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压力释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009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爆压力释放装置,主要涉及气化炉技术领域;包括缓冲筒体、排气管,所述缓冲筒体内设有底端封闭的外筒体,所述外筒体内盛有液体,所述排气管的底端插入外筒体内的液体中,且在所述排气管底端与外筒体内的底面之间留有串流槽,所述排气管内设有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的底端固定在外筒体内的底面上,在所述内筒体的外壁与排气管的内壁之间留有第三环状腔体,内筒体的底部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三环状腔体连通的串流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完全依靠液体的静压实现压力释放,并在压力释放完毕后快速实现密封,能够避免炉体因超压而损坏,能够防止泄压时空气进入炉体,能够保证生物质燃气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爆压力释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化炉
,具体是一种防爆压力释放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质热解气化炉是制取生物质热解气的关键设备,气化炉在对生物质热解过程中,容易出现炉体内气压过大的情形,在现有技术中,为防止气化炉炉体超压,在炉体上安装了采用以液压、气动或者电动等外部能源启动的超压自动释放装置,在气化炉出现超压时,可将超压气体排出,但上述压力释放装置采用外部能源动力辅助启动,当外部能源动力失灵或失去时,无法进行压力释放,易造成气化炉炉体超压损坏;另外,现有的压力释放装置在释放完压力回座时,容易让空气通过压力释放装置进入气化炉内造成生物质燃气品质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生物质气化发生炉的防爆压力释放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完全依靠液体的静压实现压力释放,并在压力释放完毕后快速实现密封,能够避免炉体因超压而损坏,能够防止泄压时空气进入炉体,能够保证生物质燃气的品质。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爆压力释放装置,包括缓冲筒体、安装在炉体上的排气管,所述缓冲筒体内设有底端封闭的外筒体,所述外筒体的外壁与缓冲筒体的内壁之间留有第一环状腔体,所述排气管、外筒体均与缓冲筒体固定连接,所述外筒体内盛有液体,所述排气管的底端插入外筒体内的液体中,且在所述排气管底端与外筒体内的底面之间留有串流槽,在所述排气管的外壁与外筒体的内壁之间留有第二环状腔体,所述排气管通过串流槽与第二环状腔体连通,所述排气管内设有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的底端固定在外筒体内的底面上,在所述内筒体的外壁与排气管的内壁之间留有第三环状腔体,所述内筒体的底部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三环状腔体连通的串流孔。优选的,所述缓冲筒体内的上部设有上支架,所述排气管通过上支架固定在缓冲筒体上。优选的,所述缓冲筒体的底端封闭,所述缓冲筒体内的底面上设有下支架,所述外筒体通过下支架固定在缓冲筒体上,所述缓冲筒体的底部设有与缓冲筒体连通的排水管。优选的,所述内筒体的顶部设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连通孔。优选的,所述液体为水。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排气管的底端插入外筒体内的液体中,利用液体对排气管进行密封,在炉体内压力超压时,炉体内的气体挤压第三环状腔体中的液体,将第三环状腔体中的液体经串流槽压入第二环状腔体中,第二环状腔体中的液体从第二环状腔体的上端流入到第一环状腔体中,然后向外排出缓冲筒体,进行压力释放;压力释放完毕后,内筒体中的液体经串流孔流入第三环状腔体、第二环状腔体中,完成对排气管的密封;本技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完全依靠液体的静压实现压力释放,并在压力释放完毕后快速实现密封,能够避免炉体因超压而损坏,能够防止泄压时空气进入炉体,能够保证生物质燃气的品质。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的A-A剖视图。附图中标号:1、缓冲筒体;2、排气管;3、外筒体;4、第一环状腔体;5、串流槽;6、第二环状腔体;7、内筒体;8、第三环状腔体;9、串流孔;10、上支架;11、下支架;12、排水管;13、顶板;14、连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如附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是一种用于生物质气化发生炉的防爆压力释放装置,包括缓冲筒体1、安装在炉体上的排气管2,排气管2的一端焊接有法兰盘。所述缓冲筒体1内设有底端封闭的外筒体3,外筒体3的外径小于缓冲筒体1的内径,所述外筒体3的外壁与缓冲筒体1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为第一环状腔体4。