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配置的信息交互控制模型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8520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配置的信息交互控制模型及方法,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功能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均通过配置进行管理,因此有利于限制功能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功能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均通过自定义协议进行控制,因此无通用协议栈带来的漏洞,且功能模块可按需选择协议;该信息交互方法可使用统一的软件接口,兼容性强,可扩展性好,降低了功能模块对具体硬件的要求,便于功能代码的移植和开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配置的信息交互控制模型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信息交互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配置的信息交互控制模型及方法。
技术介绍
嵌入式设备开发时,经常面对CPU与CPU之间、CPU与协处理器之间的信息交互。由于CPU与协处理器等信息交互的具体硬件接口千差外别,导致驱动程序接口难以统一,且不同硬件接口进行信息交互时,数据可靠性也不完全相同。通常CPU与CPU之间,如使用非网口进行信息交互,则只能由应用开发人员,根据具体的驱动或服务接口,实现个性化的信息交互功能。当硬件设计发生变化,或者需要增强交互可靠性,或者扩展更多服务时,应用开发人员往往需要再次进行设计或修改,增加了开发的复杂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配置的信息交互控制模型及方法解决了硬件驱动接口不一致、数据传输可靠性不一致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配置的信息交互控制模型,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所述会话层用于定于如何开始、结束和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配置的信息交互控制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n所述会话层用于定于如何开始、结束和控制一个会话,便于应用程序按需进行信息交互和控制;/n所述传输层用于控制信息交互,选择差错恢复协议或非差错恢复协议,并对顺序不对的数据包重新排序;/n所述网络层用于对端到端的包传输进行定义,实现包分解成更小包的方法;/n所述数据链路层用于定义在具体交互接口上如何传输数据,通常对应具体交互接口的驱动;/n所述物理层用于实现具体交互接口的硬件规范或细节定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配置的信息交互控制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所述会话层用于定于如何开始、结束和控制一个会话,便于应用程序按需进行信息交互和控制;
所述传输层用于控制信息交互,选择差错恢复协议或非差错恢复协议,并对顺序不对的数据包重新排序;
所述网络层用于对端到端的包传输进行定义,实现包分解成更小包的方法;
所述数据链路层用于定义在具体交互接口上如何传输数据,通常对应具体交互接口的驱动;
所述物理层用于实现具体交互接口的硬件规范或细节定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配置的信息交互控制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层的协议均为自定义协议,无需依赖于具体的标准协议栈,防止标准协议产生的漏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配置的信息交互控制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层无需定义路由的学习方式,均通过人工配置,进而实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刘国伟单金良李文阳春谭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