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837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光学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可为凹面或凸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平面或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所述光学镜头中包含一个光阑;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6.7(mm*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摄影取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光学镜头可以应用于车载、监控等行业。当光学镜头应用于车载行业时,其可以装在车辆前方,作为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中的摄像头,提供车道偏离警告,自动车道保持辅助等功能;也可以在停车入位时开启,通过摄像头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车辆前方的障碍物,对前方驾驶环境做出判断,避免事故发生。而对于如何减小温度对光学镜头的影响,使镜头在不同的温度下保持良好的成像质量仍然是备受关注的技术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光学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可为凹面或凸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平面或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所述光学镜头还包含一光阑;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6.7(mm*10-6/℃)<(CT5-CT6)*(α5-α6)<11.7(mm*10-6/℃);……(1)其中,CT5为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6为所述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α5为所述第五透镜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α6为所述第六透镜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单位10-6/℃。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中,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与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差乘以第五透镜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与第六透镜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之差的值在6.7~11.7之间,通过材料的合理搭配减小温度对镜头的影响,并减小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摄像头模组的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差异及材料特性差异,使镜头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保持良好的成像质量。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1.5mm<f1*f2/f<17.7mm;……(2)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焦距。在满足上述关系式(2)的情况下,所述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为光学镜头提供负屈折力,将靠近物体侧设为负透镜,为光学镜头提供负屈折力,可抓住大角度射进光学镜头的光线,扩大光学镜头的视场角范围;将第二透镜设置为负透镜,为光学镜头提供负屈折力,有利于扩大光线宽度,使大角度光线经第一透镜折射后摄入的光线进一步扩宽,并充满光瞳,充分传递至高像素成像面上,从而获得更宽的视场范围,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高像素的特点;若超过关系式(2)上限,则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较大,整体屈折力较小,不能很好的收拢光线;若超过关系式(2)下限,则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较小,整体屈折力较大,容易产生高阶像差,不利于抑制色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4.6<f3/f<21.1;……(3)其中,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焦距。在满足上述关系式(3)情况下,由于光线由具有屈折力的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射出,边缘光线射入像面易产生较大的场区,因此,通过设置一具有正屈折力的所述第三透镜,有利于汇聚光线,校正边缘像差,提升成像解析度;超过条件式(3)上限则第三透镜焦距过大,曲折力不足,则不易于抑制因成像区域周边部的光束造成的高阶像差的发生,超过条件式(3)下限,则第三透镜焦距过小,屈折力过强,从而产生较大的像差,降低成像品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4.3<Rs4/SAGs4≤12.3;……(4)其中,Rs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SAGs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最大通光孔径处至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在满足上述关系式(4)的情况下,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值影响着所述第四透镜的屈折力强度,其像侧面越弯曲,越有利于光线束的收缩,并经后面透镜折射至成像面聚焦,通过满足关系关系式(4),有利于在保证所述第四透镜屈折力强度的同时,有效的校正光线经前面透镜表面折射而产生的像散现象,同时避免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过于弯曲而导致镜片的加工难度增大。超过关系关系式(4)上限,则所述第四透镜会出现屈折力强度不足,而像差校正不足的现象;反之,超过关系式(4)下限,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过于弯曲,增加了透镜的加工难度,导致透镜成型过程中出现玻璃破裂等问题。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6.3<(D23+CT3+D34)/CT2<9.5;……(5)其中,D2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3为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34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在满足上述关系式(5)的情况下,有利于校正光学镜头像差,提升成像解析度,同时保证光学镜头结构紧凑,满足小型化的特征;超过关系式(5)范围则不利所述光学镜头像差的校正,从而降低成像品质;同时过大的空气间隔与镜片厚度的设置会增加所述光学镜头的总长负担,不利于光学镜头小型化。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22<f56/f<-8;………(6)其中,f56为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焦距。在满足上述关系式(6)的情况下,所述第五透镜为光学镜头提供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为光学镜头提供负屈折力,通过使用具有一正一负屈折力的两个透镜相胶合的结构,有利于像差的相互校正。超过关系式(6)的下限,所述胶合透镜组合的屈折力过小,易产生较大的边缘像差以及色差的产生,不利于提高分辨性能;超过关系式(6)的上限,所述胶合透镜组合焦距过大,所述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整体屈折力过强,使得透镜组易产生较严重的像散现象,不利于成像品质的提升。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5<Rs7/SAGs7<10;……(7)其中,Rs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SAGs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最大通光孔径处至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在满足上述关系式(7)的情况下,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于光轴处曲率半径值影响着所述第七透镜的屈折力强度,其物侧面越弯曲,越有利于光线束的收缩,通过满足关系(7)式,有利于在保证所述第七透镜屈折力强度的同时,有效的校正光线经前面透镜表面折射而产生的像散现象,同时避免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过于弯曲而导致镜片的加工难度增大。超过关系式(7)上限,则所述第七透镜会出现屈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n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n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n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附近为凸面;/n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n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n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光轴附近均为凹面;/n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光轴附近均为凸面;/n所述光学镜头还包含一个光阑;/n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n6.7(mm*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附近为凸面;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光轴附近均为凹面;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光轴附近均为凸面;
所述光学镜头还包含一个光阑;
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6.7(mm*10-6/℃)<(CT5-CT6)*(α5-α6)<11.7(mm*10-6/℃);
其中,CT5为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6为所述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α5为所述第五透镜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α6为所述第六透镜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单位1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11.5mm<f1*f2/f<17.7mm;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4.6<f3/f<21.1;
其中,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4.3<Rs4/SAGs4≤12.3;
其中,Rs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SAGs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最大通光孔径处至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6.3<(D23+CT3+D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宇明蔡雄宇董勇兵赵迪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