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环保的湿式尾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7282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用于环保的湿式尾气处理装置,属于尾气处理装置领域,它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石灰粉进料口分别进行加水和添加石灰粉操作;所述箱体顶盖上连接有进风口,进风口上设置有过滤件,进风口下端为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下端连接有出气口,出气口的高度低于箱体内的碱性溶液的液位高度;所述箱体一侧设置有排风口,排风口的位置高度高于碱性溶液的液位高度,排风口处设置有活性炭滤网;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本装置采用可移动式装置的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净化区域覆盖面不全的问题,在传统的活性炭过滤方案的基础上,同时具有酸碱中和的净化措施,能够更好的满足尾气综合性处理,彻底净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环保的湿式尾气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尾气处理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环保的湿式尾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的环保力度越来越大,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一大批排放超标、污染严重的工厂、企业被要求整改,甚至关停,使得蓝天的日子越来越多,人民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对于环保任务重的工厂企业,各种用于环保的净化、过滤装置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力争减少排放,减少污染,保证工厂附近的空气干净,水也干净,同时对于厂区内部的环境,更是需要着重保障。比如对于冶炼厂、钢铁厂、化工厂等容易产生污染的工厂企业,厂区的环保情况直接关乎工人的身体健康,必须严格把关,针对空气污染的问题,必须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废气等污染物进行彻底的净化。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由于厂区面积大,厂房内部空间也大,导致固定式的尾气、废气处理装置的净化区域覆盖面积不够广,往往难以满足彻底、全面的净化需求;此外,考虑到很多类型的厂区内部酸性气体污染物的含量较高,必须提供针对性的中和净化的方案,因此单一功能的净化装置也无法满足厂内生产尾气处理的需求。为此,我们提供一种综合功能的湿式环保尾气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环保的湿式尾气处理装置,采用可移动式装置的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净化区域覆盖面不全的问题,在传统的活性炭过滤方案的基础上,同时具有酸碱中和的净化措施,能够更好的满足尾气综合性处理,彻底净化的要求。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环保的湿式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石灰粉进料口分别进行加水和添加石灰粉操作,在箱体内形成碱性溶液,箱体下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箱体顶盖上连接有进风口,进风口上设置有过滤件,进风口下端为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下端连接有出气口,出气口的高度低于箱体内的碱性溶液的液位高度;所述箱体一侧设置有排风口,排风口的位置高度高于碱性溶液的液位高度,排风口处设置有活性炭滤网;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万向轮。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上分别设置有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和排风口均为锥形罩壳结构,进风口的罩壳开口朝上,排风口的罩壳开口朝向箱体后侧。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和排风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抽风机和第二抽风机,第一抽风机下端连接进气通道。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通道为两段式结构,其上段为漏斗,漏斗下端连接细管。进一步的,所述过滤件为密制纱网,过滤件为多层设置,且通过螺栓安装在锥形罩壳结构的进风口上。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外壁设置有安装平台,安装平台上设有螺孔,螺栓通过与螺孔配合将过滤件一端的安装板拧紧固定在安装平台上,从而将过滤件进行安装,且进风口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块将过滤件的底端进行限位。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口与细管下端相连,且出气口为对称设置,出气口朝向上方。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口与细管下端相连,且出气口为环形阵列设置,出气口朝向上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为了解决尾气处理区域范围难以得到全面覆盖的问题,采用可移动的尾气处理装置,且将进风口和排风口设置为敞口的罩壳结构,有利于进气和排气的通畅,也能够增大进气口的面积,同时便于在进风口设置多层的密制纱网过滤件,将尾气中的粉尘杂质等进行吸附过滤。2.