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载铁路用钢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7680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钢轨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重载铁路用钢轨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保温处理后的钢坯进行热轧得到余热钢轨,对所述余热钢轨的轨底和轨腰部位进行加速冷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2)将步骤(1)得到的冷却后的钢轨加热并进行保温,然后对钢轨的轨底和轨腰部位进行加速冷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3)将步骤(2)得到的冷却后的钢轨加热并进行保温,然后对钢轨的轨底和轨腰部位进行加速冷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该方法通过多次加速冷却可反复缩小奥氏体晶粒度尺寸,最终得到珠光体球团尺寸较小的重载铁路用钢轨,大幅提升钢轨的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载铁路用钢轨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载铁路用钢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日益繁忙,货运重载铁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我国铁路货运具有大轴重、运量大、地理环境复杂等特点,例如大秦铁路列车轴重达到25t,单列列车最大运量达2万吨,单日运量达137万吨,年运量接近5亿吨。随着列车轴重和行车密度的增加,重载铁路钢轨的服役条件愈加恶劣。重载线路上常发生因轨底锈蚀、冷伤等引起的钢轨断裂。这类断裂通常裂纹由钢轨轨底萌生,列车运行时,在车轮碾压钢轨弯动应力的作用下,裂纹向上发展贯穿至轨头,钢轨彻底断裂。在钢轨完全断裂之前,可由线路探伤发现,线路探伤周期为15-30日不等,重点监护线路探伤周期可缩短到7日。在最佳状态下,钢轨轨底伤损会在线路探伤时被发现,并及时更换钢轨。但目前重载用钢轨由于强度高,韧性较差,轨底裂纹萌生到钢轨断裂时间较短,甚至会低于一个线路探伤周期,线路探伤尚未发现,就造成钢轨断裂,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对钢轨轨底预制裂纹,在实验室开展实物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载铁路用钢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1)将保温处理后的钢坯进行热轧得到余热钢轨,对所述余热钢轨的轨底和轨腰部位进行加速冷却,加速冷却的开冷温度为700-800℃,当温度下降至400-450℃时停止加速冷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n(2)将步骤(1)得到的冷却后的钢轨加热至700-800℃并进行保温,然后对钢轨的轨底和轨腰部位进行加速冷却,加速冷却的开冷温度为700-800℃,当温度下降至400-450℃时停止加速冷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n(3)将步骤(2)得到的冷却后的钢轨加热至700-800℃并进行保温,然后对钢轨的轨底和轨腰部位进行加速冷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载铁路用钢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保温处理后的钢坯进行热轧得到余热钢轨,对所述余热钢轨的轨底和轨腰部位进行加速冷却,加速冷却的开冷温度为700-800℃,当温度下降至400-450℃时停止加速冷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
(2)将步骤(1)得到的冷却后的钢轨加热至700-800℃并进行保温,然后对钢轨的轨底和轨腰部位进行加速冷却,加速冷却的开冷温度为700-800℃,当温度下降至400-450℃时停止加速冷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
(3)将步骤(2)得到的冷却后的钢轨加热至700-800℃并进行保温,然后对钢轨的轨底和轨腰部位进行加速冷却,加速冷却的开冷温度为700-800℃,当温度下降至400-450℃时停止加速冷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
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钢坯的化学成分含有0.85-1.05重量%的C,0.55-0.75重量%的Si,0.6-0.8重量%的Mn,0.05-0.15重量%的V,0.01-0.05重量%的Nb,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载铁路用钢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保温的温度为1250-1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渊陈崇木李若曦李晓煜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