工由原来的原材料和工器具运输、模板和零配件提升、钢管支撑材料和配件提升、钢筋材料提升、砼材料提升、施工人员上下由升降机完成,改为专业化生产厂家预制、专业运输车辆运至吊装地点、装配化吊装和提升少数安装人员即可。3、结构的安全度可达到大幅度的提高,节点的抗裂度较原刚性节点可得到大幅度地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连接式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中连接式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3中连接式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4中连接式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5中连接式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连接式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中牛腿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预制梁、2-螺栓、3-现浇立柱、4-硬橡胶块、5-短塑胶连接带、6-埋件、7-翻边、8-圆孔、9-现浇牛腿、10-梁底埋件、11-长塑胶连接带、12-现浇连接段、13-超短塑胶连接带、15-硬橡胶封顶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和6,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连接式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的具体形式不加以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现浇立柱3,所述现浇立柱3上设置有两个上下设置的现浇牛腿9,还包括预制梁1,所述预制梁1和现浇立柱3与两个上下设置的现浇牛腿9之间分别通过连接机构一和连接机构二连接,所述连接机构一的具体形式不加以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一为螺栓2,所述连接机构二的具体形式不加以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二为硬橡胶块4和短塑胶连接带5,所述现浇牛腿9内设置有牛腿埋件6,所述牛腿埋件6上设置有圆孔8和翻边7。实施例2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现浇立柱3,所述现浇立柱3上设置有现浇牛腿9,所述现浇牛腿9通过连接机构三与预制梁1连接,所述连接机构三的具体形式不加以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三包括螺栓2、梁底埋件10、长塑胶连接带11和硬橡胶块4,所述梁底埋件10预先设置于预制梁1中,所述长塑胶连接带11将现浇牛腿9与预制梁1连接,所述预制梁1和现浇立柱3的上方的连接处通过硬橡胶封顶板15连接,所述预制梁1和现浇立柱3的下方的连接处设置有翻边7。实施例3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现浇立柱3和预制梁1,所述现浇立柱3和预制梁1呈拐角状连接,所述现浇立柱3和预制梁1通过连接机构四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四的具体形式不加以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四包括现浇连接段12,所述现浇连接段12连接现浇立柱3和预制梁1,所述现浇连接段12与预制梁1之间设置有硬橡胶块4,还包括现浇牛腿9,所述现浇牛腿9通过超短塑胶连接带13与预制梁1和现浇连接段12连接。实施例4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现浇立柱3和预制梁1,所述浇立柱和预制梁1呈“T”形连接,所述现浇立柱3和预制梁1通过连接机构五连接,所述连接机构五的具体形式不加以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五包括现浇连接段12,所述现浇连接段12连接现浇立柱3和预制梁1,所述现浇连接段12与预制梁1之间设置有硬橡胶块4,还包括现浇牛腿9,所述现浇牛腿9通过超短塑胶连接带13与预制梁1和现浇连接段12连接。实施例5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现浇立柱3和预制梁1,所述浇立柱和预制梁1呈“十”字形连接,所述现浇立柱3和预制梁1通过连接机构六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六的具体形式不加以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六包括现浇连接段12,所述现浇连接段12连接现浇立柱3和预制梁1,所述现浇连接段12与预制梁1之间设置有硬橡胶块4,还包括现浇牛腿9,所述现浇牛腿9通过超短塑胶连接带13与预制梁1和现浇连接段12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该连接式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设置为不同的连接形式,使得该连接式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可以满足不同角度、不同形状的腔体的要求,增加了该连接式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的使用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式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腔体的连接结构,包括现现浇牛腿(9),包括现浇牛腿(9)内设置的牛腿埋件(6),包括牛腿埋件(6)上设置的圆孔(8)和翻边(7),包括现浇立柱(3),包括现浇立柱(3)上设置有现浇牛腿(9),现浇立柱(3)和预制梁(1)呈“T”形式或梯形式间隙连接,现浇立柱(3)和预制梁(1)通过连接机构五连接,连接机构五为现浇连接段(12),现浇连接段(12)与预制梁(1)之间设置有硬橡胶块(4)、超短连接带(13),超短连接带(13)与预制梁(1)和现浇连接段(12)连接,所述现浇立柱(3)和现浇连接段(12)和现浇牛腿(9)呈“十”字形刚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式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腔体的连接结构,包括现现浇牛腿(9),包括现浇牛腿(9)内设置的牛腿埋件(6),包括牛腿埋件(6)上设置的圆孔(8)和翻边(7),包括现浇立柱(3),包括现浇立柱(3)上设置有现浇牛腿(9),现浇立柱(3)和预制梁(1)呈“T”形式或梯形式间隙连接,现浇立柱(3)和预制梁(1)通过连接机构五连接,连接机构五为现浇连接段(12),现浇连接段(12)与预制梁(1)之间设置有硬橡胶块(4)、超短连接带(13),超短连接带(13)与预制梁(1)和现浇连接段(12)连接,所述现浇立柱(3)和现浇连接段(12)和现浇牛腿(9)呈“十”字形刚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式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1)在以牛腿(9)为支撑的前提下,与现浇立柱(3)分别通过连接机构一和连接机构二连接,所述连接机构一为螺栓(2),所述连接机构二为硬橡胶块(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绵杰
申请(专利权)人:彭绵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