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锁及智能门锁的识别方式切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8875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门锁及智能门锁的识别方式切换方法,所述智能门锁包括主控板、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电池模块和锁芯模块;其中,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电池模块和锁芯模块分别与所述主控板连接;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用于通过指纹识别模式驱动所述锁芯模块开门;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用于通过人脸识别模式驱动所述锁芯模块开门;所述主控板用于控制指纹识别模式与人脸识别模式的切换;所述电池模块为所述智能门锁提供电源。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给出了智能门锁的识别方式切换方法。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避免经常使用人脸识别模式过多消耗电池电能,同时确保了智能门锁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门锁及智能门锁的识别方式切换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门锁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门锁及智能门锁的识别方式切换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智能门锁的应用越来越多,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在用户安全性、识别、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和简便化。现有的智能门锁一般使用指纹识别或密码识别,但由于指纹识别容易受到指纹识别区域的灰尘、污渍、汗水等因素影响,也因人手指的温度、指纹清晰度、湿度等因素影响,在使用指纹识别时经常无法识别而打不开门。还有的智能门锁使用人脸识别方式,但人脸识别由于需要照明,通常门口灯光比较暗,而且对人脸的拍摄的耗电量相对指纹识别要大,同时,由于智能门锁安装在门上并不方便外接电源,均使用内置电池的方式,因此使用人脸识别方式会带来电池不耐用而需要经常换电池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门锁及智能门锁的识别方式切换方法,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所述智能门锁包括主控板、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电池模块和锁芯模块;其中,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电池模块和锁芯模块分别与所述主控板连接;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用于通过指纹识别模式驱动所述锁芯模块开门;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用于通过人脸识别模式驱动所述锁芯模块开门;所述主控板用于控制指纹识别模式与人脸识别模式的切换;所述电池模块为所述智能门锁提供电源。优选地,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包括摄像头、照明模块和识别算法模块;所述摄像头用于采集人脸图像,所述照明模块用于灯光照明,所述识别算法模块用于进行人脸图像处理以实现人脸识别。优选地,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语音模块,所述语音模块与所述主控板连接,所述语音模块用于使用语音提醒用户操作。基于上述的智能门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智能门锁的识别方式切换方法,包括:步骤S10:感应并采集指纹;步骤S20:对采集到的指纹进行指纹识别处理;步骤S30:判断指纹识别是否成功,当失败时执行步骤S40;否则执行步骤S70;步骤S40:将累计失败次数加1,并判断所述累计次数是否达到预设的累计失败阈值,当达到时执行步骤S50,否则返回步骤S10;步骤S50:开启人脸识别模式进行人脸识别;步骤S60:判断人脸识别是否成功,当成功时执行步骤S70,否则结束;步骤S70:驱动锁芯模块开门并重置累计失败次数。进一步地,所述累计失败阈值为1-10次。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0包括:步骤S510:打开照明模块;步骤S520:打开摄像头采集人脸图像;步骤S530:对采集到的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图像处理以实现人脸识别。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20还包括:提醒用户移动至人脸采集区域进行人脸图像采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门锁及智能门锁的识别方式切换方法,通过智能门锁在使用多次指纹识别模式失败时自动切换使用人脸识别模式开门,一方面是可以避免经常使用人脸识别模式过多消耗电池电能,而使用指纹识别模式节省了电池电能,另一方面当指纹识别失败时通过自动切换为人脸识别模式开门,确保了智能门锁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的识别方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图2中步骤S50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包括主控板10、指纹识别模块20、人脸识别模块30、电池模块40、锁芯模块50和语音模块60;其中,所述指纹识别模块20、人脸识别模块30、电池模块40、锁芯模块50和语音模块60分别与所述主控板10连接;所述指纹识别模块20用于通过指纹识别模式驱动所述锁芯模块50开门;所述人脸识别模块30用于通过人脸识别模式驱动所述锁芯模块50开门;具体地,所述人脸识别模块30包括摄像头31、照明模块32和识别算法模块33;所述摄像头31用于采集人脸图像,所述照明模块32用于灯光照明,所述识别算法模块33用于进行人脸图像处理以实现人脸识别。所述主控板10用于控制指纹识别模式与人脸识别模式的切换;所述电池模块40为所述智能门锁提供电源;所述语音模块60用于使用语音提醒用户操作。请参阅图2,具体地,智能门锁的识别方式切换方法包括:步骤S10:感应并采集指纹;智能门锁默认的开锁方式为指纹识别模式,用户将手指指纹放在指纹感应区域时,智能门锁即感应指纹,并采集指纹;步骤S20:对采集到的指纹进行指纹识别处理;步骤S30:判断指纹识别是否成功,当失败时执行步骤S40;否则执行步骤S70;步骤S40:将累计失败次数加1,并判断所述累计次数是否达到预设的累计失败阈值,当达到时执行步骤S50,否则返回步骤S10;累计失败次数用于对使用指纹识别模式的失败次数,预设累计失败阈值,所述累计失败阈值为1-10次,具体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例如预设累计失败阈值为3次,即当使用指纹识别连续失败(没有成功过)的累计次数达到3次时,即开启人脸识别模式;步骤S50:开启人脸识别模式进行人脸识别;步骤S60:判断人脸识别是否成功,当成功时执行步骤S70,否则结束;步骤S70:驱动锁芯模块开门并重置累计失败次数。当成功开门一次,即重置累计失败次数,下次开门时重新累计指纹识别模式的失败次数。请参阅图3,具体地,所述步骤S50包括:步骤S510:打开照明模块;步骤S520:打开摄像头采集人脸图像;具体在操作时,提醒用户移动至人脸采集区域进行人脸图像采集,通过使用智能门锁的语音模块对用户进行语音提醒,指导用户正确进行人脸图像采集;步骤S530:对采集到的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图像处理以实现人脸识别。优选地,智能门锁的主控板还设置有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放智能门锁的识别方式切换程序,处理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智能门锁的识别方式切换程序,以执行上述智能门锁的识别方式切换方法的步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门锁及智能门锁的识别方式切换方法,通过智能门锁在使用多次指纹识别模式失败时自动切换使用人脸识别模式开门,一方面是可以避免经常使用人脸识别模式过多消耗电池电能,而使用指纹识别模式节省了电池电能,另一方面当指纹识别失败时通过自动切换为人脸识别模式开门,确保了智能门锁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门锁包括主控板、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电池模块和锁芯模块;其中,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电池模块和锁芯模块分别与所述主控板连接;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用于通过指纹识别模式驱动所述锁芯模块开门;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用于通过人脸识别模式驱动所述锁芯模块开门;所述主控板用于控制指纹识别模式与人脸识别模式的切换;所述电池模块为所述智能门锁提供电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门锁包括主控板、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电池模块和锁芯模块;其中,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电池模块和锁芯模块分别与所述主控板连接;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用于通过指纹识别模式驱动所述锁芯模块开门;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用于通过人脸识别模式驱动所述锁芯模块开门;所述主控板用于控制指纹识别模式与人脸识别模式的切换;所述电池模块为所述智能门锁提供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包括摄像头、照明模块和识别算法模块;所述摄像头用于采集人脸图像,所述照明模块用于灯光照明,所述识别算法模块用于进行人脸图像处理以实现人脸识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语音模块,所述语音模块与所述主控板连接,所述语音模块用于使用语音提醒用户操作。


4.一种智能门锁的识别方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0:感应并采集指纹;
步骤S20:对采集到的指纹进行指纹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海樊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亚太天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