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器的定时声响扩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7253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定时器的定时声响扩大装置,设于定时器的音源与出音孔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共鸣管,一端套接于定时器的音源上,另一端则设有口径较小的压缩孔; 一第二共鸣管,与该第一共鸣管的另一端连接而相通,且该第二共鸣管的内壁口径大于该第一共鸣管的内壁口径,该第二共鸣管与定时器的出音孔相对。(*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定时器的定时声响扩大装置,特别是一种通过结构上的改进,使定时器所发出的声响具有共鸣及扩音效果的声响扩大装置。然而,公知的定时器若欲扩大其蜂鸣器11a所发出的声响,除了提高该蜂鸣器11a本身所能提供最大的分贝(dB)外,传统上并无其它可行的方法。况且,若提高蜂鸣器11a的分贝仅会使该定时器更为耗电,并增加不必要的成本负担,故不值得采用。所以,由上可知,若欲扩大定时器的声响效果,显然目前并未能提供一种较为有效率的方式,故实有待加以改善的必要。于是,本技术设计人有感于上述缺陷的可改善,就特别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定时器的定时声响扩大装置,设于定时器的音源与出音孔之间,包括一第一共鸣管及一第二共鸣管。其中,该第一共鸣管的一端套接于定时器的音源上,另一端则设有口径较小的压缩孔,且该第一共鸣管具有压缩孔的该端与上述第二共鸣管相连接并相通,另外,该第二共鸣管的内壁口径大于该第一共鸣管的内壁口径。通过上述的构造组成,并将该第二共鸣管与定时器的出音孔相对,即可使该定时器所发出的声响由出音孔传出,进而实现上述的目的。图中标记分别是公知部分1a壳体 10a 计时电路11a 蜂鸣器12a 导音管 13a 出音孔本技术部分1声响扩大装置10 第一共鸣管 11第二共鸣管12 压缩孔 13凸耳14 穿孔15螺丝2定时器20 壳体21计时电路22 音源23出音孔该声响扩大装置1大概呈一“L”型管体,包括一第一共鸣管10及一第二共鸣管11,该第一共鸣管10具有两端口,其一端套接于上述的音源22上,而另一端则设有一口径较小的压缩孔12。该第二共鸣管11也具有两端口,其一端呈开口状,而另一端则与第一共鸣管10具有压缩孔12的该端相连接,以使第一共鸣管10与第二共鸣管11两者的内部可通过该压缩孔12而相通,且该第二共鸣管11的内壁口径大于该第一共鸣管10的内壁口径(如图3至图5所示)。另外,为使该第二共鸣管11可确实将音源22所发出的声响导引至定时器2之外,最好使该第二共鸣管11呈开口状的该端朝向该等出音孔23,并与之紧密贴合,以免声音在该定时器2内扩散而降低其声响效果。为使该声响扩大装置1稳固地装设于定时器2内部,也可在该第一共鸣管10两相对处上分别设有一凸耳13,凸耳13上穿设有螺孔14,以供螺丝15穿设后将该声响扩大装置1螺设于定时器2内部,并稳固装设。所以,通过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技术的计时器的定时声响扩大装置。如图3所示,当该音源22发出声响后,由于声波在该第一共鸣管10内唯一的出口仅有压缩孔12,故声波在经由多次撞击后仍会由该压缩孔12通过,且各波峰将被压缩而重叠,因而造成波峰相互撞击的回音以及引发共鸣的产生,并迅速通往第二共鸣管11。如图4所示,当声波到达第二共鸣管11后,由于该第二共鸣管11的内壁口径大于该第一共鸣管10的内壁口径,且声波在该第二共鸣管11内也受到多次的撞击,故可扩大声波的共鸣效果,并通过该第二共鸣管11的内壁将声波导引向外,以使扩大后的声响可传递于外界而告知使用者,进而达到该定时器2可扩大其分贝(dB)的效果(如图5所示)。由于声音的速度相当快,故上述的步骤几乎在一瞬间完成,而其扩大声响的效果也较一般者更为显著。由本技术设计人所测得的数据可知,一般的蜂鸣器或其它提供声响的音源在未加装本技术的声响扩大装置1时,其所发出的声响大约仅有87.6分贝(dB),而加装本技术的声响扩大装置1后,其所发出的声响已可达到分贝124.3(dB)。由此可知,本技术所能实现的效果实为相当显著。另外,如图6所示,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与定时器的立体分解图,其中,该声响扩大装置1是呈一直管状的管体,并将两凸耳13设于该声响扩大装置1的第二共鸣管11两相对处上。如此,也可在定时器2内部有限的空间内,装设该声响扩大装置1。因此,本技术定时器的定时声响扩大装置是可在简单的结构改进下达到扩音的效果,如此,不但不须替换较高分贝的音源(如蜂鸣器),更不会有耗电的缺陷产生;反之,在相同的分贝下,通过本技术的应用,不需以具有较高分贝的音源(如蜂鸣器)来制造该定时器,故不仅可减少定时器在制造上的成本,且该定时器也不会因其音源而较为耗电。综上所述,本技术实为不可多得的新型技术产品,其确可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而解决公知的缺陷,又因极具新颖性及创造性,完全符合技术专利的申请要件,依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批准本申请,以保障技术设计者的权利。但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之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拘限本技术的范围,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于本技术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定时器的定时声响扩大装置,设于定时器的音源与出音孔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共鸣管,一端套接于定时器的音源上,另一端则设有口径较小的压缩孔;一第二共鸣管,与该第一共鸣管的另一端连接而相通,且该第二共鸣管的内壁口径大于该第一共鸣管的内壁口径,该第二共鸣管与定时器的出音孔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时器的定时声响扩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共鸣管及第二共鸣管连接呈一“L”型管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时器的定时声响扩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共鸣管在其两相对处上分别设有凸耳,凸耳上穿设有螺孔,以供螺丝穿设于定时器内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时器的定时声响扩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共鸣管及第二共鸣管连接呈一直管状的管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时器的定时声响扩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共鸣管在其两相对处上分别设有凸耳,凸耳上穿设有螺孔,以供螺丝穿设于定时器内部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时器的定时声响扩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时器的音源是蜂鸣器。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定时器的定时声响扩大装置,其装设于定时器内部,利用共鸣来达到扩大定时声响的效果。该声响扩大装置包括一第一共鸣管及一第二共鸣管。其中,该第一共鸣管具有两端口,其一端套接于定时器的蜂鸣器上,另一端则设有口径较小的压缩孔。而该第二共鸣管也具有两端口,其一端呈开口状,另一端则与第一共鸣管具有压缩孔的该端相连接,以使第一共鸣管与第二共鸣管两者的内部可通过该压缩孔而相通,且该第二共鸣管的内壁口径大于该第一共鸣管的内壁口径。文档编号G04C21/00GK2510894SQ01270720公开日2002年9月1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21日专利技术者廖大盛 申请人:容熙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大盛
申请(专利权)人:容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