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鞘离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7560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鞘离心管,包括管体和管盖,所述管体顶部开口,所述开口周缘设有沿轴向的管体卡齿,所述管盖周缘设有沿轴向的管盖卡齿,所述管体卡齿和所述管盖卡齿配合卡紧,所述管体和所述管盖通过插鞘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方便且安全的开启离心管盖子的问题,能有效防止操作人员在开启离心管的管盖时被污染或污染样本,防止离心管底部液体在开盖时溅出,使得离心管开启管盖更加便捷省力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鞘离心管
本技术涉及离心管
,具体涉及一种插鞘离心管。
技术介绍
在白班做质控时,或者在对脂血、溶血、黄疸标本进行二次处理时,为了让仪器充分吸样,将管壁的液体离心于管底部,常常使用高速离心机对孵育好的质控品和标本血清进行离心。在基因科室进行PCR实验之前,都会先将离心管盖子盖上,在使用完高速离心机给离心管离心后,打开离心管盖子,将离心管放进上样架。现有的离心管都如技术专利CN206823827U中的方案类似,即离心管的盖子和管体都是一体成型连接的。由于上样架中离心管排列密集,使得与管体连接的盖子会相互影响,也会影响实验人员的操作。为了快速打开盖子且不影响上样架的摆放,会使用剪刀剪开盖子,在这时,也出现了一些隐患。在用剪刀剪开盖子的同时,力度会导致管底部的液体溅到管壁,或者用一只手按住管口,剪开盖子,这样会使液体溅到人的皮肤表面,存在感染的可能性。特别是针对现阶段病毒的检测过程中,由于病毒的高感染高风险特性,对实验过程中离心管的操作提出了更高的安全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离心管进行离心后,离心管盖子开启困难,而剪开盖子容易导致管内液体撒出来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鞘离心管,解决方便且安全的开启离心管盖子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插鞘离心管,包括管体和管盖,所述管体顶部开口,所述开口周缘设有沿轴向的管体卡齿,所述管盖周缘设有沿轴向的管盖卡齿,所述管体卡齿和所述管盖卡齿配合卡紧,所述管体和所述管盖通过插鞘连接。需要将盖子打开时,向上拨动管盖,使管体卡齿和管盖卡齿脱离,然后旋转管盖,以插鞘为轴向,管盖相对管体运动,露出管口。由于管体和管盖是插鞘连接的,实验人员在旋转管盖后,可以直接单手去除管盖,且不会造成离心管中的液体样本撒出。本技术的插鞘离心管,通过将管体和管盖以插鞘连接的方式,实验人员的进行单手开盖操作,且用力幅度较小,不会造成离心管中的液体样本浮动过大而溅出来。本技术一方面保障了实验操作人员和离心管中液体样本的安全,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实验操作的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开口外围壁设置鞘套,所述管盖外围壁设置鞘体,所述鞘体插入所述鞘套内,且可在所述鞘套内轴向转动。所述管盖相对所述管体以所述柱体为轴做轴向旋转。实验人员操作过程中,旋转管盖时,鞘体在鞘套内旋转运动,去除管盖时,鞘体脱离鞘套。进一步的,所述鞘套与所述管体一体成型,所述鞘体与所述管盖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鞘套为柱状凹槽,所述鞘体为柱体。进一步的,所述柱体插入所述柱状凹槽内,且在所述柱状凹槽内轴向转动。进一步的,所述鞘体底部设置有可压缩卡扣。通过可压缩卡扣来固定鞘体与鞘套的轴向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可压缩卡扣为倒三角样形状。进一步的,所述管盖内圈设置有橡胶圈,使离心管完全密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防止操作人员在开启离心管的管盖时被污染或污染样本;2、防止离心管底部液体在开盖时溅出;3、离心管开启管盖更加便捷省力安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管体示意图;图2为管盖示意图;图3为管体与管盖相对旋转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管体卡齿,2-管盖卡齿,3-柱状凹槽,4-柱体,41-可压缩卡扣,5-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插鞘离心管,包括管体(如图1)和管盖(如图2),管体顶部开口,开口周缘设有沿轴向的管体卡齿1,管盖周缘设有沿轴向的管盖卡齿2,管体卡齿和管盖卡齿配合卡紧,管体和管盖通过插鞘连接。开口外围壁设置有与管体一体成型的柱状凹槽3,管盖外围壁设置有与管盖一体成型的柱体4,柱体4可插入柱状凹槽3内,且可在柱状凹槽3内轴向转动。管盖相对管体以柱体4为轴做轴向旋转(如图3所示)。管盖内圈设置有橡胶圈5,使离心管完全密封。实验室操作人员,从离心机中取出离心管后,需要将离心管的管盖打开时,单手握住离心管的管体,向上拨动管盖,使管体卡齿和管盖卡齿脱离,然后以柱体为轴向旋转管盖,管盖相对管体旋转运动,露出管口。由于管体和管盖是插鞘连接的,即柱体插入柱状凹槽的,操作人员在旋转管盖后,可以直接单手去除管盖,(柱体脱离柱状凹槽,也就是管盖脱离离心管的管体)且不会造成离心管中的液体样本撒出。通过将管体和管盖以插鞘连接的方式,操作人员可进行单手开盖去盖的操作,且用力幅度较小,不会造成离心管中的液体样本浮动过大而溅出来。本实施例一方面保障了实验操作人员的安全(人体不被污染)和离心管中液体样本的安全(样本不被污染),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实验操作的效率(单手开盖去盖)。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一种插鞘离心管,包括管体和管盖,管体顶部开口,开口周缘设有沿轴向的管体卡齿,管盖周缘设有沿轴向的管盖卡齿,管体卡齿和管盖卡齿配合卡紧,管体和管盖通过插鞘连接。开口外围壁设置有与管体一体成型的柱状凹槽,管盖外围壁设置有与管盖一体成型的柱体,柱体底部设置有倒三角形状的可压缩卡扣,通过可压缩卡扣来固定鞘体与鞘套的轴向连接,柱体可插入柱状凹槽内,且可在柱状凹槽内轴向转动。管盖相对管体以柱体为轴做轴向旋转。管盖内圈设置有橡胶圈,使离心管完全密封。本技术中的插鞘连接,一方面可以使管盖相对管体旋转运动,打开管盖,另一方面方便管盖脱离管体。因此,本技术的插鞘连接并不局限于柱体和柱状凹槽的配合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其它具有前述功能的插鞘连接结构。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鞘离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和管盖,所述管体顶部开口,所述开口周缘设有沿轴向的管体卡齿(1),所述管盖周缘设有沿轴向的管盖卡齿(2),所述管体卡齿(1)和所述管盖卡齿(2)配合卡紧,所述管体和所述管盖通过插鞘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鞘离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和管盖,所述管体顶部开口,所述开口周缘设有沿轴向的管体卡齿(1),所述管盖周缘设有沿轴向的管盖卡齿(2),所述管体卡齿(1)和所述管盖卡齿(2)配合卡紧,所述管体和所述管盖通过插鞘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鞘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外围壁设置鞘套,所述管盖外围壁设置鞘体,所述鞘体插入所述鞘套内,且可在所述鞘套内轴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鞘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鞘套与所述管体一体成型,所述鞘体与所述管盖一体成型。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元正罗少华肖婷刘圣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