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治理捞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0239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治理捞取装置,其包括夹持架,夹持架上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球铰连接有支撑杆,锁紧组件包括铰接于支撑杆外周面上的伸缩杆,支撑板上开设有弧形的第一滑移槽,第一滑移槽所在的圆环与支撑杆球铰于支撑板上的球心同心设置,伸缩杆背向支撑杆的一端铰接有与第一滑移槽相适配的滑移块,滑移块滑移连接于第一滑移槽中,滑移块上设置有能将其锁紧于第一滑移槽中的锁紧件;支撑杆顶端铰接有转动杆,转动杆背向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杆转动的动力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操作人员在无需调整船体位置的情况下,对网板相对于船体的位置进行调整,操作步骤较为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治理捞取装置
本技术涉及河道治理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治理捞取装置。
技术介绍
河流风景不仅是一种常见的景观形态,同时更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廊道和游憩资源,在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中具有极高的价值。然而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快,河道中的垃圾不断增加,给河道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授权公告号为CN21013440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河道治理用垃圾捞取装置,包括机壳,机壳的底端固定有夹壳,机壳内部的底端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有转盘,转盘贯穿于机壳的顶端,转盘的顶端安装有推杆电机和固定柱,固定柱的顶端与第一转轴的外壁连接,且第一转轴安装于第一固轴架的内部,第一固轴架固定于壳罩的底端,壳罩的左端连通有杆壳,且杆壳的末端包裹于杆罩的内部。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船体停留的位置通常由操作人员目测决定,很容易出现船体停留位置不够准确,使网板距待打捞的垃圾仍存在一定的距离的情况。若出现这种情况,由于上述现有的技术方案中的网板相对于船体移动的灵活性较差,需要操作人员不断调整船体的位置后,再对垃圾进行打捞,操作步骤较为繁琐,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治理捞取装置,其具有便于操作人员在无需调整船体位置的情况下,对网板相对于船体的位置进行调整,操作步骤较为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河道治理捞取装置,包括夹持架,所述夹持架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将其与船体固定的锁紧螺栓,所述夹持架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球铰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铰接于支撑杆外周面上的伸缩杆,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弧形的第一滑移槽,所述第一滑移槽所在的圆环与支撑杆球铰于支撑板上的球心同心设置,所述伸缩杆背向支撑杆的一端铰接有与第一滑移槽相适配的滑移块,所述滑移块滑移连接于第一滑移槽中,所述滑移块上设置有能将其锁紧于第一滑移槽中的锁紧件;所述支撑杆顶端铰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背向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杆转动的动力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时,若出现船体停留位置不够准确,网板距待打捞的垃圾仍存在一定距离的情况时,操作人员通过转动支撑杆调整转动杆的方向,伸缩杆及滑移块随转动杆一同转动,方向调整完成后,通过锁紧件将伸缩杆锁紧于第一滑移槽中,通过调整伸缩杆的长度对支撑杆相对于支撑板的角度进行调整,进而使网板伸出于船体的距离进行调整,将网板移动至与待打捞垃圾相对应的位置后,启动液压缸,转动杆在液压缸的作用下转动,网板伸入于水面下对垃圾进行打捞,再通过液压缸将网板提起即可,便于操作人员在无需调整船体位置的情况下,对网板相对于船体的位置进行调整,操作步骤较为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杆包括螺套和螺纹连接于螺套两端的上螺杆和下螺杆,所述上螺杆和下螺杆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上螺杆背向螺套的一端与支撑杆铰接,所述滑移块铰接于下螺杆背向螺套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螺套,上螺杆和下螺杆的螺套的作用下相对或相背转动,实现伸缩杆长度的调整,进而对支撑杆相对于支撑板的角度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滑移槽的横截面形状为T形,所述锁紧件为螺纹连接于滑移块上的抵紧螺栓,所述抵紧螺栓底端抵接于第一滑移槽底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紧抵紧螺栓,滑移块在抵紧螺栓的作用下有向上移动的趋势而抵接于第一滑移槽中,实现滑移块的锁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与第一滑移槽同轴设置的第二滑移槽,所述动力源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底端铰接有与第二滑移槽相适配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滑移连接于第二滑移槽中,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铰接于转动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液压缸,转动杆能在液压缸的作用下转动,实现了对转动杆的自动驱动,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于夹持架上,所述夹持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支撑板转动的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网板将垃圾捞起后,通过驱动区间驱动支撑板转动,使网板移动至船体内侧,便于操作人员对网板上的垃圾进行收集处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