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管外表面的扎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9061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胶管外表面的扎孔装置,包括在靠近摆臂的另一端沿摆臂的轴向依次间隔连有的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在靠近套筒上端固连的第一导向杆可滑动地置于第一滑动槽内;位于第一导向杆下方的套筒上设有固定轴铰接连有连杆的一端;连杆另一端固连的第二导向杆可滑动地置于第二滑动槽内;套筒内孔连有转向轴,该转向轴下端可转动地连有针轮。工作中,控制针轮上的针体沿转动的胶管圆周外表面自动进行螺旋状均匀地扎孔。同现有技术相比,针体扎入胶管内的深度尺寸得以控制,消除了扎孔没扎透或漏扎的现象;采用机械化自动扎孔作业取代了手工操作,有效地降低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明显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胶管的外观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胶管外表面的扎孔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部件;具体涉及一种胶管外表面的扎孔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某些产品在生产制造时需要对其表面进行扎孔工序加工,如油田钻探设备用的高压胶管,因胶管壁内缠绕的钢丝层与橡胶层胶接的缝隙易形成空气积聚无法排出,时常导致胶管圆周外表面可能出现气包凸起,凸起的气包降低了胶管的外观质量。通常人们采用手工作业的方式,手持扎针工具对胶管外表面扎一定数量的排气孔,扎孔深度至胶管壁内的钢丝外层上,对胶管外表面以后可能形成的气包进行排气。存在不足:一是胶管外表面材质弹性较大,人们手持扎针工具对所述胶管外表面逐个地扎孔,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二是手持扎针工具扎入胶管壁内的钢丝外层上的深度难以控制,常因扎孔深度不够没扎透或扎孔不均而出现的漏扎现象,对胶管圆周外表面以后可能形成的气包无法排气,影响了胶管的外观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管外表面的扎孔装置,旨在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胶管的外观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这种胶管外表面的扎孔装置,包括摆臂的一端与固定座铰接相连;在靠近摆臂的另一端沿摆臂的轴向依次间隔连有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在靠近套筒上端固连的第一导向杆可滑动地置于第一滑动槽内;位于第一导向杆下方的套筒上铰接连有连杆的一端;连杆的另一端固连的第二导向杆可滑动地置于第二滑动槽内;套筒内孔连有转向轴,该转向轴下端可转动地连有针轮。优选地,在靠近第二滑动槽下方的摆臂上连有配重盘。优选地,所述套筒内孔的上、下端依次通过设有的向心轴承、推力轴承与转向轴固连。本技术通过采取上述结构,工作中,分别控制胶管成型设备带动胶管慢速转动,以及控制移动车带动针轮沿平行于胶管轴心的专用轨道移动,将摆臂上端连有针轮的针体扎入胶管壁内钢丝外层上设定的深度位置,实现了针轮上的针体沿转动的胶管圆周外表面自动进行螺旋状均匀地扎孔。同现有技术相比,针轮的针体扎入胶管壁内的深度位置得以控制,消除了扎孔没扎透或漏扎的现象;采用机械化自动扎孔作业取代了手工操作,有效地降低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明显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胶管的外观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带有局部剖面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的右视局部放大带有剖面的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带有局部剖面的视图。上述附图中,件号-名称如下:1-固定座;2-摆臂;3-第二滑动槽;4-套筒;5-第一滑动槽;6-转向轴;7-连杆;8-针轮;9-胶管;10-托辊;11-第一导向杆;12-第二导向杆;13-配重盘;14-立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详述。应当说明: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不作为对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定。这种胶管外表面的扎孔装置,包括摆臂2的一端与固定座1可摆动地铰接相连(图1所示);在靠近摆臂2的另一端沿摆臂的轴向依次间隔连有第一滑动槽5和第二滑动槽3;在靠近套筒4上端固连的第一导向杆11可滑动地置于第一滑动槽5内(图1-图3所示);位于第一导向杆11下方的套筒4上设有固定轴铰接连有连杆7的一端(图2、图3所示);连杆7的另一端固连的第二导向杆12可滑动地置于第二滑动槽3内(图1-图3所示);套筒4内孔连有转向轴6,该转向轴下端的支架上可转动地连有针轮8。工作中,通常利用针轮8上的针体在摆臂2、套筒4、转向轴6和连杆7的多个部件的重力作用下自动扎入胶管壁内的钢丝外层上的深度位置(图2所示)。通过调整套筒4上端第一导向杆11在摆臂第一滑动槽5内的滑动位置,以及调整连杆7另一端的第二导向杆12在摆臂第二滑动槽3内滑动位置,可控制针轮8的中心相对胶管9中心的偏离位置,便于针轮8上的针体对胶管9圆周外表面的扎孔作业(图1-图3所示)。根据针轮8的针体对胶管9圆周外表面在扎孔过程中产生的载荷,作用在转向轴6上的受力部位和方向不同,通常在套筒4内孔上端设有主要承受较大径向载荷和小部分轴向负荷的向心轴承;在套筒4内孔下端设有主要承受较大轴向载荷和较小径向负荷的推力轴承,所述向心轴承、推力轴承的内孔分别与转向轴6固连(图1、图2所示)。工作时,本技术的固定座1安装在胶管成型设备旁边设有的轨道移动车上(图1-图4所示),多根间隔排列成直线的立柱14分别通过其上端的托辊10支撑着长度约20米的胶管9,胶管两端在胶管成型设备的带动下转动,通过所述托辊10的支撑慢速转动(图1、图2所示)。人们搬动摆臂2,将摆臂2上端连有针轮8的针体放在胶管9的圆周外表面上,所述针体在摆臂2、套筒4、转向轴6和连杆7的多个部件的重力作用下,自动扎入胶管9壁内的钢丝外层上,通常设定的扎入深度尺寸为3.5~5毫米。同时控制移动车带动针轮8沿平行于胶管9轴心的专用轨道移动,实现了针轮8上的针体沿转动的胶管9圆周外表面自动进行螺旋状均匀地扎孔(图1、图2中箭头方向所示)。针轮8的针体扎入胶管壁内的深度位置得以控制,消除了扎孔没扎透或漏扎的现象。通常所述胶管9圆周外表面的螺旋状扎孔螺距为55毫米(图3所示)。当针轮8上的针体扎入胶管壁内的深度尺寸因下压重力达不到设定深度时,通常在靠近第二滑动槽下方的摆臂2上连有配重盘13,以调整针轮8上的针体自动扎入胶管9壁内的深度尺寸(图4所示)。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显而易见联想到的其它技术特征,还可以替换做出若干种基本相同方式的变型和/或改进,这些变化应当视为等同特征,均属于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胶管外表面的扎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摆臂的一端与固定座铰接相连;在靠近摆臂的另一端沿摆臂的轴向依次间隔连有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在靠近套筒上端固连的第一导向杆可滑动地置于第一滑动槽内;位于第一导向杆下方的套筒上铰接连有连杆的一端;连杆的另一端固连的第二导向杆可滑动地置于第二滑动槽内;套筒内孔连有转向轴,该转向轴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有针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管外表面的扎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摆臂的一端与固定座铰接相连;在靠近摆臂的另一端沿摆臂的轴向依次间隔连有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在靠近套筒上端固连的第一导向杆可滑动地置于第一滑动槽内;位于第一导向杆下方的套筒上铰接连有连杆的一端;连杆的另一端固连的第二导向杆可滑动地置于第二滑动槽内;套筒内孔连有转向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栋李岩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龙口特种胶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