所述排气管2、外筒体3均与缓冲筒体1固定连接,排气管2、外筒体3均可通过支架固定在缓冲筒体1的内壁上,优选的,所述缓冲筒体1内的上部设有上支架10,上支架10包括六根连接柱,六根连接柱均沿缓冲筒体1的径向布置,且沿着排气管2的周向均匀布置,连接柱的一端焊接在排气管2的外壁上,另一端焊接在缓冲筒体1的内壁上,通过相邻两个连接柱之间的间隙,可向外筒体3中加入液体,既方便向外筒体3中加入液体,又可保证缓冲筒体1与排气管2之间的牢固性。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筒体1为底端封闭的筒体,在所述缓冲筒体1内的底面上设有下支架11,下支架11为四个相互独立的支座,支座与缓冲筒体1的轴心线为中心阵列布置在缓冲筒体1内的底面上,支座的一端焊接在缓冲筒体1内的底面上,另一端焊接在外筒体3的底面上,所述缓冲筒体1的底部焊接有与缓冲筒体1连通的排水管12,能够在泄压时,为外筒体3提供稳定支撑,保证外筒体3与缓冲筒体1之间连接牢固。所述外筒体3内盛有液体,优选的,为了降低成本,液体可直接采用水。所述排气管2的底端插入外筒体3内的液体中,所述排气管2底端距离外筒体3内的底面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在所述排气管2底端与外筒体3内的底面之间的间隙为串流槽5,排气管2的外径小于外筒体3的内径,所述排气管2的外壁与外筒体3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为第二环状腔体6,所述排气管2通过串流槽5与第二环状腔体6连通。所述排气管2内设有内筒体7,所述内筒体7的底端焊接在外筒体3内的底面上,所述内筒体7的外径小于排气管2的内径,所述内筒体7的外壁与排气管2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为第三环状腔体8,所述内筒体7的底部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三环状腔体8连通的串流孔9。所述缓冲筒体1、排气管2、外筒体3、内筒体7的轴心线可重合,也可不重合,优选为重合的方式。本技术的排气管2的底端插入外筒体3内的液体中,利用外筒体3内的液体对排气管2进行密封,在炉体内压力超压时,炉体内的气体挤压第三环状腔体8中的液体,将第三环状腔体8中的液体经串流槽5压入第二环状腔体6中,第二环状腔体中6的液体从第二环状腔体6的上端流入到第一环状腔体4中,然后向外排出缓冲筒体1,进行压力释放;压力释放完毕后,内筒体7中的液体经串流孔9流入第三环状腔体8、第二环状腔体6中,完成对排气管2的密封;优选的,为了防止在泄压时,内筒体7中的液体被压出,在所述内筒体7的顶部焊接有顶板13,在所述顶板13的中部开设有连通孔14,利用连通孔14保证内筒体7与排气管2中的压力相同,在排气管2中的气体超压时,大部分超压的气体经第三环状腔体8向外排出,一小部分经连通孔14进入内筒体7中,对内筒体7中的液体的压力较小,且串流孔9的孔径远远小于串流槽5,能够避免内筒体7中的液体被压出,保证泄压后排气管2的密封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完全依靠液体的静压实现压力释放,并在压力释放完毕后快速实现密封,能够避免炉体因超压而损坏,能够防止泄压时空气进入炉体,能够保证生物质燃气的品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爆压力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筒体(1)、安装在炉体上的排气管(2),所述缓冲筒体(1)内设有底端封闭的外筒体(3),所述外筒体(3)的外壁与缓冲筒体(1)的内壁之间留有第一环状腔体(4),所述排气管(2)、外筒体(3)均与缓冲筒体(1)固定连接,所述外筒体(3)内盛有液体,所述排气管(2)的底端插入外筒体(3)内的液体中,且在所述排气管(2)底端与外筒体(3)内的底面之间留有串流槽(5),在所述排气管(2)的外壁与外筒体(3)的内壁之间留有第二环状腔体(6),所述排气管(2)通过串流槽(5)与第二环状腔体(6)连通,所述排气管(2)内设有内筒体(7),所述内筒体(7)的底端固定在外筒体(3)内的底面上,在所述内筒体(7)的外壁与排气管(2)的内壁之间留有第三环状腔体(8),所述内筒体(7)的底部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三环状腔体(8)连通的串流孔(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爆压力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筒体(1)、安装在炉体上的排气管(2),所述缓冲筒体(1)内设有底端封闭的外筒体(3),所述外筒体(3)的外壁与缓冲筒体(1)的内壁之间留有第一环状腔体(4),所述排气管(2)、外筒体(3)均与缓冲筒体(1)固定连接,所述外筒体(3)内盛有液体,所述排气管(2)的底端插入外筒体(3)内的液体中,且在所述排气管(2)底端与外筒体(3)内的底面之间留有串流槽(5),在所述排气管(2)的外壁与外筒体(3)的内壁之间留有第二环状腔体(6),所述排气管(2)通过串流槽(5)与第二环状腔体(6)连通,所述排气管(2)内设有内筒体(7),所述内筒体(7)的底端固定在外筒体(3)内的底面上,在所述内筒体(7)的外壁与排气管(2)的内壁之间留有第三环状腔体(8),所述内筒体(7)的底部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三环状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轩萌刘恒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信科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