设于夹持架上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设有齿轮,所述支撑板上同轴固设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齿轮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齿圈及支撑板在齿轮的作用下转动,实现了对支撑板的驱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网板同轴转动于转动杆上,所述转动杆与网板之间设置有能将网板锁紧的压紧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松压紧螺栓,操作人员转动网板将网板上的垃圾倒入指定位置,便于操作人员对垃圾进行收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网板上设置有转动手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手柄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对网板进行转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操作时,若出现船体停留位置不够准确,网板距待打捞的垃圾仍存在一定距离的情况时,操作人员通过转动支撑杆调整转动杆的方向,伸缩杆及滑移块随转动杆一同转动,方向调整完成后,通过锁紧件将伸缩杆锁紧于第一滑移槽中,通过调整伸缩杆的长度对支撑杆相对于支撑板的角度进行调整,进而使网板伸出于船体的距离进行调整,将网板移动至与待打捞垃圾相对应的位置后,启动液压缸,转动杆在液压缸的作用下转动,网板伸入于水面下对垃圾进行打捞,再通过液压缸将网板提起即可,便于操作人员在无需调整船体位置的情况下,对网板相对于船体的位置进行调整,操作步骤较为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2.转动螺套,上螺杆和下螺杆的螺套的作用下相对或相背转动,实现伸缩杆长度的调整,进而对支撑杆相对于支撑板的角度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便于操作;3.启动电机,齿轮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齿圈及支撑板在齿轮的作用下转动,实现了对支撑板的驱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显示驱动组件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显示网板与转动杆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局部爆炸示意图。图中,1、夹持架;11、顶板;12、竖板;121、锁紧螺栓;2、支撑板;21、支撑杆;22、第二滑移槽;3、驱动组件;31、电机支板;32、电机;33、齿轮;34、齿圈;4、锁紧组件;41、伸缩杆;411、螺套;412、上螺杆;413、下螺杆;42、第一滑移槽;43、滑移块;44、抵紧螺栓;5、转动杆;51、连接孔;52、延伸管;53、压紧螺栓;6、网板;61、连接杆;611、转动手柄;7、液压缸;71、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治理捞取装置,包括夹持架1,夹持架1包括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治理捞取装置,包括夹持架(1),所述夹持架(1)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将其与船体固定的锁紧螺栓(121),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架(1)上设置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上球铰连接有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与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锁紧组件(4);/n所述锁紧组件(4)包括铰接于支撑杆(21)外周面上的伸缩杆(41),所述支撑板(2)上开设有弧形的第一滑移槽(42),所述第一滑移槽(42)所在的圆环与支撑杆(21)球铰于支撑板(2)上的球心同心设置,所述伸缩杆(41)背向支撑杆(21)的一端铰接有与第一滑移槽(42)相适配的滑移块(43),所述滑移块(43)滑移连接于第一滑移槽(42)中,所述滑移块(43)上设置有能将其锁紧于第一滑移槽(42)中的锁紧件;/n所述支撑杆(21)顶端铰接有转动杆(5),所述转动杆(5)背向支撑杆(21)的一端设置有网板(6),所述支撑板(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杆(5)转动的动力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治理捞取装置,包括夹持架(1),所述夹持架(1)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将其与船体固定的锁紧螺栓(121),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架(1)上设置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上球铰连接有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与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锁紧组件(4);
所述锁紧组件(4)包括铰接于支撑杆(21)外周面上的伸缩杆(41),所述支撑板(2)上开设有弧形的第一滑移槽(42),所述第一滑移槽(42)所在的圆环与支撑杆(21)球铰于支撑板(2)上的球心同心设置,所述伸缩杆(41)背向支撑杆(21)的一端铰接有与第一滑移槽(42)相适配的滑移块(43),所述滑移块(43)滑移连接于第一滑移槽(42)中,所述滑移块(43)上设置有能将其锁紧于第一滑移槽(42)中的锁紧件;
所述支撑杆(21)顶端铰接有转动杆(5),所述转动杆(5)背向支撑杆(21)的一端设置有网板(6),所述支撑板(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杆(5)转动的动力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捞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41)包括螺套(411)和螺纹连接于螺套(411)两端的上螺杆(412)和下螺杆(413),所述上螺杆(412)和下螺杆(413)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上螺杆(412)背向螺套(411)的一端与支撑杆(21)铰接,所述滑移块(43)铰接于下螺杆(413)背向螺套(411)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尔坚杭方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诚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