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机的喷墨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9513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刷机的喷墨构件,包括:墨盒和三通阀:所述墨盒出口端通过墨管与三通阀连通,且墨管上设置有增压泵,所述三通阀的其中一个出口通过软管与喷墨嘴连通,所述三通阀的另一个出口通过循环管与墨囊连通,且墨囊的出口端通过回流管与墨管连通,且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该喷墨构件采用循环管和墨囊的循环结构,可以在印刷机不喷墨时,将墨管内的油墨循环导入墨囊内进行循环流动,使得墨管内的油墨能够连续不间断的流动,防止油墨在墨管内长时间静止而发生墨管内油墨物质沉淀的现象,从而确保墨管内油墨的流动性,提高了油墨的喷墨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机的喷墨构件
本技术涉及印刷机
,尤其涉及一种印刷机的喷墨构件。
技术介绍
印刷设备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日常生活中,印刷机和打印机均是印刷设备的其中一员,印刷设备一般设有喷墨装置、喷头清洁装置、输送装置等机构,其工作过程包括装版、喷墨、成品送出等,为了能够实现油墨从墨盒内喷涂到印刷材料上,需要使用到喷墨构件对油墨进行喷墨处理。然而现有的喷墨构件通常都是直接将墨盒内的油墨通过墨管导入喷墨嘴内喷墨,当印刷机停机较长时间时,墨管内残留的油墨会发生沉淀的现象,使得沉淀物质会污染油墨,导致后续喷墨的质量不佳,降低了印刷机的印刷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采用循环流动的结构,防止墨管内油墨发生沉淀的一种印刷机的喷墨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印刷机的喷墨构件,包括:墨盒和三通阀:所述墨盒出口端通过墨管与三通阀连通,且墨管上设置有增压泵;所述三通阀的其中一个出口通过软管与喷墨嘴连通,所述三通阀的另一个出口通过循环管与墨囊连通,且墨囊的出口端通过回流管与墨管连通,且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墨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且第一单向阀位于回流管的上游。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墨囊上设置有电机,且电机通过输出轴与延伸至墨囊内的搅拌架联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搅拌架上设置有平行于墨囊竖直内壁的刮头,且刮头上设置有刮片,且刮片与墨囊的竖直内壁贴合接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刮头上设置有毛刷,且毛刷与墨囊的竖直内壁刮擦接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软管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弹性软杆,所述软管的内壁设置有电加热层,且电加热层与温控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墨囊的内壁设置有倾斜的滤板,所述墨囊的外壁且位于滤板的倾斜端底部设置有排污管。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印刷机的喷墨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喷墨构件采用循环管和墨囊的循环结构,可以在印刷机不喷墨时,将墨管内的油墨循环导入墨囊内进行循环流动,使得墨管内的油墨能够连续不间断的流动,防止油墨在墨管内长时间静止而发生墨管内油墨物质沉淀的现象,从而确保墨管内油墨的流动性,提高了后续油墨的喷墨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印刷机的喷墨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墨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搅拌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墨盒;2、第一单向阀;3、墨管;4、增压泵;5、三通阀;6、软管;61、弹性软杆;62、电加热层;7、喷墨嘴;8、循环管;9、墨囊;91、电机;92、搅拌架;921、刮头;922、毛刷;923、刮片;93、滤板;94、排污管;10、回流管;11、第二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印刷机的喷墨构件,包括:墨盒1和三通阀5:墨盒1出口端通过墨管3与三通阀5连通,且墨管3上设置有增压泵4;三通阀5的其中一个出口通过软管6与喷墨嘴