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9099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方法,涉及电力管理技术领域;其包括S1获取配网台区的相别调整单元、S2获取帕累托最优解集、S3获取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和S4获得配网台区内电力用户的最优相别调整方案的步骤,在S1的步骤中,根据配网台区内电力用户的接线相别,梳理并获得该配网台区的相别调整单元;其通过S1获取配网台区的相别调整单元、S2获取帕累托最优解集、S3获取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和S4获得配网台区内电力用户的最优相别调整方案的步骤等,实现平衡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配网台区内电力用户用电行为的随机性和波动性,极易导致配电变压器出现三相负荷不平衡的现象。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会导致供电电压质量降低、台区线损升高以及配电变压器可用容量变小等一系列问题。目前虽然已有低压负荷自动换相装置,用于治理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但因其投资成本较高,难以在生产实际中大范围推广应用,故人工离线调整电力用户挂接相别的方式仍是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的主要方式,但目前工作人员仅凭经验对配网台区内电力用户的相别进行调整,难以达到较好的治理效果。因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方法,对配网台区内电力用户的相别进行优化决策,进而为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的治理工作提供支撑,以保证配电网优质经济运行。现有技术问题及思考:如何解决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方法,其通过S1获取配网台区的相别调整单元、S2获取帕累托最优解集、S3获取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和S4获得配网台区内电力用户的最优相别调整方案的步骤等,实现平衡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方法包括S1获取配网台区的相别调整单元、S2获取帕累托最优解集、S3获取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和S4获得配网台区内电力用户的最优相别调整方案的步骤,在S1的步骤中,根据配网台区内电力用户的接线相别,梳理并获得该配网台区的相别调整单元。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在S2的步骤中,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用NSGA-Ⅱ算法求得帕累托最优解集C。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在S3的步骤中,建立评价帕累托最优解集C中每一个解的评价指标,用AHP层次分析法求解评价指标相应的权重系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在S4的步骤中,用TOPSIS算法从帕累托最优解集C中求解出配网台区内电力用户的相别调整方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在S2的步骤中,式(1)为目标函数,其中,Bmax为配电变压器的三相负荷不平衡度最大值,Bavg为配电变压器的三相负荷不平衡度平均值,W为相别调整工作量。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在S2的步骤中,{Pi1,Pi2,Pi3}∩{A,B,C}={A,B,C}(9)式(9)为约束条件,其中,Pi1为配网台区内第i个三相电力用户的第一个相别调整单元所挂接的供电相别;Pi2为配网台区内第i个三相电力用户的第二个相别调整单元所挂接的供电相别;Pi3为配网台区内第i个三相电力用户的第三个相别调整单元所挂接的供电相别;A、B和C分别为配网台区的供电相别,共三个供电相别。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在S3的步骤中,将Bmax、Bavg和W作为评价帕累托最优解集C中每一个解的评价指标。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在S2的步骤中,Bmax=max(Bi)(2)式(2)中,Bi为配电变压器在统计周期内第i个负荷采集时刻的三相负荷不平衡度。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在S2的步骤中,式(3)中,Bi定义同式(2),M为统计周期内对配网台区内电力用户的负荷采集次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在S2的步骤中,式(4)中,wj为第j个相别调整单元的调整标识,nu为配网台区下相别调整单元的数量。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方法包括S1获取配网台区的相别调整单元、S2获取帕累托最优解集、S3获取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和S4获得配网台区内电力用户的最优相别调整方案的步骤,在S1的步骤中,根据配网台区内电力用户的接线相别,梳理并获得该配网台区的相别调整单元。其通过S1获取配网台区的相别调整单元、S2获取帕累托最优解集、S3获取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和S4获得配网台区内电力用户的最优相别调整方案的步骤等,实现平衡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详见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图2是图1中用NSGA-Ⅱ算法求得帕累托最优解集的流程图;图3是图1中用AHP算法求解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流程图;图4是图1中用TOPSIS算法求解最优相别调整方案的流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配网台区的接线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NSGA-Ⅱ算法的染色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配网台区的相别调整单元根据配网台区内电力用户的接线相别,梳理并获得该配网台区的相别调整单元。S2获取帕累托最优解集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用NSGA-Ⅱ算法求得帕累托最优解集C。式(1)为目标函数,其中,Bmax为配电变压器的三相负荷不平衡度最大值,Bavg为配电变压器的三相负荷不平衡度平均值,W为相别调整工作量。{Pi1,Pi2,Pi3}∩{A,B,C}={A,B,C}(9)式(9)为约束条件,其中,Pi1为配网台区内第i个三相电力用户的第一个相别调整单元所挂接的供电相别;Pi2为配网台区内第i个三相电力用户的第二个相别调整单元所挂接的供电相别;Pi3为配网台区内第i个三相电力用户的第三个相别调整单元所挂接的供电相别;A、B和C分别为配网台区的供电相别,共三个供电相别。S3获取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建立评价帕累托最优解集C中每一个解的评价指标,将Bmax、Bavg和W作为评价帕累托最优解集C中每一个解的评价指标,并用AHP层次分析法求解评价指标相应的权重系数。S4获得配网台区内电力用户的最优相别调整方案用TOPSIS算法从帕累托最优解集C中求解出配网台区内电力用户的最优相别调整方案。。技术方案说明: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方法,以为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本专利技术提出了相别调整单元的概念,通过本专利技术给出的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方法,可针对配网台区内的电力用户生成相别优化调整策略,为工作人员的配电变压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获取配网台区的相别调整单元、S2获取帕累托最优解集、S3获取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和S4获得配网台区内电力用户的最优相别调整方案的步骤,在S1的步骤中,根据配网台区内电力用户的接线相别,梳理并获得该配网台区的相别调整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获取配网台区的相别调整单元、S2获取帕累托最优解集、S3获取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和S4获得配网台区内电力用户的最优相别调整方案的步骤,在S1的步骤中,根据配网台区内电力用户的接线相别,梳理并获得该配网台区的相别调整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的步骤中,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用NSGA-Ⅱ算法求得帕累托最优解集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的步骤中,建立评价帕累托最优解集C中每一个解的评价指标,用AHP层次分析法求解评价指标相应的权重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4的步骤中,用TOPSIS算法从帕累托最优解集C中求解出配网台区内电力用户的最优相别调整方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的步骤中,



式(1)为目标函数,其中,Bmax为配电变压器的三相负荷不平衡度最大值,Bavg为配电变压器的三相负荷不平衡度平均值,W为相别调整工作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的步骤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斌李梦宇马浩张亚杰刘成龙赵劭康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