为了针对尾气中的酸性气体进行净化处理,在箱体内通过添加石灰粉和水混合形成碱性溶液,将吸入的尾气通过进气通道导入碱性溶液中,通过中和反应除去尾气中的酸性污染成分;进气通道为两段式结构且下端突然变窄使得进气压力突然变大,有利于尾气顺畅的从出气口排出到碱性溶液中。2.进风口和排风口处均设置有抽风机,配合进气通道、出气口,形成一道通畅的处理路线,且进风口处的密制纱网结构的过滤件、碱性溶液和排风口处的活性炭滤网,达到分布式、多层次的综合性尾气处理效果,使得尾气净化地更为彻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尾气净化线路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过滤件的螺栓紧固安装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万向轮;2、箱体;3、排风口;4、第二抽风机;5、活性炭滤网;6、出气口;7、细管;8、漏斗;9、进气通道;10、第一抽风机;11、过滤件;12、进风口;13、石灰粉进料口;14、进水阀门;15、进水口;16、碱性溶液;17、出水阀门;18、出水口;19、安装板;20、螺栓;21、安装平台;22、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请参阅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环保的湿式尾气处理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用于环保的湿式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箱体2,所述箱体2上设置有进水口15和石灰粉进料口13分别进行加水和添加石灰粉操作,在箱体2内形成碱性溶液16,箱体2下部设置有出水口18;所述箱体2顶盖上连接有进风口12,进风口12上设置有过滤件11,进风口12下端为进气通道9,进气通道9下端连接有出气口6,出气口6的高度低于箱体2内的碱性溶液16的液位高度;所述箱体2一侧设置有排风口3,排风口3的位置高度高于碱性溶液16的液位高度,排风口3处设置有活性炭滤网5;所述箱体2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优选的,请参照图1所示,所述进水口15和出水口18上分别设置有进水阀门14和出水阀门17。优选的,请参照图1所示,所述进风口12和排风口3均为锥形罩壳结构,进风口12的罩壳开口朝上,排风口3的罩壳开口朝向箱体2后侧。优选的,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所述进风口12和排风口3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抽风机10和第二抽风机4,第一抽风机10下端连接进气通道9。优选的,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所述进气通道9为两段式结构,其上段为漏斗8,漏斗8下端连接细管7。优选的,请参照图1和图3所示,所述过滤件11为密制纱网,过滤件11为多层设置,且通过螺栓20安装在锥形罩壳结构的进风口12上。优选的,请参照图1和图3和图4所示,所述进风口12外壁设置有安装平台21,安装平台21上设有螺孔,螺栓20通过与螺孔配合将过滤件11一端的安装板19拧紧固定在安装平台21上,从而将过滤件11进行安装,且进风口12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块22将过滤件11的底端进行限位。优选的,请参照图1所示,所述出气口6与细管7下端相连,且出气口6为对称设置,出气口6朝向上方。优选的,请参照图1所示,所述出气口6与细管7下端相连,且出气口6为环形阵列设置,出气口6朝向上方。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环保的湿式尾气处理装置,它包括箱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上设置有进水口(15)和石灰粉进料口(13)分别进行加水和添加石灰粉操作,在箱体(2)内形成碱性溶液(16),箱体(2)下部设置有出水口(18);所述箱体(2)顶盖上连接有进风口(12),进风口(12)上设置有过滤件(11),进风口(12)下端为进气通道(9),进气通道(9)下端连接有出气口(6),出气口(6)的高度低于箱体(2)内的碱性溶液(16)的液位高度;所述箱体(2)一侧设置有排风口(3),排风口(3)的位置高度高于碱性溶液(16)的液位高度,排风口(3)处设置有活性炭滤网(5);所述箱体(2)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环保的湿式尾气处理装置,它包括箱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上设置有进水口(15)和石灰粉进料口(13)分别进行加水和添加石灰粉操作,在箱体(2)内形成碱性溶液(16),箱体(2)下部设置有出水口(18);所述箱体(2)顶盖上连接有进风口(12),进风口(12)上设置有过滤件(11),进风口(12)下端为进气通道(9),进气通道(9)下端连接有出气口(6),出气口(6)的高度低于箱体(2)内的碱性溶液(16)的液位高度;所述箱体(2)一侧设置有排风口(3),排风口(3)的位置高度高于碱性溶液(16)的液位高度,排风口(3)处设置有活性炭滤网(5);所述箱体(2)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环保的湿式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5)和出水口(18)上分别设置有进水阀门(14)和出水阀门(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环保的湿式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2)和排风口(3)均为锥形罩壳结构,进风口(12)的罩壳开口朝上,排风口(3)的罩壳开口朝向箱体(2)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环保的湿式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2)和排风口(3)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抽风机(10)和第二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蓉朱伟翟付群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