7连通,三通阀5的另一个出口通过循环管8与墨囊9连通,且墨囊9的出口端通过回流管10与墨管3连通,且回流管10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1,第二单向阀11为电控阀体,可以实现控制第二单向阀11的工作状态;三通阀5采用电控阀体结构,并与印刷机的控制设备连接,可以实时控制三通阀5的工作状态;墨管3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且第一单向阀2位于回流管10的上游,第一单向阀2为电控阀体,可以实现控制第一单向阀2的工作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喷墨构件在喷墨时,开启第一单向阀2,并关闭第二单向阀11,带动三通阀5与软管6的通路,启动增压泵4使其在墨管3内产生负压吸力,将墨盒1内的油墨吸入墨管3内,并通过三通阀5进入到软管6内,最后沿着喷墨嘴7向外喷出,实现喷墨,当喷墨构件不喷墨时,关闭第一单向阀2,并开启第二单向阀11,导通三通阀5与循环管8的通路,此时增压泵4将墨管3内的残留油墨导入循环管8内,并进入到墨囊9内进行泄压流动,最后在回流管10的导通下,实现墨管3内油墨循环流动的效果,防止油墨在墨管3内不流动而发生沉淀的现象。如图3所示,墨囊9上设置有电机91,且电机91通过输出轴与延伸至墨囊9内的搅拌架92联接,搅拌架92的俯视截面为十字结构,可以在电机91的驱动下,使得搅拌架92转动,从而对墨囊9内的油墨起到全面搅拌的作用,实现墨囊9内的油墨发生持续流动的效果。如图4所示,搅拌架92上设置有平行于墨囊9竖直内壁的刮头921,且刮头921上设置有刮片923,且刮片923与墨囊9的竖直内壁贴合接触,当搅拌架92转动时,刮片923会与墨囊9的内壁刮擦接触,从而将墨囊9内竖直内壁残留聚集的沉淀物质刮擦下来,进而提高了墨囊9内壁的整洁性。如图4所示,刮头921上设置有毛刷922,且毛刷922与墨囊9的竖直内壁刮擦接触,在刮片923对墨囊9内壁物质刮擦清理后,毛刷922会与墨囊9的竖直内壁接触,使得毛刷922可以将墨囊9内壁上部分残留的沉淀物质全部清理下来,进一步的提高了墨囊9内壁的整洁度。如图2所示,软管6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弹性软杆61,软管6的内壁设置有电加热层62,且电加热层62与温控器连接,弹性软杆61采用柔性金属材料,可以对软管6起到一定程度的弹性支撑作用,方便将软管6进行弯曲处理,并且在喷墨构件不喷墨时,温控器控制电加热层62工作使其产生热量,从而对软管6内残留的油墨进行加热处理,确保软管6内的油墨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如图3所示,墨囊9的内壁设置有倾斜的滤板93,墨囊9的外壁且位于滤板93的倾斜端底部设置有排污管94,墨囊9内刮擦下来的沉淀物质向下流动时,被滤板93过滤后,将过滤下拉的沉淀物质从排污管94向外排出,从而防止沉淀物质再次流动到墨管3内而污染油墨。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刷机的喷墨构件,包括:墨盒(1)和三通阀(5),其特征在于:/n所述墨盒(1)出口端通过墨管(3)与三通阀(5)连通,且墨管(3)上设置有增压泵(4);/n所述三通阀(5)的其中一个出口通过软管(6)与喷墨嘴(7)连通,所述三通阀(5)的另一个出口通过循环管(8)与墨囊(9)连通,且墨囊(9)的出口端通过回流管(10)与墨管(3)连通,且回流管(10)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机的喷墨构件,包括:墨盒(1)和三通阀(5),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盒(1)出口端通过墨管(3)与三通阀(5)连通,且墨管(3)上设置有增压泵(4);
所述三通阀(5)的其中一个出口通过软管(6)与喷墨嘴(7)连通,所述三通阀(5)的另一个出口通过循环管(8)与墨囊(9)连通,且墨囊(9)的出口端通过回流管(10)与墨管(3)连通,且回流管(10)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的喷墨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管(3)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且第一单向阀(2)位于回流管(10)的上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的喷墨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囊(9)上设置有电机(91),且电机(91)通过输出轴与延伸至墨囊(9)内的搅拌架(92)联接。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雄伟林刚陈凯黄人生朱方成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四色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