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期翾专利>正文

一种快速抓取工件画出中分线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8912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快速抓取工件画出中分线的装置,包括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包括一体连接的螺纹部和非螺纹部,靠近所述非螺纹部上端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连接有固定杆,每个固定杆末端均铰接有一组联动杆机构且两组联动杆机构对称设置,所述联动杆机构的自由端可转动的连接有卡块,所述联动杆机构间铰接有横杆,自上而下所述螺纹杆的螺纹部贯穿横杆中部且与横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部底端连接有画线板,所述非螺纹部顶部连接有电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避免切割不标准等技术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抓取工件画出中分线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快速抓取工件装置,更具体一点说,涉及一种快速抓取工件画出中分线的装置,属于机械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某些最精密的样板、模具、量具和配合表面(如导轨面和轴瓦等),仍需要依靠工人的手艺做精密加工,另外,在单件小批生产、修配工作或缺乏设备条件的情况下,也会采用钳工制造。由于钳工经常要对一些正方形块、长方块块等工件进行等分切割,因此需要重复使用标尺画线,增加了钳工的工作量,有时会出现画的不标准,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避免切割不标准等技术特点的一种快速抓取工件画出中分线的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快速抓取工件画出中分线的装置,包括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包括一体连接的螺纹部和非螺纹部,靠近所述非螺纹部上端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连接有固定杆,每个固定杆末端均铰接有一组联动杆机构且两组联动杆机构对称设置,所述联动杆机构的自由端可转动的连接有卡块,所述联动杆机构间铰接有横杆,自上而下所述螺纹杆的螺纹部贯穿横杆中部且与横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部底端连接有画线板,所述非螺纹部顶部连接有电机;每组所述联动杆机构包括一号连杆、“V”形连杆,自上而下所述一号连杆一端铰接在固定杆末端,所述一号连杆另一端铰接在“V”形连杆的一开口端,所述“V”形连杆的另一开口端上连接卡块,两个“V”形连杆的顶端相对,且所述横杆铰接在两个“V”形连杆的顶端之间。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画线板包括盛装颜料的壳体,所述壳体下端面开设有多个出料孔,覆盖出料孔在壳体下端面连接有一条吸水棉,自前而后所述吸水棉11形成直线段以在工件上画线。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卡块与“V”形连杆的开口端间通过螺丝连接。作为一种改进,两个卡块相对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上突出有若干个凸起以防滑。作为一种改进,所述“V”形连杆的夹角为135度。有益效果:将工件置于两个卡块之间的工作台上,也可以置于输送平带上,电机带动螺纹杆正转,横杆沿着螺纹杆往上移动,同时两个卡块距离靠近,并夹住工件,此时画线板刚好压在工件上画出了中分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配合传输带实现快速标记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使用状态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画线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前”、“后”、“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2所示为一种快速抓取工件画出中分线的装置的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一种快速抓取工件画出中分线的装置,包括螺纹杆1,所述螺纹杆1包括一体连接的螺纹部和非螺纹部,靠近所述非螺纹部上端套设有轴承2,所述轴承2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连接有固定杆3,每个固定杆3末端均铰接有一组联动杆机构4且两组联动杆机构4对称设置,所述联动杆机构4的自由端可转动的连接有卡块5,所述联动杆机构4间铰接有横杆6,自上而下所述螺纹杆1的螺纹部贯穿横杆6中部且与横杆6螺纹连接,所述螺纹部底端连接有画线板7,所述画线板7顶部连接有电机;每组所述联动杆机构4包括一号连杆8、“V”形连杆9,自上而下所述一号连杆8一端铰接在固定杆3末端,所述一号连杆8另一端铰接在“V”形连杆9的一开口端,所述“V”形连杆9的另一开口端上连接卡块5,两个“V”形连杆9的顶端相对,且所述横杆6铰接在两个“V”形连杆9的顶端之间。