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R动态同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70106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RPR动态同步技术,它包含高优先级缓冲队列2,深度检测器1,速率调整状态机3,空闲包发生器4,多路选择器5;深度检测器1检测的高优先级缓冲队列2,根据深度检测器1的检测结果,速率调整状态机通过触发空闲包发生器在线路上插入长度可变的空闲包来进行调整。它通过速率动态微调,来实现全网动态同步;无须昂贵的外时钟源,如G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同步技术,特别是一种RPR动态同步技术。
技术介绍
同步技术对一个RPR的正常运作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在RPR中,所传递的是离散脉冲信号,若两个数字交换设备之间的时钟频率或相位不一致,或由数字比特流在传输中受相位飘移和抖动的影响,就会在系统中的缓冲存储器中产生码元的丢失和重复,从而导致在交换节点中出现滑动。目前RPR系统中同步技术主要有如下2类A、环上的所有节点都由一个外部设备(比如GPS)提供时钟信息,时钟源是一个具有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卫星,RPR系统中各个接点通过GPS接收系统接收到精确的时钟信息,来调整它的本地时钟,使之与GPS时钟源精确同步。由于每个接点都与GPS时钟源同步,所以每个接点之间也精确同步。尽管GPS系统是精度很高的一种定位和定时系统,但是对单接点设备来说,造价昂贵,而且由于美国政府实施SA(可选择性使用)政策,使受限制地区接收到的时间和频率精度大大下降。当GPS丧失后基站就无法切换,通信网的安全就会受到严重的损伤。B、环上设置一个中心节点,这个节点周期性的广播同步信令。同步技术工作原理如下环上有且仅有一个节点被设置为CO节点,其他节点设置为CPE节点。CPE跟随CO提供的时钟。CO上设置了两个外时钟源,一个为主时钟,一个为次时钟。外时钟源是上级同步网络时钟源或GPS。RPR节点通过向线路编码上每125us插入一个称之为“tick”的“扰码”信息,来向环上所有节点发布时钟信息。RPR节点的时钟来源主要是从主时钟节点的E1或者T1获取,该E1或者T1通常连接了高精度的时钟源,例如GPS;或者从其它SDH设备的输出站时钟上获取2Mbit/s时钟信号;甚至可以从SDH设备的2Mbit/s支路上提取时钟信号,当然该2Mbit/s必须是同步于SDH的系统时钟。然后通过上述RPR传送时钟标记的方式将该时钟信号分配到其它各个节点,如图1所示。此方法比上一种方法节省了很多成本,但是它层次复杂,而且当主节点设备失效后,全网就处于不稳定状态,甚至导致全网失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速率动态微调,来实现全网动态同步;无须昂贵的外时钟源,如GPS。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含有高优先级缓存队列,深度检测器,速率调整状态机,空闲包发生器,多路选择器;深度检测器检测高优先级缓存队列的深度,速率调整状态机根据深度指针值触发空闲包发生器,当空闲包发生器工作时,多路选择器选择空闲包输出,其它时间选择高优先级缓冲队列输出;上述内容中,深度检测器检测到高优先级缓存队列较低时,速率调整状态机触发控制空闲包发生器产生较小长度的空闲包并由多路选择器发送;上述内容中,深度检测器检测到高优先级缓存队列较高时,速率调整状态机触发控制空闲包发生器产生较大长度的空闲包并由多路选择器发送。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内容图1为现有RPR环路时钟分配示意2为本专利技术RPR动态同步技术的实现机制框3为本专利技术RPR动态同步技术的方法说明框4为本专利技术RPR动态同步技术的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的方法是上游结点向下游结点发送一些空闲包,空闲包的大小由高优先级缓冲队列的深度决定,通过对高优先级缓冲队列深度的动态跟踪,来不断的微调整环路速率,从而使两结点的带宽达到动态相等。假设A结点的总带宽为Bt_a、有效带宽为Bv_a、空闲包所占带宽Bi_a;那么Bv_a=Bt_a-Bi_a;假设B结点的总带宽为Bt_b、有效带宽为Bv_b、空闲包所占带宽Bi_b;那么Bv_b=Bt_b-Bi_b;结点总带宽由结点的时钟晶振决定,如果A结点的时钟晶振大于B结点的时钟晶振,则Bt_a>Bt_b。B结点的高优先级缓冲队列深度会不断增加,当达到一定值,B结点开始把空闲包的速率减小,则Bi_b<Bi_a。通过不断的动态调整,将会使Bv_a与Bv_b趋于一致,即两结点的带宽达到动态相等。具体方法如图3,Bt_a=标称速率+100PPM,Bt_b=标称速率-100PPM;由于Bi_a>=0、Bi_b>=0;从上述等式不难知道Bi_a、Bi_b的初始值必须>=200ppm;这是因为stationA的时钟最快,所以PTQ/STQ不会溢出,则Bi_a不会改变,Bi_a的初始值必须>=200ppm才不会使Bi_b<0。假定Bi_a=250PPM,Bi_b随着PTQ/STQ的深度指针值减小而减小,直到Bi_b=50PPM时,PTQ/STQ的深度指针值将不在变化。图4是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原理框图,深度检测器1检测出高优先级缓冲队列2的深度,据此,速率调整状态机3通过控制空闲包发生器4插入长度可变的空闲包来调整数据的有效速率。深度检测器1检测到高优先级缓存队列2深度较低时,速率调整状态机3触发控制空闲包发生器4产生较小长度的空闲包并由多路选择器5发送,在线路速率不变的情况下,此时的有效数据速率增大;深度检测器1检测到高优先级缓存队列2深度较高时,速率调整状态机3触发控制空闲包发生器4产生较大长度的空闲包并由多路选择器5发送,在线路速率不变的情况下,此时的有效数据速率减小。权利要求1.一种RPR动态同步技术,其特征是包含有高优先级缓冲队列,深度检测器,速率调整状态机,空闲包发生器,多路选择器;深度检测器检测高优先级缓存队列的深度,速率调整状态机根据深度指针值触发空闲包发生器,当空闲包发生器工作时,多路选择器选择空闲包输出,其它时间选择高优先级缓冲队列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PR动态同步技术,其特征是深度检测器检测到高优先级缓存队列较低时,速率调整状态机触发控制空闲包发生器产生较小长度的空闲包并由多路选择器发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PR动态同步技术,其特征是深度检测器检测到高优先级缓存队列较高时,速率调整状态机触发控制空闲包发生器产生较大长度的空闲包并多路选择器发送。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RPR动态同步技术,它包含高优先级缓冲队列2,深度检测器1,速率调整状态机3,空闲包发生器4,多路选择器5;深度检测器1检测的高优先级缓冲队列2,根据深度检测器1的检测结果,速率调整状态机通过触发空闲包发生器在线路上插入长度可变的空闲包来进行调整。它通过速率动态微调,来实现全网动态同步;无须昂贵的外时钟源,如GPS。文档编号G04G7/00GK1841246SQ20051005935公开日2006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8日专利技术者胡继超 申请人:深圳市木青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RPR动态同步技术,其特征是:包含有高优先级缓冲队列,深度检测器,速率调整状态机,空闲包发生器,多路选择器;深度检测器检测高优先级缓存队列的深度,速率调整状态机根据深度指针值触发空闲包发生器,当空闲包发生器工作时,多路选择器选择空闲包输出,其它时间选择高优先级缓冲队列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继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木青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