操作过程:由于日常加工不同批次的工件,且尺寸可能不相同,因此在正式操作前,需要调节更换匹配的卡块,先将一个工件置于卡块5间的工作台上,微调电机转动,当卡块5件刚好夹住工件时,观察画线板7是否刚好压在工件上端面,若不是,则更换其他尺寸的卡块5以保证卡块5件刚好夹住工件时,画线板7刚好压在工件上端面,若是,锁紧卡块5即可;如图1所示,将工件置于卡块5间,电机带动螺纹杆1正转,横杆6沿着螺纹杆1上移,此时一号连杆8往外扩展,右侧一号连杆8带动右侧V”形连杆9围绕横杆6一端顺时针转动,左侧一号连杆8带动左侧V”形连杆9围绕横杆6一端逆时针转动,由于两组联动杆机构4同时工作,因此两个卡块5夹住工件,画线板7压在工件上端面实现画出平分线;如图2所示,电机带动螺纹杆1反转,横杆6沿着螺纹杆1下移,此时一号连杆8往内收缩,右侧一号连杆8带动右侧V”形连杆9围绕横杆6一端逆时针转动,左侧一号连杆8带动左侧V”形连杆9围绕横杆6一端顺时针转动,由于两组联动杆机构4同时工作,因此两个卡块5分离后松开工件,由于机械加工工件一般是按批次,每个批次数量很多,因此调配一次可以重复使用多次,经济实用性较高。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例方式,所述画线板7包括盛装颜料的壳体10,所述壳体10下端面开设有多个出料孔,覆盖出料孔在壳体10下端面连接有一条吸水棉11,自前而后所述吸水棉11形成直线段以在工件上画线,本申请中优选采用粘稠的颜色,如真彩笔芯颜料等,流动性较弱,优选采用锁水性强的吸水棉11以避免颜料滴露,在正式加工前需要调节更换匹配卡块,但是无法非常准确的保证当卡块5件刚好夹住工件时,观察画线板7刚刚好压在工件上端面,此时可能夹块5与工件间还有微小间隙时,需要继续下压螺纹杆1才能实现画线板7压在工件上端面,由于吸水棉11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可以通过往下继续压合吸水棉11变形,以弥补夹块5与工件间可能存在的微小间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例方式,所述卡块5与“V”形连杆9的开口端间连接有螺丝以固定,通过螺丝锁紧方便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更换卡块5。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例方式,两个卡块5相对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上突出有若干个凸起以防滑,夹紧牢固。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例方式,所述“V”形连杆9的夹角为135度,使得卡块5完全分离距离大。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中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抓取工件画出中分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纹杆(1),所述螺纹杆(1)包括一体连接的螺纹部和非螺纹部,靠近所述非螺纹部上端套设有轴承(2),所述轴承(2)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连接有固定杆(3),每个固定杆(3)末端均铰接有一组联动杆机构(4)且两组联动杆机构(4)对称设置,所述联动杆机构(4)的自由端可转动的连接有卡块(5),所述联动杆机构(4)间铰接有横杆(6),自上而下所述螺纹杆(1)的螺纹部贯穿横杆(6)中部且与横杆(6)螺纹连接,所述螺纹部底端连接有画线板(7),所述非螺纹部顶部连接有电机;/n每组所述联动杆机构(4)包括一号连杆(8)、“V”形连杆(9),自上而下所述一号连杆(8)一端铰接在固定杆(3)末端,所述一号连杆(8)另一端铰接在“V”形连杆(9)的一开口端,所述“V”形连杆(9)的另一开口端上连接卡块(5),两个“V”形连杆(9)的顶端相对,且所述横杆(6)铰接在两个“V”形连杆(9)的顶端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抓取工件画出中分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纹杆(1),所述螺纹杆(1)包括一体连接的螺纹部和非螺纹部,靠近所述非螺纹部上端套设有轴承(2),所述轴承(2)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连接有固定杆(3),每个固定杆(3)末端均铰接有一组联动杆机构(4)且两组联动杆机构(4)对称设置,所述联动杆机构(4)的自由端可转动的连接有卡块(5),所述联动杆机构(4)间铰接有横杆(6),自上而下所述螺纹杆(1)的螺纹部贯穿横杆(6)中部且与横杆(6)螺纹连接,所述螺纹部底端连接有画线板(7),所述非螺纹部顶部连接有电机;
每组所述联动杆机构(4)包括一号连杆(8)、“V”形连杆(9),自上而下所述一号连杆(8)一端铰接在固定杆(3)末端,所述一号连杆(8)另一端铰接在“V”形连杆(9)的一开口端,所述“V”形连杆(9)的另一开口端上连接卡块(5),两个“V”形连杆(9)的顶端相对,且所述横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期翾
申请(专利权)人:黄期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